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婆国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1.占婆国的占婆历史

占婆国,是一个由法国人乔治·马司培罗通过撰写《占婆史》而“建立”的古国,他在该书的“叙言”中说:“编撰这部书的原因,是有感于该国自从被越南消灭以后,“其遗种今散居柬浦寨及安南南圻一带;既乏联络,故于其过去之伟迹,亦久焉自忘。”

为免占婆历史的研究最终变成绝学,他就着手编撰,以提供一部「叙述此民族之过去,及其宗教、政治、法律、风俗、艺术的书籍。 在这本书里,占婆国的王城设立在了占城,并与一些越南古城名等同起来,如“林邑、环王”等等。

后来,民国学者又通过这些古名,发展出了丰富曲折的占婆史。如学者王邦维指出占波是「梵文Campā的音译,即指林邑」,他通过研究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荆州法振禅师》条有「遂附舶东归,有望交址,覆至瞻波(原注:即林邑国也)」之句,又进一步得出「瞻波即占波」。

经过以上这些古籍整理后,占婆国的大致历史脉络为:占婆(champa),东南亚的古国之一,与扶南(funan,今柬埔寨)一样是最早有史可考的国家。领土的范围大概在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汉朝所建的日南郡的大部。

其居民主体是源自印度族的占族人(至今尚未完全被越人同化,是越南和柬埔寨的一个少数民族),所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极深,一度信仰婆罗门教。考古资料显示,湿婆神(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在那里受到了广泛的崇拜。

占人自称其国是占婆国(这是一个通称,此文标题就用了),但是在中国的史书里面,则有三个不同的称呼:东汉末以后称林邑,唐时称环王国,五代以后称占城。占婆国公元一世纪末从东汉政权治下独立后,北与中国各王朝,南与柬埔寨各王国长期交战,没有落什么大下风。

但是安南人兴起之后,占婆人却在和他们胶着几百年后逐渐被蚕食,出了几个想振作的国君,也只是输得更惨。最终在安南后黎朝黎圣宗亲征下彻底瓦解,沦为安南的属国,并最终悄无声息的被越南人同化。

这个古国的存在时间,几乎有一千五百年,其情形和拜占庭帝国颇为类似。冯承钧先生说,一部越南史,实一部越占交争史,质言之,中国印度文化交争史也。

诚如斯言。东汉时期林邑的建国,就是从汉朝治下脱离的过程。

占人(此时称象林夷)本居日南郡象林县一带,东汉末屡屡反叛,劫掠州县,交州刺史不胜其烦。其中一次在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征交趾兵平叛,结果反而倒戈,形势非常危险,廷议要调荆、杨、兖、豫四万人征讨,幸亏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后夏方两任交州刺史,威信极高,占人闻其名而降。

时至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象林人区方杀县令自立,为林邑王,林邑最终独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林邑王范雄(区连外孙,其间的世系不可考),范文(本是奴隶,后趁王死篡位),范胡达(文子)范阳迈(胡达子)在位期间,时时劫掠日南郡,两晋、刘宋交州刺史不得不长期与之作战。

其中范熊甚至想联合扶南国一起北上。《水经注》里面曾经有一段东吴时期林邑与东吴于湾大战,占领区粟地区,而后两国息兵,以寿冷县(今顺化)为界的记载。

事在东吴赤乌十一年(公元248年),不过不见于其他古籍,也无林邑王名号。到了宋武帝刘裕,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在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南伐。

阳迈阳降阴战,被识破,和之大军攻陷区粟(就是三百年前被占的那个地方),并乘胜南追,大略其都而还,据说获得合十万英镑黄金的战利品。《宋书》只说“所获珍异,皆无名之宝”,《南齐书》就有一段搞笑的论述了:说林邑有金山,有金汁流出,林邑国就铸神像为金人。

和之平林邑,毁其金人,得到数万斤的黄金,他死后见胡神为祟(不知道萧子显怎么知道的)。自此以后林邑基本无力北侵,并于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受南齐封号为持节,都督缘海诸军事,安南将军,林邑王,这是临邑作为藩属首次受封。

隋唐时期陈朝的衰落让林邑人再度入侵,不过时间很短,因为隋朝两帝的兵威彻底再次击溃了林邑的野心。隋文帝的伐林邑可是一个经典战例:隋文帝灭陈后,天下承平无事。

恰好林邑久不朝贡,大臣们都说那里多异宝,文帝听罢心里痒痒的(刘宋的故事可是很吸引人),遂于仁寿末遣大将军刘方南征。林邑王率巨象出战,隋军打不过。

刘方心生一计,于是在战场掘了很多陷阱,然后假装溃退,林邑兵穷追。结果象兵全陷了进去,一片混乱,大败。

刘方打到国都,战利品有金神十一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炀帝派军南征,灭林邑国,分其地方为三郡。

占人不服,屡屡反抗,终于复国成功。之后就是唐朝,林邑王摄于国威,不敢造次,朝贡不绝。

献唐太宗的贡品中有一只白鹦鹉,非常聪明,善于应答。太宗看了觉得怜惜,就叫使节把它放了。

到了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林邑王被权臣所杀,并被族灭。国人立王头黎的女儿为王,却难以治国,于是立头黎的外甥为王,并把女王嫁给他,以后林邑王称环王。

占城的衰亡五代的时候,安南趁机脱离中国,从此两国相隔,只余纯粹的藩属关系了。宋太宗之时,占城王杨波为安南前黎朝所苦,请求太宗下诏,安南不得不有所收敛。

这样的诏书宋时下了好多。

2.占婆国的占婆文化

开始的时候说到占人一度信仰婆罗门教,如今的遗迹有很丰富的体现。这种印度教化是东南亚民族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到公元1676年的时候,占人基本上就转而信奉 *** 教,这样导致了一种文化上的断层,尤其是对这样一个几乎没有领地,朝不保夕的民族。在占人的网站上,发觉他们在艰难的保持自己的传统。有个网站最醒目的一句话是Champa will survive,as long as its culture is alive(只要占婆的文化存在,占婆将永存)

以上的简述中占关系史,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化联系。占城并没有受汉文化太大的影响,也不在汉文化圈内,一直以来都是“印度教化”(这个词当然不大准确)的国家。但是中国经济史上,“占城稻”却是鼎鼎大名:江淮地区历来苦于没有抗旱的水稻品种,一遇干旱就没有什么收获。宋真宗从福建取来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地区种植,他甚至在殿后试种,成熟后拿给百官看,足见其重视。占城稻自然源自占城,抗旱早熟。宋以后的水稻产量由此上了一个大台阶。

3.历史上是否有过占婆国

占婆国 占婆的简史占婆(champa),东南亚的古国之一,与扶南(funan,今柬埔寨)一样是最早有史可考的国家.领土的范围大概在现在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汉朝所建的日南郡的大部. 其居民主体是源自印度族的占族人(现在还没有完全被越人同化,是越南和柬埔寨的一个少数民族),所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极深,一度信仰婆罗门教.考古资料显示,湿婆神(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在那里受到了广泛的崇拜. 占人自称其国是占婆国(这是一个通称,此文标题就用了),但是在中国的史书里面,则有三个不同的称呼.东汉末以后称林邑,唐时称环王,五代以后称占城:看书不要糊涂的说。

. 占婆国公元一世纪末从东汉政权治下独立后,北与中国各王朝,南与柬埔寨各王国长期交战,没有落什么大下风。但是安南人兴起之后,占婆人却在和他们胶者几百年后逐渐被蚕食,出了几个想振作的国君,也只是输得更惨。

最终在安南后黎朝圣宗亲征下彻底瓦解,沦为安南的属国,并最终悄无声息的被越南人同化。这个古国的存在时间,几乎有一千五百年,其情形和拜占庭帝国颇为类似.冯承钧先生说,一部越南史,实一部越占交争史,质言之,中国印度文化交争史也。

诚如斯言。 占婆的风土人情说点占婆的风土人情."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晋书),此时应该尚信奉婆罗门教,这句话见于好几本正史."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晋书),"当时的“南蛮”部族多是这样,比如晋朝的使臣就劝扶南王让百姓穿衣,活活."有文字"(晋书),即布拉赫米文字,后来的占文. "王卫兵五千,战乘象,藤为铠,竹为弓矢,率象千,马四百,分前后"(新唐书),这是关于其军队的很详细的解释,隋将军刘芳就曾经大破象兵。

"(成祖)四年贡白象方物"(明史),观占婆国的贡物,多为象,犀角,香料等,皆为盛产之物。《征占日程》(越南文人作,著者未知)里面记载了几件奇异的事情。

说占城有飞头瘟,没有身体,只有一头飞来飞去吃人。还有占城国内多有一种食人鱼,即使在小溪里面人也只敢乘筏子。

中占的关系安南建国以前,中国历代王朝南边的隐患就是占婆.占人本居日南郡象林县,东汉末区连杀县令自立为王.以后数百年间和中原王朝在日南郡拉锯,直至安南兴起与中国不再交界.(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一直猜测中国的一个县不可能完全印度化,所以林邑和占婆不大可能是同一个国家,或许是一个征服了另外一个。最早的占婆人有可能来自印尼群岛) 东吴至南朝,各王朝基本上都偏安江左,于交州之地无法过于重视.恰巧此时林邑尚为蛮夷,远未开化,向北劫掠甚多,两国之间交兵不断,如林邑王范胡达就是无岁不征.隋唐势强,炀帝甚至曾灭其国为郡,战事甚少,安安静静的纳贡日子比较多。

至五代时,安南兴起并最终建国,两国再无厉害关系,反而有了共同的敌人.占城为安南所迫之时,常向中国王朝求救,如明成祖征安南所列的二十大罪中,就有六条是关于侵略占城.当然,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元朝对占城的进攻,占城虽降复叛. 南朝前的林邑的建国,就是从汉朝治下脱离的过程.占人(此时称象林夷)本居日南郡象林县一带,东汉末屡屡反叛,劫掠州县,交州刺史不胜其烦.其中一次在汉顺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征交趾兵平叛,结果反而倒戈,形势非常危险.廷议要调荆、杨、兖、豫四万人征讨,幸亏名臣李固力阻,派人招降.其后夏方两任交州刺史,威信极高,占人闻其名而降.时至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象林人区方杀县令自立,为林邑王,林邑最终独立. 林邑王范雄(区连外孙,其间的世系不可考),范文(本是奴隶,后趁王死篡位,牛人吧),范胡达(文子)范阳迈(胡达子)在位期间,时时劫掠日南郡,两晋,刘宋交州刺史不得不长期与之作战.其中范熊甚至想联合扶南国一起北上. 水经注里面曾经有一段东吴时期林邑与东吴于湾大战,占领区粟地区,而后两国息兵,以寿冷县(今顺化)为界的记载.事在东吴赤乌十一年(公元248年),不过不见于其他古籍,也无林邑王名号.到了宋武帝刘裕,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在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北伐.阳迈阳降阴战,被识破.和之大军攻陷区粟(就是三百年前被占的那个地方),并乘胜南追,大略其都而还,据说获得合十万英镑黄金的战利品. 宋书只说"所获珍异,皆无名之宝", 自此以后林邑基本无力北侵,并于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受南齐封号为持节,都督缘海诸军事,安南将军,林邑王,这是临邑作为藩属首次受封. 隋唐时 陈朝的衰落让林邑人再度入侵,不过时间很短,因为隋朝两帝的兵威彻底再次击溃了林邑的野心. 隋文帝的伐林邑可是一个经典战例: 隋文帝灭陈后,天下承平无事.恰好林邑久不朝贡,大臣们都说那里多异宝,文帝听罢心里痒痒的(,遂于仁寿末遣大将军刘方南征.林邑王率巨象出战,隋军打不过.刘方心生一计,于是在战场掘了很多陷阱,然后假装溃退,林邑兵穷追.结果象兵全陷了进去,一片混乱,大败.刘方打到国都,战利品有金神十一个. 隋炀帝大亚元年(605年),炀帝派军南征,灭林邑国,分其地方为三郡.占人。

4.占婆国家的兴衰是怎样的

占婆系占婆补罗的省译(“补罗”梵语意为城),我国古书 中称为“林邑”、“环王”或“占城”。

占人在今越南中部地区 建立占婆,秦汉时为中国郡县。198年,区逵乘汉朝势衰自立 为王,建立国家。

占婆深受印度文化影响,信奉印度教和小乘 佛教。与中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

与邻国常有战争发生。 982年,首次遭到越南前黎朝的进犯,首都沦陷,国王毙命, 并被迫把首都迁往南方的佛誓城(今平定省)。

1044年,越南 李朝的军队再度来犯,杀死国王和众多无辜百姓。1069年, 越南李朝三次侵犯,攻陷佛誓城,国王被俘,并被迫割让布 政、地哩、麻令三州给越南。

12世纪时,柬埔寨的吴哥王朝 与李朝争夺占婆,于1145年曾一度占领首都佛誓城。14世纪 初,沦为越南陈朝的附属国。

占婆王制蓬峨统治时期(1360- 1390)国力强盛,不仅收回被越南掠去的领土,而且几度攻辟 其首都升龙(今河内),并俘获其皇帝。 制蓬峨死后,岘港以 北地区重新被陈朝侵占。

1471年大部领土被越南后黎朝侵占, 国力大为削弱。1697年最终被越南南方阮氏所灭。

5.纵观中国历史地图,为什么古中国没有将缅甸 越南 老挝这些国家统治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所以攻打周围这些小国认为于礼不符,你说的这三个国家中的越南,在秦朝的时候,越南中北部属于南越国赵佗,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据说,远古越南人的两个脚趾相交,因此被中国人称为“交趾”。越南在历史上的称呼几经变更,最早被称为“交趾”。

东汉末年(公元192年),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后称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隋朝时被隋炀帝派兵灭国,置三郡,唐朝时复国,与中国以横山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腊占领,后复国。

15世纪明成祖永乐年间,越南陈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犁篡位,中国明朝应陈朝遗臣的请求推翻了胡氏政权。明军顺势占领了越南,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进行了直接统治,即“安南属明时期”。不过在明成祖死后数年,黎利发动蓝山起义将明军驱逐出越南,但承诺维持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之后,恢复了独立,建立了后黎朝

6.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是哪一个

越南国号的历史有如下几个:

1、文朗国时期,越南北部一带:

自中国秦朝以前,神话传说中的英雄雒龙君。(本名崇缆,称号雒王或雄王),于现在越南北部一带成立国家,名叫“文郎国”,这算是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号,但是此时只在越南北部,并不是全境之内。

2、瓯雒国时期,疆域,越南北部一带:

前257年,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辗转到达现在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后来被秦军占领,并设置了象郡来进行管理;(在之后的一千年的时间里面,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国的领土,除了汉初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之外。)

3、占婆国时期,疆域,越南中部一带:

东汉永和二年(137年),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从东汉独立,占据了原日南郡的大部份地区(越南中部),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1190年至1220年,占婆被真腊占领,后复国。

4、吴朝时期,疆域,越南北部一带:

公元939年,吴权打败中国南汉军后,越南北部脱离了中国一千多年的统治得到独立,但是并未正式建立国号与使用年号;

5、大瞿越国时期,又称丁朝,疆域,越南北部;

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两年后又自称皇帝与使用年号太平,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市),被认为是越南正式脱离中国而自主之始。这时期,丁先皇建立了国号,年号、定都。这是首次越南真正意义上的建国。

虽然后来接受中国宋朝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中国古代皇帝正式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直接管理的中国本土。

5、前黎朝、李朝、陈朝三个朝代时期无国号: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并迁都升龙(今河内)。1225年,陈煚(实为陈守度)建立陈朝。10~13世纪,大越向南方的占城扩张,1402年夺取占城的占洞、古垒两州,把越南领土推进到今广南、广义地区。除了南进扩张,令越南人自豪的是,陈朝接连三次击退了蒙古大军的侵略,陈兴道被视为抗元的民族英雄。

6、明清时期相继出现“后黎朝”、“西山朝”、“阮朝”时期,并无统一国号:

中国明朝侵略并占领越南,在升龙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1428年,黎利击败中国明朝占领军,自立为帝建立后黎朝,于是明朝从越南撤兵,并承认越南政权的合法性。1471年,越南攻灭了南方的占婆。1527年,后黎朝南北分裂,北部由莫登庸建立的莫朝控制。1592年,后黎朝复辟,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

1771年,爆发西山三兄弟起义(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先后灭阮主、郑主、后黎朝,统一全国,建立西山朝。

7、越南国时期:疆域,整个越南地区:

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之后接受中国清朝嘉庆帝的更改册封为“越南国王”,正式建立新国号为“越南”,这也是越南名称的由来,越南也正是成为国号一直传承至今。

其他:从远古到现代,越南使用的国号有“文郎”(或是“越”和“于越”)、“瓯雒”、“南越”、“万春”、“野能”、“大瞿越”、“大越”、“大虞”、“越南”、“大南”等;但历史上的中国、朝鲜半岛、琉球、日本却广泛使用“交趾”、“安南”等来称呼该国。

望采纳,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