邓晓华的研究著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一、专著
·1993 《人类文化语言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5 《客家方言》 邓晓华、罗美珍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汉语方言研究与语言演变理论的建构》香港霭明出版社。
·2009《中国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邓晓华、王士元著。中华书局出版。
二、合著
·1990 《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与陈国强等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古代汉语》尉迟治平主编,与李崇兴、董为光等合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主编《中国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华星出版社,该书为2000年国际人类学大会论文集。
·2009 主编(李如龙、邓晓华)《客家方言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三、论文
论文(带*者为代表作)
[1]1986《闽语时代层次的语音证据》(华中工学院研究生学报1986年第2期,又刊1998年语言研究增刊)pp307-315,武汉。
[2]*1988《闽西客话韵母的音韵特点及其演变》(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pp.75-98
[3]1990《近年来国内语言与文化研究述评——兼论人类语言学》(现代语言学论文集,延边大学出版社)pp.294-308.
[4]**199l《客家方言与宋代音韵》(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增刊)pp.74-79,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
[5]**1992《从语言推论壮侗语族与南岛语系的史前文化关系》,语言研究1992第1期)pp.110-123,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语言研究所
[6]1993《建立文化语言学》,《建设中国人类学》(上海三联书店)pp.309-323.
[7]**1993《古音构拟与方言特别语音现象研究》(语文研究第4期)pp.66-78。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4,1。
[8]1994《中古知章庄精组声母在闽西客话中的演变》(中国音韵学会第8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言研究增刊)pp.279-283.
[9]**1994《南方汉语中的古南岛语成分》民族语文1994年第3期,pp.36-4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4,6。又Current Issues in Sino-TibetanLinguistics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 0saka l994
[10] 1994《从中西方语言模式看中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中华文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pp.200-212
[11] **1995《闽客若干文化特征的比较研究》(台湾与福建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二)pp.265-285,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编)
[12] *1996《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语言研究1996年第二期)pp.88-95.
[13] 1996《论客方言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1996年专刊,pp.1-11.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14] 1996《闽南文化中的古南岛语文化底层的证据》《台湾源流》1996年第3期,pp.33-38,又刊于福建民族》1996年第4期
[15] 1996《论东南汉人社会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国际汉民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长沙岳麓书社)pp.117-126
[16] 1997《客家形成时代的语言学证据》(客家学研究1997年辑〕pp.118-122
[17] 1997《多元文化社会中的语言规划理论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三期,pp.66-71,北京
[18] *1997《论客家方言的断代证据及其相关音韵特征》(厦门大学学报第四期)pp.101-106
[19] 1997《论畲语和畲族相关的几个问题》中国畲族学术研讨会论文
[20] 1997《闽、客族群互动的词汇证据》(客家纵横第一期)pp.36-46.
[21] 1998《客、赣,闽方言特征比较》(语文研究1998年第3期)pp.47-52.
[22] *1998《论闽客族群方言文化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华南农村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pp.35-66,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编
[23] *1998《大陆与台湾客家语言文化特征之比较》第四届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p.133-157.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编
[24] **1999《福建境内的闽、客族群及畲族的语言文化关系比较》《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99年24卷1号。
[25] **1999《客家话与畲语及苗瑶语、壮侗语的关系》民族语文第三期,pp.42-50,北京,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9,6。
[26] 1999考古学文化区系理论与古南方汉语假说 ,《东南考古》1999第一期,pp.26-36
[27] **2000试论古南方汉语的形成,《古汉语研究》2000年第3期pp1—10,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1,1。
[28] 2001,《国际人类学术“二十一世纪の人类ぉけゐ生存发展”について》《民博通信》n92,pp101-109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主编
[29] **2001试论南中国汉人及汉语的来源,
[30] 《Dynamics of the Ethnic Cultures and the State in China》,pp405-416,横山广子编(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出版
[31] 2001《古百越语言在今闽客族群中的遗存》蒋炳钊编《百越民族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pp156-186
[32] 2002《从林惠祥越语“马来”说假设谈南方汉语的发生》汪毅夫编《记念林惠祥先生论文集》pp122-136
[33] 2001关于南方汉语非“汉”说陈支平编《纪念林惠祥百年论文集》70—87
[34] 2001福建族群关系的比较研究周大鸣编〈中国的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192—211
[35] 2003邓晓华、舒萍《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教研论文集
[36] **2003邓晓华、王士元《苗瑶语族亲缘关系的计量研究》《中国语文》2003,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3,8
[37] **2003邓晓华、王士元《藏缅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分析》《民族语文》2003,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3,11。
[38] **2003,邓晓华、王士元《古闽客方言的来源及其历史层次问题》《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39] 2004,客家话跟畲语、苗瑶语和壮侗语的关系,《人类学论丛,第2辑》,黄山书社出版。
[40] 2004,试论古南方汉语的形成,邹嘉彦、游汝杰编《语言接触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41] **2005,DENG Xiaohua,YIANG Yi,Lineage Society and Folk Religion——AnAnthropologicalStudyoftheFolkReligionatThreeHakkaVillages,三尾裕子编《The Revitalization of Folk Culture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East Asia An Anthropological Study》(日本)风响社出,pp23-68
[42] 2005,中国境内的语言关系与语言分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全国社科规划办主编,2005年.374-380.
[43] **2006,闽客方言一些核心词的“本字”的来源.语言研究.2006,第一期,85-89.
[44] *2006,论客家话的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四期.
[45] **2006,论客家话.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语言暨语言学.2005(专刊之三).227-258.
[46] **2007,邓晓华、王士元壮侗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时间深度,《中国语文》2007,6期
[47] 2009,对中国南部地区的濒危语言的消亡时间、速度和方向的模仿预测,《文化认同与语言焦虑》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74-285.
[48] **2010邓晓华、赵晋,搭建客家文化交流的网络平台,《亚太经济》2010-5。
[49] 2010邓晓华、邓晓玲、一组和身体相关的客畲同源词,第8届国际客方言研讨会论文集,罗肇锦、陈秀琪编,台北市文鹤出版有限公司,2010
[50] **2011邓晓华、邓晓玲,论壮侗语与南岛语的发生学关系,语言研究.第4期
[51] **2013邓晓华、邓晓玲,从身体部位名称看客畲的认知模型, 中国语言学报 第1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