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生活点滴~麦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每年五月,看到满眼的麦田一夜变黄,翻滚着金色的麦浪,收割机开进麦田收获麦子时,都不禁想起知青岁月中那收割麦子的情景。

五十年前的麦收季节,其实从小满就算开始了,每到小满节气,农家就着手准备收麦子了,大多地方都有小满集市贸易,俗称小满会,会上将镰刀、桑叉、木锨、竹耙、扫帚一应用具置办停当,等听到“喔喔”的赶牲口碾场的声音,离开镰的日子就不远了。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麦收是一场“麦熟一晌,虎口夺粮”的战斗,“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不仅反映在播种上,也体现在麦收中,一场干热风就能使成熟的麦子炸裂,麦粒脱落,大半年的辛苦将付诸东流。那时几乎没有收割机,麦收全凭镰刀割,大车运,石磙碾,人扬场,因此用抢收来形容麦收一点儿也不过!

生产队里麦收男女分工明确,女的只管割,将成熟的麦子放倒就算完成任务,因而总比男劳力上工早,凌晨三点,天还没亮,割麦子的女将们已经开镰了。天一放亮,男劳力随拉麦子的大车进地,车被装的像座小山,晃晃悠悠地拉回场里,立刻被摊开晾晒,越蓬松越好。此后男劳力便钉在场上,正午时分,骄阳似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一次场,然后顶着烈日放磙碾压,叉抖锨扬,麦糠飞舞,麦秸上垛,麦粒入仓。那一年与老农并肩扬场,被老农的桑叉打在眼眶上,血流满面,光荣负伤,留下了永也抚不平的伤痕,记录着当年的沧桑。就这样周而复始,连续十多天,天天如此,不得走样,任何人不准误工,真真把人累得够呛,可就是人人无怨言,全都沉浸在丰收喜悦的海洋。

麦收时节的天气,昼夜温差很大,清晨下地要穿两件衣裳,太阳一出,恨不得光膀,可上有烈日,下有麦芒,只有长衣长裤,全副武装,才能抵挡,尽管如此,也免不了日晒芒刺,脸上蜕皮,身上刺挠,那是常态。为了保持战斗力,调动积极性,队里拿出压箱底的积蓄,隔三差五地支上油锅炸油条,老百姓也叫麻糖,夜半时分开夜宵,全队劳力人人有份,吃饱了休息,明日一切照常!

时过境迁,如今的麦收已是大不一样,一家一户自顾自的忙,平原上雇台收割机,山地里全家老少齐上场,没了往日的热闹,缺了集体的力量,倒是再现了白居易笔下“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的场景,小农经济奔向农业现代化的路子还很长很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