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养老院能成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4-22
究竟老年人对于养老有着怎样的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模式才是最值得推荐的?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南大商学院案例中心的史有春教授。史教授认为,目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能够满足老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同时未来的养老模式会朝着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当下,各种新的养老模式概念被不断提出,例如以房养老、娱乐养老、旅游地养老、老年大学养老模式等,但都未能多元化多层次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开放型、多元结构的服务模式,让各种人员和组织都可提供服务,老人选择的自由度大,进而可获得多重保障。

“虚拟养老院”可以说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升级版,打破了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由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整合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
养老模式花样繁多却叫好不叫座
在养老成为热门话题、各级政府和学者不断追求创新的情况下,所谓新的养老模式概念被不断提出,例如以房养老、娱乐养老、旅游地养老、老年大学养老模式等。
然而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似乎并不买账。南京大学2014年针对南京市多个有代表性的小区进行的一项关于“老年人养老状况满意度”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至“非常不满意”。
为何这些看似美好的养老模式却叫好不叫座?在史有春看来,老年人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除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经济来源,不少中低龄老年人对于娱乐、学习、工作也有着很大的需求,而这些模式都只突出了养老模式的个别要素,“比如旅游地养老,可能只适合那些比较富裕的身体比较健康的中低龄老年人,因此只能是短时期的养老模式。”史有春说。
另外,记者调查了解,在江苏省超过100亿的庞大的养老产业中,超过9成都集中在地产行业,而相关的旅游、娱乐等行业却乏善可陈。
“人们普遍对于老年人的需要的认识有着局限性。”史有春表示,“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让众多投资者产生无穷遐想,但大部分投资者更多想到的是建养老院,当他们发现中国养老院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而房地产来钱更快时,许多投资者就借养老院之名开发所谓养老地产,背离了广大老年人的真实养老需求。”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化
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早已根深蒂固,和子女住在一起、含饴弄孙、其乐融融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一方面缘于这种家庭观,另一方面来自于老人自身的经济压力,在家养老是目前我国老年人普遍的选择。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99.6%的受访老人愿意“居家养老”。
这几年在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践中,我国也逐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多元结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居家养老有了更加丰富、动态的内涵。
在“如何养老”方面,探索者们也从未放弃过追求更合理的行业发展方式。南京“银杏树”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副院长时英平告诉记者,目前除了机构养老外,他们还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延伸和拓展。针对社区老人,除了提供家政、助餐服务外,为了满足部分中低龄老人对旅游、娱乐的需求,他们还推出了医疗和旅游相结合的老年农家乐,像高淳、六合一日游等,在旅游的同时会对老人的健康进行跟踪服务,获得了不少老人及家属的欢迎。
首倡“娱乐养老”的南京贝杉国际,在锁金村街道创办了“娱乐养老生活馆”,除了开设合唱、戏曲、跳舞、手工剪纸等兴趣班,还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办银发餐桌,针对身体条件好的老人,组织驴友出门旅游。“我们希望让每位老人都能在社区优雅地老去。”生活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来这里活动的老人,有刚退休的,也有90多岁高龄的,他们风雨无阻,有的老人每天在这里呆的时间比在家里还长,最后索性把家里的植物也一起端过来养护。”
“‘社区居家养老’相较单一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更加具有开放型、多元结构的服务模式,让各种人员和组织都可提供服务,老人选择的自由度大,进而可获得多重保障。”史有春说,“但相关人员和机构在具体内涵的创新实践中,还是应该放在市场细分或社会分层的视角下,并注意老年人生命周期的变化。”
“虚拟养老院”将成信息化社会的主流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产业也应该与时俱进。特别是科技环境的发展,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运用更是值得关注。这一点,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形成了共识。
“比如,电视、互联网可以成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重要工具;而智能化设施让子女或有关机构随时掌握老人的状况成为可能。”史有春说。
江苏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实践。比如,苏州沧浪区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因在2007年最早采用“信息化养老技术”而闻名遐迩。它以网络通讯平台和服务系统为支撑,虽然形式上是虚拟的,却能实实在在地覆盖全区。服务内容涉及家政便民、医疗保健、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娱乐学习、生活配送等,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务项目。而老人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在家里接受一对一的生活照料,这一模式被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去年年底,江苏省首个可视化虚拟养老服务系统在无锡正式落地,作为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该系统是信息化应用在助力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上的有益尝试。该系统以智能手机、互联网电视为载体,但老人们只需要通过最传统的“打电话”的方式,就可实现与亲友、社区医生、律师、家政服务人员等相关对象的“面对面”沟通,为老年人提供家政预约、健康与法律咨询、健康档案管理等多项服务。
史有春说,“‘虚拟养老院’可以说是‘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升级版,打破了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由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整合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通过养老资源自选超市的建立增强竞争机制。值得称道的是,虽然服务的载体是智能化、信息化的,但是老人使用的方式却是传统的,比如最熟悉的打电话。如此一来,让老人可以足不出户便享受到更加便捷、精准的服务,这也是养老模式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他最后指出,“虚拟养老院虽然应该成为主流养老模式,但有关部门和企业还是应该为不同老年人群提供不同的养老模式,同时根据老年人生命周期的变化,引导他们进行养老模式的切换。”
第2个回答  2020-08-11

虚拟养老院不能成为主要的养老方式

所谓虚拟养老院,一般是指通过采集信息,将分散居住的老年人纳入信息系统,采取政府统筹指导、企业和社会组织运作、专业人士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老年人需求,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慰藉、生活关怀和家政等服务。

虚拟养老院没有一张床位,而是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管理系统,在接收到居家老人发送的需求指令后,为老人提供洗衣、烧饭、修理水电、陪同就医、文化娱乐等多项具体内容,而老人在支付费用后,可以享受到便捷的上门服务。

可以说“虚拟”养老院就是“拆”掉传统养老院的现实围墙,突破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依托互联网,构建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让老人们在家就能享受到各种日常生活照料。

该模式克服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弊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集中到社区,使老年人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由社区相关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的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这既可减轻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老年人“恋家”情结,又可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

益养老总结来说,虚拟养老院只能成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辅助性养老方案,不能作为主要的养老方式,因为其并不承担主要养老功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