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渝中学生嘲讽式感谢信,教育局的回应为啥苍白无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2-19

网曝两封甘肃榆中学生写给天津学生的嘲讽式“感谢信”,引发关注。信中,榆中学生称“感谢你们寄给我们的文具,但我们并不需要”;“自责认识了你们”...榆中教育局回应,两地学校有结对帮扶,学生交流中起误会,就闹了恶作剧,已对当事人批评教育。网曝两封甘肃榆中学生写给天津学生的嘲讽式“感谢信”,引发关注。

信中,榆中学生称“感谢你们寄给我们的文具,但我们并不需要”;“自责认识了你们”...

教育局回应受捐学生嘲讽式感谢信,具体怎么回事?榆中教育局回应,两地学校有结对帮扶,学生交流中起误会,就闹了恶作剧,已对当事人批评教育

据了解,自2017年天津市宁河区与甘肃省榆中县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在资金支持、人才援助等多种方式帮助榆中县脱贫。2020年榆中县和宁河区的学校还在推进“互联网+”教育精准帮扶活动和“教师结对子、分享一节课、互通一封信、共读一本书”的主题活动,促进两地的教育资源共享。网友热议:帮扶活动变了味

明明好心捐赠图书文具却因此挨了骂,众网友纷纷打抱不平。“孩子们自尊心强,不愿意成为受捐对象,这是好事,可以理解,但在书信沟通时出言不逊,着实影响不好。”有网友质疑在“手拉手”帮扶中相关部门有没有对受助者的情况进行了解,“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也许是挑起矛盾的始作俑者,‘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如何真正落到实处才是避免下一代成人后减少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秩序分子的根本。”

“两个学校结对子,但并不见得甘肃这个学校学生都很穷,天津这边捐赠物资后,甘肃的学校分发给学生,还要求学生写感谢信。你强制捐赠些我不需要的东西还有强制我感恩戴德写感谢信,这种捐赠活动本身就变味了。”

刘墉说过:“我们不愿让那些穷苦的孩子感到他们是在接受救济,因为施舍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