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神级人物,北魏第一谋臣崔浩(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6



崔浩,当之无愧的北魏第一大神,中国 历史 上的神级人物之一,比之诸葛亮和王猛,绝对不遑多让。

简而言之,天文、地理、 历史 、政治、军事、文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此人长相白净清秀,宛如女子,谈吐雅致隽永,翩若君子,如果 历史 上要找个人物来比拟,那也只有汉朝的 张良 了,便是三国的 周郎 ,也远远不如。崔浩也确实自比为张良,先后经历太祖 拓跋珪 、太宗 拓跋 、世祖 拓跋焘 三朝,为北魏强盛壮大运筹帷幄,立下了不世功勋。纵观整个北魏崛兴的 历史 ,曾经多次面临重要抉择,每次都是崔浩慧眼独照,指点迷津,北魏这艘航船才能最终驶到洛阳,融入中华民族浩浩汤汤的大潮之中,所以此人对后世华夏子孙,都有荫庇恩泽之功,值得所有中华子孙仰瞻叩拜。

见识一下,这位绝世高手的通天本事。

道武帝天兴年间,崔浩先后担任给事秘书和著作郎,拓跋珪因为他善于书写,经常安排在身边。当时的拓跋珪为人非常严峻,侍臣稍有不对就会怪罪,所以左右大都逃离隐藏起来,只有崔浩恭谨于职,勤快于事,有时整天都不回家,拓跋珪知道了,还特意命人赐粥给他喝。面对如此严苛的君主,竟然一点都不担心害怕,执着于自己的工作,可见 此人极具风骨和节操,刚直不阿,绝对是孟夫子笔下的儒家君子。



接替道武帝拓跋珪的是明元帝拓跋嗣。此人比拓跋珪文雅好学,特别喜欢阴阳术数,常听崔浩讲授易经和洪范五行之说,还让崔浩占卜算卦,参悟天文,崔浩正好借此大展才华,穷究天人之际,推理事物演化,竟然大都得以应验,这样就由大儒变成了大神。拓跋嗣对崔浩近乎迷信了,什么军国大事都要跟他商量,然后再做出决定。

神瑞二年,公元415年 ,这一年北魏发生了很大的饥荒,当时一些官员和皇亲国戚就建议迁都河北的邺城,也就是今天邯郸东南部的临漳县。这样, 北魏第一次面临了国运选择:到底是留守北部草原,还是迁入东部平原。

崔浩和另一位官员 周澹 就谏言说:“如果国家迁都邺城,也许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不是长久之策,因为东部人大都认为我们国家处于广阔的草原之地,牛羊等牲畜不可胜数,号称是牛毛之众,如果分家南迁的话,我们的人数和家产就露底了。而且百姓流亡于途,肯定沮丧不堪,周边敌人听闻后,肯定也会轻视我们,周围的 屈丐 柔然 等蛮族也必然会先后杀来,我们的都城 云中 平城 就会陷入危险处境,届时我们东部兵力隔着恒山和代州一带的千里险路,想要回援也很困难。所以不如留守北方,假设东部有变,我们就轻骑南出,炫耀威慑,谁都不知道我们的底细,百姓肯定也望尘慑服,这才是国家控制中土的长远之策。”拓跋嗣听后深觉有理,他又让人问崔浩:“如果熬到明年秋天还不成熟,那该怎么办?”崔浩等人回答道:“可以先安置穷苦百姓到山东三州去分食,如果还不行,那就再另谋他途。”拓跋嗣听从了两人的建议,安顿贫民去了山东三州,分出三州的储备粮来安顿他们,结果到了来年,果然碰到了大熟年。

第一次全国性的大灾荒就这样被崔浩等人巧妙化解, 这算是地理危机,接下来便是天文了。


当初西秦姚兴死的前一年,北魏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上奏说:“荧惑星突然一夜之间消失了,不知道所在,国家恐怕要陷入传言中的灾祸之中了。”荧惑也就是火星,因为颜色发红,所以在古代象征着战争烽火和死亡鲜血。拓跋嗣听后非常吃惊,就召集了十多位饱学大儒和史官一起求证到底是怎么回事。崔浩根据古代天文历法做了一番推理后,得出结论是荧惑入了秦地,也就是 姚兴 占据的咸阳,换言之,姚兴要倒霉了。当时诸人都变色说,天上丢了星星,凡人怎知道去了哪里,怎能妄言乱说呢。崔浩笑而不答。八十多天后,荧惑果然出现在了秦地,秦地也确实遭遇了大旱灾,赤地千里,昆明池的水都干涸了,然后各种传言就出现了。第二年,姚兴病死,两个儿子发生内讧,三年后终被刘裕的北伐军消灭。这下众人无不叹服,承认崔浩学识渊博,绝非他们所能企及。

这是大神登场的第二掐,有掐必准,专治各种不服。



地理天文后,该轮到军事了,这次北魏政权迎来的是超级强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 刘裕

这时姚兴已经病死, 姚泓 继位,南面东晋的实权人物刘裕按捺不住寂寞,发动了伐秦之战,要求借道北魏,从黄河下游溯流而上,西入咸阳。这下北魏朝廷吵翻了,公卿们纷纷议论说:“函谷关号称是天下之险,便是一人操戈,万夫也难进入,刘裕的舟船步兵怎能进入呢?假设我们断其后路,他们别说进攻了,就是想要回撤都难。但是如果他们想要北上河岸,那就非常容易,也许他们只是对外扬言攻打姚泓,真实的目的却很难猜测,如今借给他们水道,就纵容了他们的目的,那肯定是不行的,应该派兵据守黄河水道,阻止他们西行。”拓跋嗣一听似乎有理,想要听从这些建议。崔浩却说:“这不是上策,当年 司马休之 等人一直骚扰东晋的荆州,刘裕早已切齿痛恨,如今姚兴已死,儿子又不行,刘裕正想趁其危亡进行讨伐,我看他们之意就是想要入关。这帮强悍暴狠之徒,往往不计后患,如果我们堵其西进之路,他们必然上岸北向攻击我们,这样姚泓没事,我们却面临了强敌。如今柔然不断侵扰,百姓又缺少粮食,如果我们发军堵截南人,北面的柔然必然发动进攻,如果解救北面则东部诸州又危险了。所以不如借给他们水道,放纵刘裕西进,然后派兵堵塞他们的东归之路,这才是卞庄刺虎一举两得啊。假设刘裕胜了,必然感恩于我们借道之惠,假设姚泓得胜,我们也不失救邻之名。即使刘裕得到了关中,如此远隔千里之遥,也肯定是守不住的,终将为我们所有,所以如今不用劳动兵马,只要隔山观虎斗,坐看其成败,这才是上策。”

崔浩分析得如此透彻,群臣们还是听不进去,认为如果刘裕入了关中,再北上进攻北魏的话,姚泓的军队必然不会帮忙,所以刘裕扬声西进,实际上是北向攻击北魏。拓跋嗣叹服于崔浩的天文地理之能,却没相信崔浩的军事才华,于是听从了群臣们的意见,派司徒 长孙嵩 带兵攻击刘裕西进的水军,也就是说,要去会一会那个时代的军事主神——刘裕了。

这决定有多愚蠢我们暂不管他, 这一仗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后人有机会见识了当时最为强悍的“六镇军”的前身北魏铁骑和江南最为强大的北府军之间的正面较量。

战争大体是这么进行的: 公元417年 ,刘裕水军沿着黄河一路西进,北魏骑兵沿着北岸一路追赶,一路骚扰,南军落水的纤夫一旦被冲到北岸,当即被北军杀死,这样,双方终于迎来了交手时刻。刘裕舰队先是选择了一块平整的河岸登陆,七百名士兵驾控着一百辆战车,在岸边组建起了一个 “却月阵” ,圆弧面向外,盾牌围得水泄不通,一直到两端临水处封死,然后2000名士兵携带着强弓利弩进入了“却月阵”中央。

北军起初看不明白,不知道南军捣什么鬼,这时才反应过来,于是发动了强攻。南军最初的弓箭很弱,引诱北军进攻,北军也确实被南军欺骗了,三万大军蜂拥而上,想要一气吃掉南军。就这时,南军的强弩开始发力,矢如飞蝗,北军大量中箭倒下,但这反而激起了北军的士气,拼死攻到战车前。

下面的战事至关重要,但 《资治通鉴》 的介绍恰恰很抽象,说是主将 朱超石 让人将长槊断成三四截,然后用锤锤之,这似乎有点难以理解,猜测大致有两种可能:一是将断槊用强弩射出去,用锤锤动弩机机关;但后一种可能似乎更大一点,北军已攻至阵下,挤在了战车前,一时挤不进去,这时候,南军从盾牌孔中刺出了断槊,后人用锤敲击,这样一根断槊就能贯穿几个北军——战争场面极为恐怖,北军就像糖葫芦一样被串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大体如此,反正南军派出了三千人不到,就将强悍的北魏铁骑串成了一个个糖葫芦,北魏军队大败。

事实证明,刘裕时期的北府军绝对天下无敌,拓跋嗣输得心服口服,只是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这样,天文地理之外,崔浩在军事上一样料敌如神。



但一场战争还不能说明什么,马上就有人来检验崔浩的军神成色,那就是东晋降将 王懿 ,他建议拓跋嗣出兵断绝刘裕的东归后路。这话挺令拓跋嗣心动,然而有了前车之鉴,他再也不敢造次,就询问崔浩:“刘裕前锋已到潼关,能否攻下关中呢?”崔浩回答:“当年姚兴好虚名而无实用,如今儿子姚泓多病,早已众叛亲离,刘裕乘人之危,而且兵精将勇,攻克是肯定的事。”

拓跋嗣又问:“刘裕和慕容垂的军事才能谁更出色?”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南北朝两位战神谁更厉害 ,作为北魏统帅,拓跋嗣一样也很感兴趣。崔浩回答刘裕胜出,拓跋嗣追问原因。崔浩说:“慕容垂是沿承了父祖等世代的资本,生来便地位尊贵,同类纷纷来投,稍稍发力便能立功,而刘裕出身寒微,没有一寸土地资本,没有一个士兵听从号令,却能奋臂一振消灭 桓玄 ,北擒 慕容超 ,南灭 卢循 孙恩 。刘裕若能平定姚秦而还,必定篡位司马氏的东晋政权,这是肯定的。只是秦地戎夷混杂,风俗不同,人情难变,想要用荆扬等南方之地的风化来治理三秦之地,好比无翅却想飞,无足却想走,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派人留守,那也只是资助敌人而已。所以我们只要强军练兵,休 养生 息,等他们一朝回归,秦地就将成为我们所有,可以非常轻松地把控守卫。”拓跋嗣又问:“刘裕现已入关,不能进退,如果我派精兵南袭 彭城 和 寿春 ,刘裕又怎能自立?”崔浩说:“现在西北还有两大强敌没有消灭,陛下还不能亲自带军出征,我国虽然兵马强盛,但没有韩起和白起这样的名将,司徒长孙嵩虽有治国之用,却没进取之能,还不是刘裕的敌手,我认为应该等待,别嫌时机太晚。”

崔浩这段时事分析精准到什么程度呢?

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姚秦面对刘裕,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就被消灭;刘裕占领关中后,没等屁股坐热,很快就回师建康,篡夺了司马氏之东晋政权,建立起了刘宋王朝;刘裕离开长安后,委派年少的儿子刘义真和王镇恶、沈田之等一众大将留守,很快就被北部的赫连勃勃击败,四万大军损耗殆尽—— 简直是神了,绝对比瞎子算命要准得多。

听完崔浩上述分析,拓跋嗣笑着说:“看来爱卿早已深入揣度分析过了。”崔浩说:“臣曾私下分析过近世以来的人物,不敢不告诉皇上, 王猛 治国理政,那是 苻坚 管仲 慕容恪 辅助少主,那是 慕容暐 霍光 ;刘裕平定逆乱,那是 司马德宗 曹操 。”拓跋嗣问:“爱卿对先帝来说又是怎样?”这话直奔主题,那你崔浩对本朝先帝来说又是什么?崔浩无法自卖自夸,只能谦恭说道:“太祖用漠北淳朴之人,南入中土之地,移风易俗,融合四海,可与伏羲神农同列,我怎敢仰仗他的名望呢?”拓跋嗣又问:“ 屈丐 怎样?”这个屈丐在《魏书》中还有另一个称谓:“ 屈孑 ”,都是指在 统万城 建立 夏国 的匈奴族首领 赫连勃勃 (刘卫辰之子),拓跋嗣极度鄙视其为人,改其名为“屈丐”、“屈孑”,意为卑下无耻。崔浩说:“屈丐家国被灭后,一人孤身寄托于他人,为姚兴所封,不想着怎么壮大自我,报仇雪恨,却结仇于柔然,背叛了姚兴,实在是小人一个,既无谋略,又为人残暴,终将为人所灭。”拓跋嗣听了非常开心,和崔浩聊到深夜, 赐给了崔浩十斛酒和一两精盐 ,说道:“我听卿言,就好比这盐和酒一样有味啊。”



泰常三年 ,有彗星横扫中天,这下又有事了,古人向来忌讳彗星,认为那是扫帚星——灾祸的象征。拓跋嗣于是召集各位儒生和方士,询问灾祸将要降临于哪个国家。谁知有过荧惑星的经历,这下大伙倒也省事了,全都推举崔浩来回答。崔浩也就不再客气,一番托词后直奔主题,认为 《汉书》 曾经记载,当年 王莽 篡位之前,曾有彗星出入,和如今的情况一模一样,应该是刘裕将要篡夺东晋的天象先兆。众人没谁能够反驳崔浩的观点。

泰常五年,刘裕果真废掉其主 司马德文 而取代之,建立起了 刘宋王朝 。当时拓跋嗣正好在东南的 泻卤池 射鸟,听说此事后,立马召见崔浩说:“往年爱卿所说的彗星之事果真应验了,我今天终于相信天道了。”

没办法,神得不能再神了!

《魏书》 记载,当时朝廷的相关文诰和书诏也大都由崔浩把关,然而崔浩并不喜欢写文章,而是专心研究国家制度和法律以及经术,撰录各种 社会 秩序,俨然有法家传统,所以不喜欢老庄之术,认为那都是虚妄之说,不符合人情。 这里埋下一个伏笔:拓跋嗣时候的崔浩并不认同道家学说,自然更不认同道教,为何到了拓跋焘时候,却对寇谦之的道教推崇备至呢?

这处伏笔留到后面再说。


拓跋嗣向来有头昏眼花恍惚多梦的毛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点心志不宁,于是派宦官私下里问崔浩说:“我这病拖了很多年了,什么治疗方法都没用,只恐突然发生什么不测,现在儿子们都还小,该怎么办呢,且为我设想一下今后之计。”崔浩先是安慰一下拓跋嗣:“陛下正当年轻有为,国家正当欣欣向荣,只要施以德政,消除灾祸,龙体自然也就康复了,实在要我说什么,那我就瞎说了。自从我族龙兴以来,一直不注重建立储君,所以您登基之初,(因为没经历储君培养过程),社稷已经相当危险了。所以如今还是应该早立东宫,选择那些陛下平时仰仗的忠贤公卿为太子之师,选择那些陛下看得上的忠信之臣充当太子宾友,太子在内则总理万机,外出则统帅三军,监国和抚军等大权集于一身。这样,陛下您就可以悠游无为,怡神养心,服药治疗了。将来您万岁之后,国家也有了现成国主,万民安心臣服。太子要立长子,这也是历代的大礼,如今 皇长子 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如能登上储君之位,那才是天下的幸事啊。”

拓跋嗣听从了崔浩的建议,于是让崔浩制作诏书告知宗庙,任命 拓跋焘 为储君,正殿临朝听政,司徒长孙嵩、山阳公 奚斤 、北新公 安同 为左辅,崔浩与太尉 穆观 、散骑常侍 丘堆 为右弼,拓跋嗣则避居西宫,经常悄悄地窥探情况,听闻拓跋焘现场决断。偷听以后,拓跋嗣非常高兴,对左右侍臣们说:“有这六人辅助,我和你们就可以游行四境,得志于天下了。”群臣还不时有前来上奏疑案的,拓跋嗣说:“这不是我所知道的,应当取决于你们的国主啊。”

看得出来,拓跋嗣这是一副重担甩掉了,难得有这么嫌弃皇帝宝座的,很像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也是得了头痛目眩之症,只能由皇后武则天垂拱听政,甚至一度想传位给武则天,可想而知那是厌弃到了什么程度,看来皇帝之位也不是随便能坐的,必须得有一副好身板。

纵观拓跋嗣传位,其实全是按照崔浩开的方子来抓药的, 在拓跋嗣眼里,崔浩 “精于天人之会” ,那已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近乎神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拓跋嗣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决定放手一搏了。这时候恰好南朝那位不可一世的刘裕死了,拓跋嗣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兴兵南伐,这遭到了崔浩的反对。锐意进取的拓跋嗣有点生气,责问崔浩说:“为什么当年姚兴死了,刘裕可以讨灭其国,如今刘裕死了,我却不能讨伐?”这是套用崔浩的逻辑思路,逆向进行反责。崔浩回答说:“当时姚兴死时情况跟如今不同,两个儿子相争,兄弟阋墙,所以刘裕可以借机讨伐。”拓跋嗣很是生气,不听崔浩,派遣奚斤南伐,并在监国众人前商议说:“先攻城还是先掠地呢?”奚斤认为应该先攻城,崔浩则认为:“南人擅于守城,如先攻城的话,万一不克,则会挫伤己方士气,不如先掠地,一路派人镇守经营,这样 滑台 和 虎牢 等雄关就反而陷在我们北面了,他们绝望之余,必定沿河东走,否则就成了我们的瓮中之鳖。”

但北魏当时的主要头面人物都认为应该攻城,于是奚斤就渡过黄河,率先攻打滑台。这位奚斤是北魏一代猛将,冲锋陷阵正面作战那是所向无敌,但是攻城却不是他的长项,滑台攻打了很久也没能拿下,只能请求援军。拓跋嗣很生气,于是亲自帅军南巡,崔浩作为谋主随行。

等到车驾回来之时,崔浩跟随拓跋嗣来到了 西河 和 太原 ,站在高台上远眺山河,一时颇有感慨,于是和同僚们谈论起各地得失和历朝是非。天师 寇谦之 每次与崔浩交流,听他谈古论今切脉时弊,经常彻夜达旦而无倦容,忍不住赞叹说:“这些话太有道理了,只是今人大都看重当下而忽视长远,不能认真省察啊,我长久以来一直隐居修道,不理世务,因缘际遇才得以获授 “神中之诀”, 如今听了你这些话语,实在是获益匪浅,从此当兼修儒教,辅助皇帝。然而所学古人思想实在太少,碰到事情难免疑惑,希望你能为我撰写历代王者的治理典范,列出要旨来。”崔浩于是写书二十余篇,道尽古往今来变革图强的人物事迹。

是年拓跋嗣逝世,拓跋焘继位。


这是崔浩人生的上半场,从拓跋珪到拓跋嗣,崔浩先由一个踏实敢为的秘书和著作郎,演化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大神人物,其才华由天文地理扩展到军事判断,推理无不神准。

这样,北魏拓跋氏在他的匡扶下,有效渡过了最初的饥荒,正确面对了东晋和西部姚秦之争,避开了军神刘裕的风头,甚至确立了太子人选,搭建起了朝堂辅政格局,保证了政权稳定过渡,为下半场拓跋焘的军事征战奠定了极佳的局面。

同时,崔浩也不失时机地支持了道教,助推道教上升为了北魏国教,为我们今日能见着这座悬空寺打下了政治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