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狂魔”杨丽娟:逼父跳海自杀,因梦家破人亡,现状让人感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2007年3月26日凌晨,年近七旬的杨勤冀,在香港天星码头自杀了。

这个为了让女儿追星,不惜远走他乡,卖房割肾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比眷念地望向不远处女儿所住的宾馆。

他舍不得家人,可又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女儿继续追星,思考许久之后,杨勤冀选择了跳海,用自己的一条老命,为女儿赢得最后的机会。

在讲究“死者为大”的中国,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为帮助女儿实现梦想所能做出的,最惨烈的支持。

抱着不舍和期望,杨勤冀义无反顾地跳下了海,留下整整7页纸的遗书,里面全是对刘德华的不满和控诉。

在遗书的最后,他写道: “刘德华,你最后还是要见我们的孩子最后一面,这是我用死换来的,你若不见,我死不瞑目,天理难容。”

杨勤冀成功了,但也失败了。

他的自杀,在香港引发了巨大的震动,无数媒体纷涌而至,把刘德华推上风口浪尖,一夜间成为了众矢之的。

然而,面对汹涌的质疑,刘德华依旧拒绝与杨丽娟相见,他召开发布会,只留下一句: “大家不应该觉得她需要帮助”。


这场闹剧,最终以双方付出惨痛代价而狼狈收场,因为这件事,性格开朗的刘德华最终患上了抑郁症,而杨丽娟维持了13年的“追星梦”,也彻底宣告破碎。

很少有人知道,杨丽娟之所以会对刘德华钟情不已,都源于她所做的一场梦。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因为这个梦,杨丽娟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昔日完整幸福的家庭分崩离析,因为任性,她失去了疼爱自己的父亲,29岁后的漫长人生,只剩下无尽的忏悔。

而如今15年过去,她又过得怎样?

1978年,杨丽娟出生在兰州阿干镇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杨勤冀是一名教师,母亲则是家庭主妇。

杨丽娟出生的时候,杨勤冀已经40多岁,年近半百喜得贵女,对于这个父亲来说,女儿就是他的珍宝。

曾经的阿干镇盛产煤炭,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纷纷聚集在这座小镇上,热闹非凡,而到了杨丽娟出生时,阿干镇已经开始走向下坡路,煤炭资源枯竭的同时,也带走小镇的生气。

为了让女儿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阿干镇上班的杨勤冀,不惜举家搬到兰州市居住,每天花两个多小时在两地间往返,虽然辛苦,但一想到可爱的女儿,他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对于许多晚年得子的父母而言,溺爱子女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杨勤冀夫妇也不例外。

彼时,杨勤冀的薪资并不算高,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手无余钱的他,却对女儿有求必应,只要杨丽娟想要的东西,他都会想尽办法买到,买不起的就用偷。

而随着女儿不断长大,杨勤冀对她的溺爱并没有减少,反而越发严重。

据说,杨丽娟每天晚上洗脚时,杨勤冀都会给她端洗脚水,把盆顶在头上,像太监伺候皇上那样,哄女儿洗脚。

直到杨丽娟20岁以后,杨勤冀还为她洗澡。

“女儿就是天”的思想早已深入杨勤冀夫妇心里,对于这对夫妻而言,哪怕俩人所做的事情,不符合子女教育之道,甚至违背人伦常理,但只要女儿开心,一切都无所谓。

杨勤冀不明白“惯子如杀子”的道理,在他一次次的溺爱下,杨丽娟变成了一个刁蛮任性的女孩。

对孩子百般溺爱的父母并非只有杨勤冀夫妇,按照正常的剧情发展,杨丽娟的人生会继续“幸福”下去,直至父母老去,被人叹息。

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梦,却改变了这一切。

梦由心生,既是欲望,也是执念。

1994年的一个晚上,16岁的杨丽娟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幅画,上面是一个十分帅气的男人,画的两旁还写着一句话: “你特别走近我,你与我真情相遇。”

在碧玉年华的青春期,这样一个看似有些奇特的梦,更像是这个年纪的幻想,但杨丽娟却不这样认为,她固执地坚信:这是上天的预示。

从这天起,那个如梦幻般的身影,成了杨丽娟挥之不去的执念。

梦由心生,因为过度的想象,在之后的许多夜里,她都无数次梦到那个帅气的男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同学拿出的海报上,杨丽娟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梦中情人,名叫刘德华。

恶性循环由此展开,那时候,杨丽娟还不知道刘德华是谁,但这并不妨碍在一次次的梦见下,她对这个身影的向往和渴望。

之后,杨丽娟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她原以为会被说成异想天开,没想到,父亲却说自己也做过相同的梦。

杨勤冀的话到底是真实的巧合,还是刻意的奉承,谁也不得而知,但毫无疑问的是,因为他的这番话,杨丽娟萌生了见刘德华的梦想。

她说: “不见刘德华,终身不嫁。”

对于爱女如命的杨勤冀来说,杨丽娟的这句誓言,无异于要了他的老命,为了让女儿实现梦想,他开始全力支撑杨丽娟的疯狂追星行为。

杨丽娟固执地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梦见刘德华,是因为两人之间早已命中注定。但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刘德华”,只不过是她父母的宠爱下,所想象出来的一个虚拟人物。

就算那天没有在海报上看到刘德华,也会有其他帅气的男明星出现,被杨丽娟当成梦中情人,说到底,她只是为了合理化自己的欲望。

遗憾的是,彼时的杨丽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父亲的支持下,她开始辍学,把自己锁在家里,不与外界交往,和朋友断了联系。

杨丽娟把素未谋面的刘德华,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每天望着房间里那琳琅面目的刘德华海报和磁带,幻想两人的“幸福生活”。

而对于女儿这样疯狂的举动,杨勤冀夫妇不但没有反对,反而不留余力地支持她。

时间一长,杨丽娟不再满足于单方面的相思,她开始萌生出更疯狂的想法,迫切想要见到真实的刘德华。

没有意外,杨勤冀夫妇同意了,杨丽娟的疯狂宛如“传染病”,滋生到全家人身上。

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悲剧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人生就像一条等式,越是渴望,就越是得不到,期望越发,失望也就越大。

多年之后,人们已经不知道,杨勤冀是真的认为女儿和刘德华有命中注定之缘,还是一味溺爱女儿,为她构建“童话世界”。

但不可否认的是,杨丽娟的种种疯狂追星行为背后,都是这个年迈的父亲在默默买单。

为了支持女儿追星,在学校担任唯一的高级教师,每月能拿到2050元退休金的杨勤冀,提前四年退休。一家人拿着仅有9900元积蓄,开始陪着杨丽娟在全国四处寻找刘德华。

他们先是来到北京,紧接着又辗转到上海,只要哪里有刘德华出席活动的消息,杨丽娟和父母就奔向哪里,但最终都一无所有。

另一方面,高昂的吃喝住行费用,让本就手头预算不多的杨勤冀,迅速变得一穷二白。

“杨丽娟疯狂追星”的消息,逐渐传到外界,每次有人问她为了追星付出这么多,值得吗?杨丽娟都会否认,说自己不是追星,是一种爱。

而杨勤冀在遗书中也替女儿辩解,认为杨丽娟不是歌迷,也不是粉丝,只是单纯把刘德华当成家人。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以爱为名,行伤害之事。

1997年,身无分文的杨勤冀,借了11000元高利贷,带着女儿再次来到北京,之后又奔赴香港,但还是没能见到刘德华。

那段时间里,杨丽娟每天都拿着有关刘德华的报道,研究他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地方,并迅速赶往目的地。

最后,借来的钱花光了,人却没见到,一家人狼狈不堪,只能回到兰州老家。

此时的杨丽娟,早已忘记了家里的窘境,她没有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忽略了负债累累下的危机,甚至把杨勤冀夫妇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

她对父母说: “你们现在不管我的事,到时候我跟着刘德华,自然也不会管你们。”

溺爱和被威胁的复杂思绪涌上两个老人的心头,迫使着他们做出更加疯狂的举动。

当所有被忽视的祸端一同“爆雷”时,结局总是那么悲凉且惨重。

2003年,因为提前退休,杨勤冀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继续让女儿追星,他卖掉了自己仅有的那套房子,一家人住进了廉价的出租房。

2004年,刘德华因拍《天下无贼》来到甘肃,这是杨丽娟距离梦最近的一次,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她每天都站在公寓8楼的阳台上,望向远方,渴望以这样的方式见到刘德华。

但梦始终只是梦,并不会因为靠近现实就变成现实。

杨丽娟寻找刘德华的执念还是没能熄灭,可卖房所得的钱款却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直至一干二净。

杨勤冀没有办法了,他把所有能卖的东西全部卖掉,以此维持生活。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杨丽娟的母亲又因为一次意外,被重物砸断了腿。

就在一家人彻底陷入绝望的时候,杨勤冀的妻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让丈夫卖肾,继续支撑女儿追星。”

没有想到,如此奇葩的想法却得到了杨勤冀的认同,这个可悲的父亲,真的就卖掉了自己的一颗肾,还大肆对外宣传。

这一年,“父亲卖肾为女儿圆追星梦”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无数媒体蜂拥而至,想要采访杨勤冀一家人,探寻其中的秘密。

面对世人的好奇和劝说,杨勤冀不但没有醒悟,反而开始炫耀起自己的“宠女行为”,他说: “就算我只有一颗肾也能活下去,那些钱可以帮女儿到香港见刘德华。”

杨勤冀豁出性命所做的一切,最后也只不过换来杨丽娟一句:“希望还是贷款吧,卖肾伤害身体。”

为人父亲做到这个地步,可叹又可悲,或许是上天也不忍心见到这一幕,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2007年,在媒体的帮助下,杨丽娟一家人远赴香港。

临走前,杨勤冀把自己所有的“宝贝”都交给朋友保管,有户口本、女儿小时候的照片、奖状……

这些在外人看来一文不值的东西,却被杨勤冀视为珍宝,代表着他对女儿的爱。

或许,从这一刻开始,杨勤冀就已经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准备。

压倒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它身上的每一根稻草。

达到香港的杨丽娟,在一场歌友会上见到了刘德华,她苦苦追寻了13年的梦,此时此刻终于实现了,哪怕只有短暂的十几秒。

然而,欲望像一个无底洞,迫使迷失的人贪心不已。

杨丽娟认为,她在刘德华的心里不应该仅属于粉丝和歌友,两人必须以特殊关系对待,为此,杨勤冀在接受采访时向刘德华提出“和女儿单独见一面”的要求。

这样无理且不切实际的要求,自然是被拒绝了,杨丽娟气愤地回到宾馆。这一天,谁也不知道这家人在房间里探讨了什么,但第二天凌晨,68岁的杨勤冀就自杀了。

他留下那封“刘德华,你以为你是谁”的万字遗书,在香港天星码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卖肾支持女儿追星的可怜父亲,最后竟然会以如此悲凉的方式,企图为杨丽娟夺得一丝希望。

多年以后,当人们再次回忆起这起悲剧时,却不难发现这一切其实早已注定。

杨丽娟的任性追星,让父亲一步步失去生存的条件,先是提前退休,进而卖房、卖肾,杨勤冀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倘若没能实现女儿的梦想,就算回到家乡,也难以生存。

可以说,在到香港之前,杨勤冀就已经没有了退路,为此,他不惜用道德绑架的方式,以自己的生命逼迫刘德华见女儿。

杨勤冀满脑子都是帮助女儿实现梦想,但他却忘了,杨丽娟在见到刘德华之后,又是否会提出更加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谁也无法肯定。

因为杨勤冀的自杀,刘德华被舆论淹没,后来,他曾自曝:因为这件事,不少粉丝开始模仿起了杨丽娟,打电话以死相逼,只为了见自己一面。

在种种压力下,刘德华被迫取消了多场演唱会和粉丝见面会,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看了不少心理医生。

内心欲望的恶花,开出了两败俱伤的恶果。

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杨勤冀遗书中的那句:“我死了,刘德华还得见我们孩子”,成了这场悲剧的后续。

莫道梦中多繁荣,梦醒时分皆是空。

父亲去世后,杨丽娟不但没有醒悟,反而和母亲拿着杨臣刚捐赠的两万块钱,继续到香港要求见刘德华。

只不过这一次,她的理由变了,从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为父亲的遗愿。

承受了失父之痛的杨丽娟,甚至提出要刘德华去祭奠杨勤冀。

她的无理要求,又一次遭到了拒绝。

杨丽娟无处发泄内心的悲痛,转而把怒火烧向刘德华和媒体。

一方面,她以“为刘德华浪费了大量青春”为由,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刘德华赔偿自己30万元;

另一方面,她又认为媒体诋毁了自己一家人的形象,同样提出了诉讼赔偿。

这两起诉讼,最终都遭到了法院的驳回。

之后,杨丽娟带着母亲回到兰州老家,她烧光了自己珍藏的海报和唱片,整日以泪洗面,不敢出门见人,时不时还写忏悔信给杨勤冀。

遗憾的是,那个曾经最疼爱她的父亲,却再也见不到这一幕。

千方百计终成空,万般执着化虚无,这十几年来隐藏在爱意下的欲望,最后荡然无存,剩下无尽的悔恨和失望。

从那时候开始,杨丽娟不再接受任何采访,在人海中销声匿迹。

2014年,杨丽娟出现在综艺节目《东方直播室》中,而那一期的主题叫“疯狂粉丝”。

数年不见,杨丽娟身上多了些许成熟和理智,她站在讲台上泪声俱下,以自己为例子,劝台下的观众不要学习她的追星方式,因为他不值得。

这场访谈更像是告别,杨丽娟在告别过去的自己,告别那个曾经为之痴迷的梦。父亲去世后,她无数次反省自己,明白了当初的追星行为到底有多荒唐。

遗憾的是,直到这一刻,杨丽娟依旧对刘德华怀有深深的怨恨,时间没能让她学会释怀。

杨勤冀为了支持女儿追星,曾借了11000元的高利贷,后来,有一个匿名的好心人帮杨丽娟偿还了这笔债务。

她并不知道,这个好心人就是刘德华。

曾经的杨丽娟,为梦而疯狂,一步步走向家破人亡的深渊,而如今的她,却为梦落泪,因为只有在梦里,她才能看到父亲慈爱的面容。

2019年年底,杨丽娟接受鲁豫的采访,登上了《豫见后来》。

42岁的她,再次出现在镜头前时,眼睛里有着常人难以触及的平静。

失去了父亲的庇护,这些年来,杨丽娟吃了不少苦,因为学历低的原因,她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在超市当导购员,一个月拿着2000元的薪资。

期间,也有不少好心人想要帮助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没能实现。

杨丽娟说: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虽然工资不高,但足够维持和妈妈的生活,而且身边的同事也没有带着偏见看我。”

经历了世俗的种种磨砺,她已经成功蜕变,尽管这种蜕变带着惨重的代价,但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节目中,杨丽娟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说: “我当时忽略了父母的感受,让他们为我背负了太多,包括经济和精神上的。”

杨勤冀的骨灰,被杨丽娟撒入黄河,每年的清明节,她都会准时去祭奠父亲,小声说着自己的心声: “爸爸,女儿长大了,我会努力生活,照顾好妈妈,我很后悔,请您原谅我。”

如今,杨丽娟和母亲住在廉价房里,一房一厅,简陋而整洁,这几年来,她断了与外界的绝大部分联系,开始信仰基督教,每个星期三都会去祈祷。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当然我说我不会那样地去做。”

说完这句话后,杨丽娟平静地望着远方,悔恨、释怀慢慢浮现在脸上,似乎就在这一瞬间,她已经走完了漫长的一生。

在节目的最后,从未主动提问的杨丽娟,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

“十几年来,看过新闻的人这么多,有没有人在看到新闻之后,真正关心我这个具体的生命,问一句她现在还好吗?”

15年的时间太过漫长,想要让公众记住一个陌生人,谈何容易?

鲁豫沉默许久,小心翼翼地说:“好奇,也是一种关心。”

她明白,杨丽娟还是渴望别人的关心和缅怀,她的故事,严格上来讲不是闹剧,而是悲剧。

造成这一切不幸的原因,其中固然有着杨丽娟本人的任性,但更多的过错,却是父母的溺爱和纵容。

养而不教,父母之过。

从小到大,她一直沉浸在杨勤冀夫妇构建的童话世界里,正常的欲望被无限放大,直至彻底迷失自己。

杨丽娟所做的“美梦”,何尝不是父母造成的?

总是一场黄粱梦,是非成败转头空,愿杨丽娟的余生,幸福快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