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马克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9-08

关键词一:富二代、叛逆青年、学霸

马克思出生在一个收入为当地排名前5%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法律顾问,是典型的中产阶级。马克思从小接受爱与自由的教育。父亲会抱着年幼的他在怀里,给他朗诵法国作家伏尔泰的作品。12岁入学成为班里最小的中学生。

离开家马克思前往科恩大学学习,成为同乡会的领导,他在一年里花掉了700银币,当时最富有的公子一年也不过是花销500银币,相当于现在的14万人民币。这一切促使他父亲安排他转学去柏林大学,这成为马克思一生的重要转折点。

他很快被柏林大学的学风影响,开始“野马收心”,爱上哲学,接受康德的思想,拜读了黑格尔及他大部分弟子的著作。

他刻苦求学,通宵达旦。直到20岁时父亲去世。父亲的去世使马克思家收入锐减,在随后的几年,马克思一边当报刊主编挣钱,一边接触无处不显示其自由思想,并与一群有革命思想的天才聚集在一起。尤其是跟随黑格尔的学生费尔巴哈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

关键词二:遇见恩格斯

马克思的整个盛年时期,为幸福,而斗争;因斗争,而幸福。这种特殊的精神世界的饱满和愉悦,伴随着世俗生活的浪迹与流亡。初遇恩格斯时“冷淡地会见”,再次相遇惊讶地发现两人在一切生大问题上的观点都不谋而合,“共同的合作从此开始”。

两人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商讨工人运动,加入正义者同盟。两人共同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代替了旧口号:“人人皆兄弟。”

马克思以棱角分明的外貌、敏锐的目光、逻辑严密的演说、充满思辨的言谈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很快被委以重任——尽快写出一份新的伦敦第二次代表大会纲要,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诞生。29岁的马克思,写出一部永垂不朽的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

受到比利时政府的谴散,马克思流亡至伦敦,连可以典当的东西都没有,而他与燕妮一再生病,7个孩子中的4个孩子不幸夭折。此时的恩格斯为了有能力雪中送炭,重新回到了自己深恶痛绝的“鬼商业”,这一去就是20年。

但这20年,他没有一刻远离马克思,平均每隔一天就会写信,并寄英镑给马克思一家维持生活。数年间,恩格斯给马克思的钱了他给自己的花费,直到马克思一家生活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恩格斯才终于退出了鬼商业,并移居伦敦,在马克思依据附近安了家。

恩格斯不仅是“老板”——付钱给马克思,让他安心研究和写作,也是助手——提供实践经验,更是监工——督促马克思尽快完成著作,直到《资本论》问世。从此,马克思就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并在这条道路上走了20多年,这是他离世前的最后作品。

关键词三:世界公民之家

马克思去世后,人们在他口袋里发现了3个人的照片:父亲、妻子和长女。这个把思考和精神放眼于全欧洲、全世界、全人类的世界公民,从未忘记自己的家庭。

马克思与燕妮是“门不当户不对”的恋人,妻子燕妮是贵族、是美貌的舞会女王。“有头脑才是一种特殊的性感”,燕妮正是被马克思的才华所吸引,才有勇气跨越了贵族和平民不能结合的社会鸿沟,还跨越了姐弟恋的鸿沟,并在未来和马克思组合的家庭中经历了斗争、贫困、病痛和死亡,但从未绝望,从未失去笑声。

作为马克思夫人,成了燕妮一生的职业。照顾马克思及孩子们的生活,充当马克思的秘书,为那些无产阶级战士、社会活动家、流亡者提供避难所。

马克思与妻子燕妮一生相爱相伴,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到周日,马克思都会放下一切,陪同家人。他总是与孩子们讨论一起读过的书,指点哪些是精辟的地方,教她们怎样思考和理解。在人生的最后10年,马克思的生活回归了平静,他还有时间去培养爱好。

每两周在家中举行一次莎士比亚作品朗诵会、参加者有燕妮、女儿们及他在伦敦的政治流亡者。此外,他开始自学俄语、西班牙语甚至把深处数学当作消遣,还曾写了一篇关于微积分的论文。

安宁的生活如此短暂。燕妮病倒了,是肝癌;在她去世前两个月,马克思也病倒了。1881年12月,燕妮去世;15个月后,马克思追上了他志同道合的伴侣、战友、爱人燕妮,在睡梦中安详地、毫无痛苦地与世长辞。

结语:这位将一生奉献给全世界人类的伟人,在17岁时的中学毕业论文《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便已立下大志: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固定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他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志向,把职业当成了事业,成就了梦想,成就了伟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