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的个人事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09

研究方向
第二语言习得
心理语言学
外语教师研究
主讲课程
英语写作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导论(研究生课程)
外语课堂研究(教育硕士课程)
主要作品
1. 期刊论文
(34)徐浩、齐珊、石弢、王海波、吴旭文、张绿云、朱睿,2010,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的定量分析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3(12):12-17。
(33)徐浩,2010,“全环境”取向与中国基础英语教学 [J],《课程·教材·教法》(11):56-61。
(32)徐浩,2010,成人英语学习方式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研究 [A]。载赵丽、王松美、林立(编),《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05。
(31)徐浩,2010,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建设的构想——以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为例 [J],《英语教师》(6):3-6。
(30)徐浩,2010,教学视角下的英语教材与教材使用研究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12(2):3-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
(29)徐浩,2009,教师的教学“实践理论”——概念、特点和形成 [J],《当代教育科学》(23):38-40。
(28)徐浩,2009,外语课堂研究的定位与视域——一个教学实践视角 [J],《英语教师》(11):9-1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27)Xu, H. 2009.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tegrating EFL learners’ learning styles into 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32 (5): 3-15.
(26)徐浩,2009,从“专业化标准”看新教师的困惑与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J],《英语教师》(8):22-24,29。
(25)徐浩,2009,初中新生英语学习适应影响因素研究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2(7):34-38。(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4)赵秦岭、徐浩、高彩凤,2009,动态测验的理论在外语测试中的应用 [J],《中国外语教育》2(1):73-81。
(23)高彩凤、徐浩,2008,高中生英语作文中的词串使用情况研究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10(6):39-43。
(22)高彩凤、徐浩、白瑞芳,2008,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过程的对比研究 [J],《中国外语教育》1(3):48-56。
(21)徐浩,2008,从需求供给角度看初中英语教师培训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9):19-2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
(20)邱耀德、徐浩,2008,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法的认知、运用和态度 [J],《课程·教材·教法》(8):39-43。
(19)林立、徐浩,2008,英语专业师范生科研能力培养新途径探索——关于优秀毕业论文培养项目的研究报告 [J],《英语教师》(6):7-9。
(18)徐浩、高彩凤,2008,跨语言句法启动中内隐与外显加工的分离 [J],《现代外语》31(2):165-172。
(17)徐浩,2008,认知结构学习论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1):36-39。
(16)徐浩、林立,2008,影响初中生英语词汇记忆的因素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10(1):11-15,27。
(15)高彩凤、徐浩,2008,高中阶段英语写作中错误反馈的教学建议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2):26-29。(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徐浩,2007,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与课堂教学活动偏好的相关性研究 [A]。载刘利民(编),《首都外语论坛》(第2辑)[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14-221。
(13)徐浩,2007,操作性行为与强化刺激之间的指向关系及其对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 [A]。载林立、董启明(编),《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C]。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159-162。
(12)徐浩,2007,二语写作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记第五届第二语言写作国际研讨会 [J],《外语界》(5):51-52,57。
(11)徐浩、陈洪,2007,计算机辅助阅读与英语词汇内隐学习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9(5):22-27。
(10)徐浩、高彩凤,2007,英语专业低年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J],《现代外语》30(2):184-190。
(9)高彩凤、徐浩,2007,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使用情况的研究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9(2):24-27,59。
(8)徐浩、林立,2007,情景反应类型、年龄和语言水平对补缺作用的影响——一项关于补缺假设的实验研究 [J],《外语教学与研究》39(1):13-20。
(7)徐浩、何向明,2006,从教学法评价的角度再看写长法 [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国语言文学专集):51-55。
(6)徐浩、文旭,2006,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与学生学习风格的适配原则 [J],《现代中小学教育》(12):25-27。(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5)徐浩,2006,试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问题和解决途径 [J],《求实》(增刊3):276。
(4)徐浩、文旭,2006,交际教学对学生成就目标定位的影响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8(5):25-29。
(3)徐浩,2006,对语言接受系统的忽略——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观 [A]。载刘利民(编),《首都外语论坛》(第1辑)[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25-132。
(2)王懿晴、徐浩,2004,Longer text, higher level diction and more transitions: Strategies for higher scores in computer-assessing writing [A]。载林立、董启明(编),《英语教学与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258-260。
(1)徐浩,2004,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行为控制与调节——动机与情绪研究 [A]。载林立、董启明(编),《英语教学与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248-251。
2. 会议论文
(8)徐浩,2010,中国机构性共同体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民族志研究 [R]。2010年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2010年12月。
(7)徐浩,2010,EFL teachers' practice in China's institutional community: Struggle and development [R]。2010年山东大学全国“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山东大学,济南,2010年10月。
(6)翟健岚、徐浩,2010,学生教师见习期间教师信念的变化——全日制英语教育硕士的个案研究 [R]。2010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高层论坛,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10年9月。
(5)徐浩,2009,英语教师教材使用策略及其体系的构建——“英语教师教材使用策略研究”开题与培训报告 [R]。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评审会暨中国K-12英语教育创新研究课题开题与培训会专题发言,东方饭店,北京,2009年8月。
(4)徐浩,2009,《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编写构想 [R]。全国首届师范院校“英语教学论”教学改革高层论坛专题发言,广东大厦,北京,2009年4月。
(3)Xu, H. 2009. School-based textbook analysis: A teacher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3rd TESOL Annual Convention, Denver, CO, USA, March 2009.
(2)徐浩,2006,英语学科教学论与认知心理学的接口 [R]。第十二届全国学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2006年10月。
(1)Xu, H. 2006. Grammatical complexity development in ESL writing over an instruction-receiving span of three years in Chinese college English majors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5th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 USA, June 20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