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养蚕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周五回家路上,习惯性地往那个院子里一瞟,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棵桑树竟挂满了嫩绿的叶子,惊觉又到了养蚕的时候了。

回到家里就去找去年养蚕的成果之一——用白纸裹着的蚕卵,有点小失落,黑黑的小点还是被好好的裹着,是没到时点呢,还是我这些蚕卵是死胎啊?我不竟开始瞎想。

在网上查到的养蚕时间,没有很确定的日期,但大致就是4、5月份了,通过手机翻查以前的照片,发现我是在去年4月16日开始将4只蚕宝宝接回家的,从同事那里求来的已养到一定程度的小蚕(曾养过两次,从蚁蚕开始养的那次没养活,中途开始养的那次活了,但未能成功产卵)。

回过头来想想,养蚕真有些像带小孩,或者养宠物,只是它们的生命周期很短罢了,一个月左右就完成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

1. 蚕卵


据说一只雌蛾可以产卵300-500颗,具体看她的肚子有多大,产出的卵又有多大,很遗憾我到现在也没见过那么多蚕卵,第一次养蚕养到吐丝阶段是在读初中时,三只蚕一母两公,由于要住校,只看到两只体型相差很大的蛾子出来,还给它们备好了一张大报纸在抽屉里,两天后再次回家时发现大的那只生产没生出来,死了。

彼时年纪尚小的我,居然给人来了一个“剖腹产”,从她肚子里挤出来不少蚕卵,后来干了后才发现里面是透明的,终归还是没用。

第二次养蚕,四只蚕里面只有一只是母的,最后产卵200至300颗,属于数量偏少的那种,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2. 蚁蚕

从蚕卵到蚁蚕这个阶段我没有经历过,记得读小学时,跟风养蚕,问同学讨要蚕卵,往往就直接剪取报纸的一角就数量可观,然后拿了放在身上体温高的地方去孵化。

我得到过几只蚁蚕,用火柴盒装着的,小小的桑叶上趴着几条黑线,特别小,看上去有些像烟囱里飘到递上的灰,那时的我不但笨手笨脚,还性子急,结果就是没几下就把那些蚁蚕给养死了,以至几年后才重燃兴趣与斗志。

3. 从蚕宝宝到吐丝


蚁蚕长了五六天后,经过不断蜕皮越长越大,也从黑黢黢的变得越来越白,到吐丝前看起来很是圆润而光洁,感觉她蜕皮前吃得特别多,然后一动不动时就开始蜕皮,因为时间点不确定,而且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每次我见到又大了一圈的蚕宝宝,反推她蜕过皮了,在清理蚕窝时偶尔能发现蜕下的一小圈皱巴巴的皮。

每蜕皮一次,蚕宝宝就大不少,然后吃得更多,拉得也更多,怕它们互相干扰,在某只蚕长得看起来挺大,且不爱动后,我就单独给它做一个小屋,底下垫一片桑叶,上面又盖上一层,准备让它安心吐丝了。

尽管几只蚕宝宝看起来大小相差挺多,不出三天,剩下的也都吐丝结茧了。

4. 从结茧到寿终


在最后一只蚕结茧后,等了大约四五天,在茧结得牢固后,我将四个蚕茧都摘了下来,放到一个大的纸盒里,纸盒下面垫了一些白纸。

担心成蛾后会飞走,或者跑到被子上去产子,同时为了让它们可以透气,我剪下了一只不用长丝袜的一头,把整个纸盒蒙住了,也不影响我观察它们的状态。

结茧后第十天,最先的两只蚕咬破蚕茧飞了出来,刚好一公一母,然后就是交配与产卵,唯一遗憾的是数量偏少,还有一些粘在了蚕茧上。

第十一天,晚几天的两只蛾子可能是嗅到什么气息,居然也爬了出来,还是一大一小,这次我没能分出公母,也没了头两只时的兴致,后来过了一天看它们还没动静,估摸着两只都是公的。

产卵后的雌蛾翅膀是耷拉着的,身体是干瘪的,那几只雄蛾倒是精神,到处飞来飞去。

听说从蚕变成蛾后,寿命也接近终止,我有些不能接受看着从小养大的它们在我眼前死去,于是在发现雌蛾精神有些不振后,我将四只蛾子第一次拎到了房间外的世界,放在了窗台上,然后狠心离开。

过了一天,它们还在扑腾(包括那只雌蛾),那时天有些要下雨的意思,于是我又把它们放回了纸盒,带回了房间。

当然,死亡仍不可避免,两天后,早晨起床,发现它们不再扑腾,静静地躺在那里,仿若从未来过这个世界,我将它们浅浅地葬在了一棵桑树下,希望来生可以成为长在树上的蚕。


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做一件事的感觉是美好的,看生命在手上逐步绽放的过程也是美好的,然后,又不可避免要面临生命的终结,体悟离别。

经过此番回忆,今年的蚕还要不要养,我不确定了,也许我要将那些尚未孵化出来的宝贝送人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