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黄口镇的经济概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崔黄口系经济发展的强镇。这里是驰名中外的“地毯之乡”。清代,崔黄口市井繁华,商贾云集,在京城颇有名气。朝廷曾在此设立衙门,管理政务,康熙出巡曾宿于此地。地毯生产在崔黄口有着悠久的历史,清光绪二十年(1894),崔黄口附近大宫城村的侯继长在北京办起“继长永地毯铺”。其祖父曾在宫廷内务府织过地毯,当过掌作。后因战乱,告老还乡,自家办起了地毯作坊。侯继长聪敏好学,细心观察工人编制,各道工序烂熟于心,且能熟练操作,遂只身闯荡京城,办起了地毯作坊。当年,北京有十几家地毯作坊,均用简单的木架做机梁,雇男女工人做些皇宫、庙宇、王府、富家使用的坐垫、椅垫,背垫、跪垫等小物件。唯独继长永地毯铺敢接地毯、炕毯、壁毯、挂毯等大活儿。侯继长能写善画,能描绘出各种优美的图案,且依照祖传秘方,严把质量关,做工极其精细。完工后,再用中草药水反复清洗。每件作品的图案凸出平面,很有立体感,人物花卉栩栩如生,格外鲜亮。因此,侯家地毯在京城小有名气。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过七十大寿。袁世凯为讨好“老佛爷”,要献上一份精美绝伦的地毯。他派专人到继长永地毯铺,提出苛刻条件:地毯九尺见方,四面花卉环绕,中间“百子献寿”。只要老佛爷喜爱,花多少钱没关系;若老佛爷摇了头,分文不给,脑袋还得搬家。侯继长心里有底,回到老家,请教八十岁高龄的祖父。老人从病榻上起来,找出当年给乾隆皇帝织的“百子献寿图”底样,又教他凸显图案、用药水清洗发光的秘诀。地毯织成,袁世凯见了精神为之一振:花卉枝叶飘逸,百子神态逼真,毯面如同绸缎般闪光。太后见了笑逐颜开,当众夸奖“袁大人一片忠心”。不久,袁世凯升任北洋军阀最高首领。目的达到了,赏侯继长一笔重金。继长永地毯铺名噪京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地毯主要出口国伊朗、土耳其因参加了德国为轴心的同盟国,出口地毯受到美、英等国地毯商的抵制。美、英等国地毯商便转向中国订货,为中国地毯业的繁荣提供了良机。继长永地毯铺乘势向天津发展,他支持外甥李玉德、表兄郑福明、李君有合股开办三盛永地毯铺,后发展成大厂。1920年,该厂已成为华商在津办得最早、最大的地毯厂。李玉德成了天津华商地毯行业的领军人物。此时的崔黄口、城关已建立地毯分厂几十家,从业两千多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崔黄口地毯成了全镇的支柱产业。现年产地毯占全国地毯产量的40%以上,出口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崔黄口地毯以美观大方、民族特色鲜明而著称。龙湾牌栽绒地毯曾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巷虹牌胶背地毯曾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牌;宇通公司2008年被北京奥组委指定为唯一生产“福娃挂毯”的厂家。天津周邓纪念馆特大型壁毯“海阔云舒”、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九龙壁毯”、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满铺地毯”、联合国气象总部悬挂的“长城壁毯”,均是崔黄口地毯工人的杰作。2009年8月,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天津地毯产业园区正式动工建设,一个集地毯产业研发、制造的全国地毯产业园正在崛起。今日的崔黄口,成了当之无愧的地毯之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镇充分发挥本地传统产业资源与技术优势,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调整,拢指成拳,不仅使地毯生产迅速成为全镇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潮头,形成竞争的强势。年生产能力达1.2亿平方英尺,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镇人民齐心协力,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中华地毯园
中华地毯园坐落于著名的地毯之乡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起步区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4.5亿元,将建成以地毯产业为主导,兼顾相关产业链发展的经济园区。自春节开始,包括柳河西等9条道路、两座桥梁及雨污管网的施工单位已经开始进场施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预计6月底前全部完成。目前已经完成高压线杆载设和高压电塔混凝土基础浇筑,月底前将完成园区内35KV和10KV两条高压线路迁移工程。同时,为加快景观湖建设,该镇动用20台挖掘机,15台推土机,80余辆运输车昼夜施工,预计月内完成湖区开挖工作。与此同时,园区内自来水管网、道路绿化、供热站等工程也将于近期相继开工建设。
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天津维宝有限公司已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5月投产。深圳太平地毯有限公司、美国爱利特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在全力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同时,该园区还坚持规划、建设、招商并举,做好大项目追踪和入区项目引进工作,确保完成全年10亿元招商引资任务。按照规划,在未来几年内,中华地毯产业园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5亿元,企业总投资累计达到200亿元,将引进企业12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实现税收16亿元,实现吸纳就业5万人,将建成北方地区最大的室内装饰用纺织品生产基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