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龙钟会等于流泪的样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2

更新1:

To manyu_yan 为什么龙钟可以指湿漉漉的样子??? 龙钟和湿漉漉的样子有甚么关系?


龙钟是一个叠韵联绵词,古代的双音节单纯词往往以双声叠韵之法构成。清学者王念孙就有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连语」就是现代所讲的联绵词,只能看成一个词,所以龙钟二字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联绵词的构造侧重于表音,好像透迤、崔巍等在古籍中有无数个形态。而龙钟在古书上会写成陇种、东笼、笼东、儱偅、躘蹱等,实在是同出一辙。 龙钟最早形态见于《荀子.议兵》:「圜居而方止,则若磐石然,触之者角摧,案角鹿埵陇种,东笼而退耳。」陇种和东笼都解作摧败披靡的样子。后来所用范围扩大了,泛指动作、老态、心境等各方面的狼狈潦倒之状。 湿漉漉的意思应来自泷涿。汉《方言》:「泷涿,谓之沾渍。」清《说文.段注.涷条》:「泷涿亦曰泷涷」(涿是涷的入声)。从古音方面看,今普通话读zh-声母的字,在古时一般都是d-声母的,即是说「种钟钟」跟「东涷潼涿」有着相同的古声母,然则这些字的古音比今音更加相近。「泷涿、泷涷」或跟「龙钟、陇种、东笼」有词源上的关系。 有人认为龙钟由基本义引申为沾湿弄脏,以示出受窘的样子。这引申义则写成泷涿、泷涷、泷潼等。试看潦字,原指水积、雨的盛大,后引申为飘泊狼狈。湿漉漉就是狼狈的样子,这样引申没有问题。但狼狈的样子不就是湿漉漉,由狼狈引申为湿漉漉,的确有点距离。 如是用以形容泪水,最早应该是蔡邕《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龙钟兮。」这里的龙钟既可是双关语,也可以是词汇的移就,总之就是指泪流狼藉。 龙钟可形容行进,有人写作躘踵;可以形容人貌和心境,有人写作儱偅;如果用以形容沾湿,则有人写作泷涿、泷涷。然历来大多写作龙钟,用法还是围绕着狼狈潦到的意思,只是可以应用在不同情况之中。字典解作沾湿的样子,但只就用法上说,核心意义还是狼狈潦倒。
龙钟可以指湿漉漉的样子 而流泪时
衣袖及脸容很容易会变得湿漉漉
所以有人会以龙钟来形容流泪时的情况 见: 汉 蔡邕 《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龙钟兮。” 涕龙钟兮 -->眼泪和鼻涕使变得湿漉漉 唐˙岑参˙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双袖龙钟泪不干 -- >泪流不干使双袖变得湿漉漉 2009-05-22 14:43:47 补充: 翻查二字字义: 龙 -->本义: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
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钟 -->作动词用时
集聚之意 所以我猜 : 龙钟 -->集聚云雨
云雨皆为水
因集聚水
所以湿漉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