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系统的关系(理论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与系统的关系(理论版)

A、理论

一、人的生命由与自已的关系(高度),与父母的关系(深度)

与他人的关系(宽度)

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在任何一系统中清楚正确的序位,找到自已的位置,并能配合系统大方向,更好支持到自已和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二、与系统的关系课程定位:

1、提升心理维度,站在系统角度看待,人生及周边人事物,关系。

2、不处理创伤。

3、不是教排列。

4、三会理念:

全息:所有收到人事物信息,没有对错好坏,放下评判,保持中立

全人:从出生到死亡,提升心理维度的成长

全智:遇到所有的事都是来帮助自已成长的,发生的事我们都接纳

三、学员身份定位:

自我唤醒者:活在当下;自利利他;轻而易举的富足

成人状态:共同创造:安全尊重的场域(示范不允许拍照)

多参与,多分享,多问

允许自已犯错

无需空杯

钤声回来

B、重点理论

理论一:从科学方式告诉我们,我们无时无刻生活在系统中。

能量系统中的物质

1、基本物质:中子、正电子、负电子

2、物性,波粒=象性(共性)

3、共性:能量波

4、波料二象性:粒子性成像,波动性看不见

空间系统:

0维:点

一维空间:点连接的线

二维空间:长宽,面的呈现——思维模式:对错,黑白

三维空间:长高宽

四维空间:长高宽+时间(当即发生的事结果不一定当即发生,因此出现了因果循环关系)

五维、六维,

N维(核心:利他、爱,从信仰来说就是大爱)

人们活在三维空间里,经常以二维思维模式去思考,能量系统与空间系统关系:投影

理论二:身心灵的各种概念

心理学理解:意识——潜意识——系统

常规词语:理性——感性——灵性

其他常用词:思考、认知、逻辑——感觉、情绪、意义——影响、关系、心灵

生活里的事情:讲道理、分析——感受、推动力——心灵相通、玄学

心理辅导方面:认知疗法、交互分析——催眠疗法——系统排列

简快疗法的技巧:换框法、情绪管理方面的负面情绪之正面意义、改变经验元素法——信念种入法、处理衰伤法、接受自我法、重塑印记法——理解层次贯通法、感知位置平衡法、逐步抽离法、系统排列

理论三:意识和潜意识与系统

1、意识、潜意识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很好的解释了人的认知两个层面——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像露出水面的郁郁葱葱的小岛;位于大脑的前额叶;意识可以休息,例如在睡眠中;意识包含看听说想,收取讯息,思考如何有效处理,做出响应。

潜意识:像存在水中那庞大的岛基;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下丘脑;潜意识无时不在,只有一个人死亡的时侯才停止工作;潜意识包含种种功能、经验、记忆、技能等;身体上的感觉如胃痛、肩膀酸都是潜意识的表面;

杏仁核:储存情绪记忆,胚胎三周形成杏仁核细胞。因此,即使在母体中,胎儿能感受到母亲的情绪。

海马体:储存事件记忆,三岁左右形成海马体细胞。因此,我们的记忆事件一般从三岁开始,之前的事件很难记清。

下丘脑:情绪和事件储存区。当一件事件发生,脑内万分之一秒提取相关事件及对应的情绪,因些成年怀念一件事更多的是怀念相配应的美好情绪;反之,回避一件事更多是回避相配应的不好情绪。

系统:在深层到达地壳部分各个小岛的连结。在那里,每个小岛再无分彼此,所有岛屿都有联系,都能相互保有信息。

2、意识和潜意识的互相配合和制衡

潜意识的运作:外界新刺激讯号收进来——新皮质在五百万分之一秒内提供有产的储存记录的网络——边缘系统选择最恰当的经验网络,启动拥有的情绪,产生推动力量——新网络发展出来

意识的运作:外界新刺激的讯号收进来——经思考产生新的神经元网络——经过反复思考,新网络强化——这个模式的重复,能够在短时间内把网络变成极之深刻,因而给我们推动力

这两者谁的力量更大,由引起情绪更强而决定;因此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某些负面的人生体验会成为长大的心理障碍,因为所有已有的网络只都他类似的负面情绪,没有例外;一个来访者坚持一个思考模式时,是在重复那个同一个思考模式的网络,所有身处因境的人都陷入这个状况,只有不坚持无效的模式即可。潜意识有“自动选择最好“机制。

理论四:系统

1、系统概念:两个或以上的、相同或不同的单元,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存在,便是系统。、

系统包括:人、事物、时间、空间

系统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及情绪关系:情绪、空间、沟通、认同、牵连

系统中成员影响决定因素:一表层因素(法律、传统、文化、习俗、社会风气系统自订成或自生的规章)

二深层因素:(称隐藏动)以下这些三个因素,完全控制每一个系统成员的内心感觉;做的事情符合三个因素,内心会感到欢欣、安心;做了违背这三个因素的事,内心会有犯错感,内疚。

①隶属系统的资格;

每一个系统成员都隶属这个系统,这份隶属系统的资格人人相等。在成员的内心这份资格表现为归属感,这个资格必须得到其他成员的肯定和尊重。弱小成员被轻视、离去的成员被遗忘、无理否定一个成员的资格等,都造成系统里的一些问题出现。

A整体,也就是身份认同,如家庭系统中中堕胎、失踪、非正常死亡、杀人犯的人,也是同样得到身份确认的,他们是归属和忠诚这个家庭系统中的位置。

B关于资格:我有资格活下来吗?我有资格拥有美好的生活的资格吗?

②付出与收取之间平衡;

一个系统成员按其系统中位置给予另一个系统成员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另一个成员接受,并且亦回应以一个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两者之间需要一个合理的平衡。涉及这点的问题有三;该付出而不付出;该接受而不接受;接受了没有做出回应式的付出。

A不适合亲子关系,幸运不幸关系,因为这是生命层面

B家庭系统中的身同感受(共同受苦),有几种形式出现,同党(妈妈婚姻不幸福,女儿出于对妈妈地忠诚,自已婚姻也不幸);共罪跟随(父母有外遇,孩子也有外遇);共罪替代(爷爷奶奶得了不利财物,儿子或孙子便守不住钱财)

③系统构架的人位置得到尊重:秩序错乱,伴侣亲子化,亲子伴侣化。这是一个序位的问题,一个系统里的成员各有其系统的地位,这个地位相对于其他成员有高低之分,地位低者必须以地位高者为尊。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尊重本人的位置,行事需要配合此位置。同一系统同辈中,先进入系统为高,后进入为低;可是在系统与系统之间,新系统却是比旧的更享有优先权。

2、整体平衡:

A本人内心的完整性,是否身心一致;(这个系统是一个人,他的潜意识的一个部分可能推动他去做某件事,而潜意识的另一个部分则认为他不该去做这件事,这个人内心便有矛盾与冲突)

B对方的完整性,有没有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容许他有与你不一致部人

C两个人相加而产生的我们,其中有没有足够的共同信念、共同价值

D更大的系统

基于上述,系统性的意义简单表示出来,就是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

理论五:人际关系和个人良知的关系

一、人际关系中的三种需求

1、连结:对归属感的需求,个人和所属的群体连结在一起。

2、平衡:即是维护付出、给予与收取、接受之间平衡的需求。我们对罪恶感和清白感的经验,始于付出与收取,权利和义务也就是犯错感和清白感的第二种方法。在付出和收取平衡上,通常有三类模式出现:

A不想感到亏欠别人,这种类型还包括拒绝父母或批判父母的人,不接受父母的人典型地感到不满和失落。一个接受父母或批判父母的人(即使他的父母曾经很坏地对待他),才能成功进入其它关系,因为在其它的关系中,他能够丰富付出与收取。

B否定自已的需求,这类人会不断付出给别人,但不愿接收别人的给予。这类态度也有一个学术名称:帮助者症侯群。这种否定自已的需求以保持清白或优截止的态度,在关系里是有伤害性的。

C充份地交换,这是最美好的模式,就是当我们既完全给予、又完全接受时的满足感,大量付出与收取所带来是丰富和幸福的感觉,在亲密感情关系中便是凭这样的做法而增加爱。

D一些情况需要特别的付出和收取的平衡:若当事人真的无法做出平衡的行动,而真的在内心在“真挚诚恳的感激”,平衡也能达到;但是如是当事人以为只凭表示感激而没有做出能力容许的行动,这便产生一份亏欠,平衡失衡;对于生命中不幸的收取平衡中,就是臣服,顺从于那股无法阻挡的力量,不论它对我们有益抑或有害。这是对于这个世界里很多我们无法知道、无法控制的事件一份谦卑,也就是面对真正无助时,一种谦逊的宽恕、接受和顺从的态度。

3、秩序:即是安全和安定。

个人良知与三种需求关系:当我们的行为危害到与别人的关系时,我们会感到犯错;而当行为对那份关系有好处时,我们就会从罪恶感中解脱,或者感到清白。这些感觉,就是个人良知的作用。当我们感到最虑弱、最容易受伤的时侯,也就是个人良知将我们和所属群体绑得最紧的时侯。

理论六:原爱

原爱是生命传承过程中维持父母与孩子连结的爱,因为人生的一切都必须在生命存大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维护生命传承的原爱因而超越人生里所有其他人际关系及这些关系里的爱。

一个孩子本能地朝向父母,企图建立连结,当这个动作被打断了,例如死亡、疾病、因传染病需要隔离、非常环境或一些家庭中发生的事、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等,这份连结就没有办法适当地发展,终而中断。这样的中断常常伴随着强烈的伤害、拒绝、绝望、怨恨、放弃和悲伤的感觉,这些感觉掩盖了原爱。

理论七:家族系统概念的解说

1、谁属于同一个家族系统

①孩子们;

②父母和父母的兄弟姐妹;

③祖父母,有时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曾祖父母;

④所有在系统内让出位置给别人而后移开的人,例如旧伴侣或爱人(分手、离婚、失散、死亡)

⑤系统之外的人:因系统里某些人的损失、不幸、离去或死亡而使本人或本人系统成员从中得益的,亦属于这个家族系统,例如仇杀、陷害、谋财、侵占等。

2、家族系统秩序的五个要点

①尊重家庭成员的资格:在现实生活里被回避、排斥、逐出或者遗忘的家人,仍是这个家庭系统的成员;

②保持系统的完整:系统为了完整和平衡,会驱使年幼和弱小的家族成员去承受牵连,而不理会对这个人来说是否公平或者合理。

③在一个系统里,根据来到的先后决定系统里的阶级架构:

④A、系统埯的定律:先来的先存在,比后来的有优先地位。在家族系统里爱的流动是从上面到下面、从过去到现在,这些方向不能停止或倒转。包括新的伴侣必须接受和尊崇旧伴侣的优先地位,包括旧伴侣的孩子。

B、家庭关系中首先父母关系——父母与孩子关系——家庭亲戚关系;

⑤遵循不同系统之间的先后顺序:

A、新的系统比旧的系统更有优先权

B、成年的孩子脱离父母,伴侣关系比原生家庭更有优先地位

C、第二次婚姻比第一次婚姻更有地位

⑥家族系统中的正确序位

A、在一个家庭里良好的序位排列是顺时钟方向,由老至少、由大到小、由长至幼。

B、同一个系统里,先到的人有优先权,但是在两个系统之间,则新的系统比旧的系统有优先权。

C、在家庭中,肩负最大的成员一般是父亲。在男发同时进入一个系统中,一般来说男人力量较大,所以在左,女人在右。

理论八、系统动力

1、系统不能静止不动,动的方向只有一个:前方。

2、系统尽一切力量让本身有效延续,有效延续有4点为:稳定、平衡、发展、壮大。

3、系统中最明显三种隐藏动力:

存在——隶属于系统的资格必须被肯定;

平衡——付出与收取之间必须平衡

稳定——系统中的序位必须被尊重

人的系统中,如果行为符合三种隐藏动力,他就会心安理得,有清白感;如果行为违背了这三种隐藏动力,他就会心中不安,有犯错感。

4、若在一个系统里有不同等级层次,对系统的贡献越大(有力量),越有优先权。

5、在一个系统里,先到来的有优先位置(更高的序位)。

理论九:简快核心概念

1、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2、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3、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4、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5、解决不了,便把问题细切。

6、不预设“应该是怎样的”

7、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已人生成功快乐的资源。

8、把焦点放在解决上,而不是问题上。

9、事情也从来不带给人情绪,情绪来自一个人的信念系统。

10、所有的问题,都中不过是坚持使用无效的解决方法所产生征象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