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很多人是死在你“知道”得太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文/麦大人

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经典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活在焦虑不安之中。焦虑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焦虑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焦虑每个月的房贷车贷还不上,诸如此类。

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呢?

我觉得来源于一种稀缺心态,表面上我们的物质、金钱和时间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压迫着我们的敏感神经,本质上却是我们的稀缺思想在作祟。

我们过于迷信很多成功学、鸡汤文的内容,以为每天赶场子地学习,就会让自己变得很厉害。

大部分人只是看起来很勤奋,在乎的只是让别人看到他辛苦的过程,对结果却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一般。他们始终没搞明白“少即是多”,就像老子说的大巧若拙,大道无形。

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套理论:一套是“声称的理论”,一套是“实行的理论”。

老王是一家咨询企业的老板,他经常在会上要求每个员工,面对这个世界要充满正能量,要信任别人,每个人都要把同事当朋友、当家人对待。

但是他自己却从来不借给别人一分钱,把员工当外人。说大道理,人人都可以,但是真正践行的,就微乎其微。

很多机会,不是死于你不知道,而是死于你知道得太多,却没有行动!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掉入这样的思维陷阱呢?有三方面可以带你破局。

人类发展史表明,我们的祖先能够在丛林法则里生存下去,靠的就是敢于冒险的基因,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善于利用工具,从而进化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处处充满挑战。

有次面试,一个应届生妹子说自己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问她你所谓的稳定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她回答行政文员之类,每天朝九晚五,上五休二,固定上下班。

其实这样的工作,一点都不稳定,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行政文员工作,没多少技术含量,很容易被别人替代,谈何稳定?

其实稳定不是企业带给你的,而是你自己。有能力就稳定,没能力在哪里都是被优先裁员对象。

哪些比较有挑战性,需要你全力以赴才能做好的工作,如此才能体现你的实力和价值,这样的工作会更稳定。

每隔几年,都会有新的风口出现。好多人面对新的机会,总是踟躅不前,不敢冒险去奋力一搏,以致错失良机。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之中,我们也要紧跟时代步伐。

墨守成规是最大的风险,冒险才是最大的保险。

在知识经济社会,很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机会更是转瞬即逝。我们如何才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如果你想创业,不是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了、具备了,你才去采取行动,这样铁定没你的机会。

事实上只要有五成的把握,就可以尝试着去做。如果你选择的方向是对的,问题不大。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向和细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剩下的交给老天就行。

你要学会游泳,你得下到水里才行,在游得过程中学会呼吸、闭气和用力。谁都知道水里危险,不行动你始终是个旱鸭子。

你要考驾照,你得先去驾校报名才行,按照教练的演示挂挡,打方向盘,踩离合和刹车,一步步克服心理障碍,刻意练习提高技能,然后上路。

光想着马路上开车危险,不跨出第一步,你永远也学不会开车。

每个人或多或少报了一些写作班或培训课程,听了大咖们的写作逻辑和底层思维课,觉得好像很简单一样。

等到自己开始写字了,有些人觉得好难哦就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另外一些人写了一段时间没啥成就感,就半途而废只好放弃了。

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从我们还是婴儿时,人类就特别擅长模仿学习。模仿父母说话,自己学会了语言。模仿父母夹菜,我们学会了使用筷子。耳濡目染,我们学会了使用各种电器和工具。

所以模仿别人,是人类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最快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多数情况下,把握一个趋势并不需要你是第一个看见的,你只要是第一批跟进并模仿,你就可以享受时代变革的红利。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产生了好几波致富潮。

当然,模仿不是表面上的简单抄袭,而是看到模仿的本质,你得有自己的创意和思路,这才是关键所在。

什么是最好的模仿呢?最好的模仿有两部分:

第一部分,找到这个行业最好的人,向他请教。

第二部分,对他的模仿,一定要模仿到像机器学习这个地步,不是几个知识点,而是模仿一整套模式。

你说要模仿的对象,往往是和你一个能力层级的人,也就是你们的风格、逻辑和表达是相似的,不然只会风马牛不相及。

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我们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快速践行,敢于冒险,勇于模仿,然后学以致用,如此我们才真正掌握学习的原理,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远!

愿你不负平生所学,苦尽甘来终得回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