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松之注没看明白

魏书 后妃传 甄皇后后边有一段“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
可是我在网上看到的都是“《春 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
于内小恶到底书还是不书

第1个回答  2021-07-18
1、例:《公羊传》昭公四年:“灭之则其言取之何?内大恶讳也。”也可以断句为:“内大恶,讳也”。春秋为文的原则对于内部的大恶尽量避讳,如何避讳呢?例文中“灭之”是灭国,春秋大义灭国是很大的罪恶,而“取之”犹如在内部获得,就没那么大恶了。所以《春秋》昭公四年:“遂灭赖。九月,取鄫。”前文用“灭”,后文用“取”,是避讳“灭鄫”而言“取鄫”。对内写作小恶,记事而已。
第2个回答  2009-08-08
我想“《春 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是《春秋公羊传》里的说法,而裴松之的观点则是“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
古代注解家常常有自己与前人不同的观点,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经过传抄,产生古今异文。
我个人倾向前一种,一家之言,见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8-21
“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他认为是小恶不书。
“《春 秋》录内而略外,于外,大恶书,小恶不书;于内,大恶讳,小恶书”这里小恶书。
个人认为其本意应该是小恶不书,从那时历史背境来看,甄皇后遇到过很多风波始嫁袁熙后从曹丕。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死后尸身‘以发覆面、以糠塞口’。所以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之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