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看完这个演讲,我发现真的低估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最近姐姐弟弟都放假在家,除了工作,我的时间好像几乎都在陪他俩耶。毕竟,前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正好趁此机会好好补偿一下姐弟俩。


说真的,与两个神兽斗智斗勇的时光,够酸爽,但我却很享受。哈哈,这种一边崩溃一边幸福的感觉,相信只有老母亲们才能够体会。


对了,最近我还刷到了一个TED演讲,觉得很不错。那是中国台湾儿童文学家郝广才关于 育儿 的演讲视频,我看完之后特别有共鸣,在这里想分享给大家。


01

你以为的教育,往往正在阻止孩子飞翔


翅膀的大小,决定孩子的高低。


这是郝广才老师演讲的题目,在我看来也是养育的智慧所在。


演讲由两个令人深思的小故事引入。它们都源自于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但父母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了最终的结局大相径庭。


郝广才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孩子争抢玩具的。饭店里,两个小男孩因为一辆小 汽车 而大吵大闹,妈妈于是跟那个大一点的男孩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给他就没事了啊!”


男孩还想争辩,可这位妈妈却非常坚持:“因为你比较大,你是哥哥,你要让弟弟。”



这番话,让这个孩子瞬间就崩溃了:“我永远都不可能比弟弟小,那我岂不是这辈子都必须得让着他了……”


妈妈不耐烦了,直接用上了恐吓手段:“你再不把 汽车 给你弟弟,我就叫老板娘来把你做成人肉包子!”


男孩吓得乖乖照做,事情看似是解决了。可是,这么做真的合适吗?郝广才一针见血地提出了问题所在——


这种做法,不是“教育”,而是“教训”!



不是吗?面对亲子矛盾,这位妈妈是用强势与权威逼迫孩子屈服的。然而,这样尽管能让小男孩听话,却也扼杀了他敢于质疑与思辨的勇气、以及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无异于在孩子有机会腾飞的时候,大人却因为嫌麻烦而牢牢绑住了他们的翅膀。看似省心省事,其实后患无穷。


因为长此以往,翅膀的功能一再削弱,我们的孩子就真的再也不会飞翔了!到那时,他们只会逆来顺受地接受父母的安排,永远也无法成为一个独立而强大的人。


唉,这将是多么得不偿失呀……



02

孩子能飞多高,取决于他们的翅膀有多壮大


郝广才老师的第二个故事,暖心而美好,让我看到了好的教育能让一个孩子迸发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国小女孩Katherine。她5岁那年,某天无意中看了一部关于非洲的纪录片,里面提到在非洲,“每30秒,就会有一个小朋友去世”。


于是,Katherine坐在沙发上开始数数:“1、2、3……”当她数到30时,忍不住浑身颤抖,然后伤心地告诉妈妈:“非洲又死掉了一个小朋友!”


如果换作是你,听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说,会是什么反应呢?是一笑了之、不以为然、还是嗤之以鼻?



Katherine的妈妈选择了用心聆听、认真和女儿探讨这个问题:


“为什么非洲会有那么多小朋友死去?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妈妈引导着Katherine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非洲蚊子非常多,会传播疟疾。可那里因为贫穷,很多家庭买不起蚊帐,所以被蚊子叮咬的孩子特别多,从而导致疟疾肆虐,夺去了无数年幼的生命。


到这里,其实已经是一次很棒很成功的教育。但Katherine的经历明显还要精彩太多太多!总结概括一下:


后来,她买了一顶蚊帐,通过“Nothing But Nets”(只要蚊帐协会)这个公益组织成功捐赠给了非洲的小朋友;


再后来,她通过义卖筹齐了购买10顶蚊帐的钱,再次捐给了“蚊帐协会”,由此还获得了该协会特别定制的荣誉证书,成为了“蚊帐大使”。



深受鼓舞的Katherine还想帮助更多的非洲孩子。可哪里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呢?在妈妈的鼓励下,她尝试着给比尔盖茨写去了一封信:


“亲爱的比尔·盖茨先生,没有蚊帐,非洲的小孩会因为疟疾死掉,他们需要钱。可是,大家说钱在您那里……”


没想到,比尔盖茨得知此事后,真的为“只要蚊帐”协会捐了300万美元!


紧接着,贝克汉姆等更多的名人纷纷加入进来,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还专门邀请她到白宫,参加疟疾宣传日活动。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非洲的蚊帐覆盖率从起初的2%提高到53%,疟疾死亡率也从每30秒延缓到了每2分钟。正因为善良的Katherine,超百万非洲儿童摆脱了疟疾的伤害。


谁能想到,蝴蝶效应的魔力居然有那么大?一个孩子心里的一丁点小火苗,正好被父母发现了、呵护了,从而得以熊熊燃烧,创造出了无限惊喜。


可是,为什么Katherine能那么了不起呢?因为她善良、富有同理心吗?这些固然是原因之一,但真正的关键,在我看来却是她父母因势利导的教育。


正如郝广才所说:“像Katherine这样的小朋友,是因为她很天真,不知道世界有多困难吗?才会去做这样的大事吗?不是,是她的妈妈在帮她,是妈妈让她的翅膀变大!”


聪明的父母会保护好孩子的翅膀,并不遗余力地帮助它壮大。因为,这双翅膀一旦用力扇动,甚至可以改变世界哦。



03

我们该如何保护好孩子的翅膀?


郝广才老师的这个演讲,带给我的启示有很多。它让我有机会观照内心,反思自己的 育儿 方式。


说真的,看着姐姐和弟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进步成长,我也深感为人父母带给子女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到兴趣爱好的培养,再到良好品性与能力的获得,都需要家长的引导。我总会想,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孩子的翅膀,帮助他们最好的发挥潜能、从而有机会真正腾飞呢?


就拿演讲开头那两个小男孩抢玩具的例子来说。其实,这是很多二胎家庭都会遇到的情况。




如果家长每次都用“大让小”的处理方式来解决,那对大宝来说并不公平,也会伤害到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久而久之,大宝会心生怨念:“都怪弟弟(妹妹),不然的话爸爸妈妈会一直爱我!”而二宝则会更加有恃无恐,变得愈发任性、自私。这样都不利于手足情的发展哦。


在我家,两个宝贝同样难免会发生矛盾与争执。每当这时候,我从来不会对姐姐说“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之类的话。相反的,我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这个过程,孩子将学会如何协商沟通、如何交换分享、如何拒绝与接受……只有把处理冲突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才能获得成长。


再告诉大家一个小套路——记得多在二宝面前起劲儿夸大宝。比如,可以这样说:


“你姐姐(哥哥)很棒,你要多向她(他)学习哟!”


如此一来,二宝会对大宝产生崇拜之情,而大宝受到表扬,也会更加乐意做好榜样,对弟弟(妹妹)更友好哦。



哈哈,别问我怎么知道!都是自己亲自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效果谁试谁知道。


可以说,养育路上的学问真的太多了,引导孩子也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每个孩子的个性与脾气都不同,具体遇到的状况也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就需要考验爸妈的智慧啦。


04

成功养育的万能公式,到底是什么?


我始终认为,尽管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养法,但教育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都应该是基于爱与尊重。


演讲中,郝广才作为绘本教父,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 育儿 建议: 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多对他们说“有结构的话”。



具体来讲,就是少对孩子发号施令,而是多用有结构、有意义的语言与他们交流。说白了,就是跟娃多聊天。而这个结论,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哦!


2018年8月,著名科学杂志《Psychological Science》就曾发表权威科研论文,证实了父母会聊天对孩子的影响。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阅读或全脑课程,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方式。


原来,孩子与父母每天聊天的频率越高,大脑皮层就越发活跃,他们在语言、语法、理解力等测试中的得分也越高。


而这与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却没有太大的关联。



由此可见,会聊天正是成功养育的秘密武器。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认知发展,让娃更聪明;而且也体现了亲子之间的平等与自由。


所以,多对孩子说有结构的话吧,就像大人一样与宝贝平等有爱地交流,把世间一切美好而未知的事物掰开了、揉碎了,重组成孩子最能接受的形式,一点一点灌输给他们。


由此,星辰大海得以在孩子面前展现,他们会拥有更广阔的眼界和更高远的格局。而这一切,终将变成孩子飞翔的力量。



05


美国教育家SusanStiffelman在其著作《陪伴式成长》一书中指出:父母应该做“船长型家长”,对孩子充满关爱、态度明确;关键时刻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孩子自信冷静地负责。


不能同意更多。任何时候,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好的引导者和教导者,父母对孩子起着绝对的教育作用。


所以,别再低估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啦!就像郝广才老师所说的:“ 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另一个老师,不要想我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而是成为孩子的教练,发现孩子的潜力,让他把专长发挥到最大。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把握住养育的真谛,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