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植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5-06
这种植物是一种苦苣菜,是菊科苦苣菜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不分枝或仅上部分枝,叶为羽状深裂,通常无柄,而基部扩大抱茎。头状花序在茎端排成伞房状,总苞有二至三列,舌状花黄色,是两性花,可结果实。又叫滇苦菜、苦荬菜、拒马菜、苦苦菜、滇苦荬菜。
扩展
苦苣菜是菊科苦苣菜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不分枝或仅上部分枝,叶为羽状深裂,通常无柄,而基部扩大抱茎。头状花序在茎端排成伞房状,总苞有二至三列,舌状花黄色,是两性花,可结果实。果为瘦果,压扁,成熟后为红褐色,两面有三条高起的纵肋。苦苣菜4月萌发,6-7月开花。苦苣菜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嘉祐本草》之中,书中道:“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
根圆锥状,垂直直伸,有多数纤维状的须根。茎直立,单生,高40-150厘米,有纵条棱或条纹,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伞房花序状或总状花序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头状具柄的腺毛。
基生叶羽状深裂,全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或大头羽状深裂,全形倒披针形,或基生叶不裂,椭圆形、椭圆状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或圆形,全部基生叶基部渐狭成长或短翼柄;中下部茎叶羽状深裂或大头状羽状深裂,全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7厘米,基部急狭成翼柄,翼狭窄或宽大,向柄基且逐渐加宽,柄基圆耳状抱茎,顶裂片与侧裂片等大或较大或大,宽三角形、戟状宽三角形、卵状心形,侧生裂片1-5对,椭圆形,常下弯,全部裂片顶端急尖或渐尖,下部茎叶或接花序分枝下方的叶与中下部茎叶同型并等样分裂或不分裂而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且顶端长渐尖,下部宽大,基部半抱茎;全部叶或裂片边缘及抱茎小耳边缘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锯齿或大锯齿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处的叶,边缘大部全缘或上半部边缘全缘,顶端急尖或渐尖,两面光滑毛,质地薄。
头状花序少数在茎枝顶端排紧密的伞房花序或总状花序或单生茎枝顶端。总苞宽钟状,长1.5厘米,宽1厘米;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长披针形或长三角形,长3-7毫米,宽1-3毫米,中内层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8-11毫米,宽1-2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急尖,外面无毛或外层或中内层上部沿中脉有少数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
瘦果褐色,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3毫米,宽不足1毫米,压扁,每面各有3条细脉,肋间有横皱纹,顶端狭,无喙,冠毛白色,长7毫米,单毛状,彼此纠缠。花果期5-12月。
苦苣菜生于海拔170-32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缘、林下或平地田间、空旷处或近水处。苦苣菜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寒、耐热、耐旱、耐瘠性均较强,在潮湿环境下,茎叶舒展,叶色深绿,生长茂盛。在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埋于土壤中的种子,春、夏、秋3季均可发芽出苗,其物候期进程一般为3-4月份出苗,6-7月开花,7-8月成熟,生育期为120天。秋季萌出的苗一般难以绿色体越冬,呈现la生性状。而在亚热带以南地区,一般四季均可出苗,并能以绿色叶滚越冬。在中亚热带以南地区,冬季也能开花结实。以河南省郑州地区为例,越冬的绿色叶丛,一般于2月底返青,3月中旬以后抽茎,4月中旬以后孕蕾,5月上旬开花,5月上旬至6月上旬结实并成熟,生育期为104天,生长期可达8-10个月。[知识点]在中国郑州地区,越冬种子于3月中旬以后出苗,7-8月份成熟,生育期约120天。夏末、秋初生出的苗,初冬也能开花结实,但茎秆低矮,种子难以完全成熟。处于莲座状的苗株可以顺利越冬,凡已抽茎开花者,地上部分不能越冬。
苦苣菜种子繁殖。种子产量高,每一头状花序可产种子30粒,每株可产种子300-1200粒。种子发芽率一般可达95,即便未完全成熟的种子也具有发芽力。种子边成熟边脱落,借助冠毛随风或地表径流传播,当遇到湿润而疏松的土壤,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5℃,但需要较长时间,发芽最适温度为15-17℃。苦苣菜种子的休眠期很短,一般为7-15天,成熟的种子,当年即可发芽出苗。埋入深土层不能发芽的种子,发芽力能保持2天,一般以当年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苦苣菜的根颈部具有较多的潜伏芽,当地上部受畜禽采食或刈割,残茬能继续再生,尤其在根系发育良好的叶丛期,再生力最强,每20天刈割1次,不会影响其再生,但在花枝形成后,再生力显著下降,往往刈割2-3次,则难以再生。
苦苣菜植物在中国食用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常作为野菜食用,同时也是一种传统民间中草药,《本草纲目》中记载苦菜属于菜部,名荼、苦苣、苦荬、游冬、褊巨、老鹳菜、天香菜,气味(菜)苦、寒、无毒;主治血淋、尿血,喉痹,对口恶疮,赤白痢。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认为,苣荬菜属植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化瘀,消食和胃,抗烟毒作用,清肺止咳,益肝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性痢疾、肠炎、痔疮肿痛等症,对于抗肿瘤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