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没用的东西,孩子却死活不愿意送人,原因竟是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夜幕降临后依然寒风刺骨,滨河路河洛书苑内却暖意融融,因为一群小伙伴正在读一本非常有温度的书《陪一颗心长大》,本次读书会大家学习的内容是该书最后一个章节,作者讲述的是生活中人人都会经历的特别普通而又真实的小事,很多人都在不自知的模式中循环往复,但是作者却用心去总结和提炼这些事件背后那些可以让人深受启发、引起共鸣的观点和理念,让读者感觉这些道理不是高深莫测、更不是遥不可及,它可以拿来指导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爱自己、爱孩子。

这个部分的主题是: 让善意,健康地长大。 讲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自己不用的东西,需要被拿出去送人时左右为难的心情,比如孩子用过的旧玩具、穿过的已经变小的旧衣服。孩子对曾经属于自己的东西有着深深的感情,可是因为现实的需要孩子却要拿出去送给别人,这可真为难了孩子。如果孩子不送可能被妈妈批评不懂事儿、自私;如果送孩子真是舍不得。这时候孩子内心就会引发很大的冲突,这种“想给”又“不舍得给”的两难境地让孩子的内心相互胶着。

面对这种情况,做为普通家长会怎么办?想必大部分家长经常的做法就是孩子讲道理:“这些东西你都没用了,放在家里占地方,送人或者捐出去得了,你要这个干啥呢?”

读书会伙伴丽分享到:“孩子小时候不能穿的衣服我都会把它送给亲戚家孩子,每次要送出孩子衣服的时候,孩子就死活不情愿,于是家里人都过来说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儿,自己都不能穿了送给小妹妹穿多好。面对家人都来“轮番轰炸”孩子,我都没有帮孩子说一句话,心里也会暗暗在想这孩子怎么有点自私呀,一点儿都不懂得分享,也很不接受孩子这样的行为。

同样的事情也会在我家上演,曾经我是会把女儿不能穿的衣服成袋子送给亲戚家,并且在送的时候也不会给孩子打招呼。直到有一次我和女儿一起在看以前的照片,孩子看着照片上自己穿的那件灰色的运动连衣裙,孩子无限深情地跟我说:“妈妈,这件衣服陪伴了我好多年,小时候特别喜欢这件衣服。”我想都没想直接随口说了句:“这件衣服我送人了。”

孩子猛抬头“啊”的一声,“你送人了?你怎么不告诉我就送人呢?”

我一脸无辜地说:“你都不能穿了,还留着干嘛呢?妈早就把它送人了。”

孩子生气地说:“这件衣服我穿了多少年,你是知道的吧,我喜欢它才想穿它,你都不告诉我就随便把我的衣服送给别人!”

这下我才意识到孩子为什么那么生气,因为这件衣服她以前确实经常穿,她已经和这件衣服有了很深的感情,这件衣服或许也承载了很多孩子过往的故事,看到孩子突然情绪那么激烈,我也为自己这么鲁莽的行为也感到羞愧,向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并且告诉孩子以后她不穿的衣服我会征得她的同意再送人。后来每次换季整理衣柜的时候,面对孩子那些不能穿的衣服,我都要一件件让孩子过目,哪件能送人、哪件还想留下,让孩子自主选择决定后我再把孩子确实可以不要的衣服拿出去送人。

记得在我小时候也有一件类特别令人难忘的记忆,记得那是在我八九岁的时候,小时候家在农村,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会穿新衣服,并且是妈妈买布回来用缝纫机做的那种衣服,从小到大没有穿过成衣外套。那年秋天爸爸去市里开会,回来给我买了一件衣服,枣红色的上衣,嫩黄色的衣领,衣襟下边不是直接锁边缝住的那种,而是单独接了一个宽宽的边,看起来特别时髦又好看,更让我惊喜的是衣服上还有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十分光滑的暗扣。当我从爸爸手里接过那件衣服的时候,简直是喜出望外、受宠若惊,这件衣服轰动了整条街道,和我同龄的几个小女孩都跑过来看我的新衣服。那时候不是只有我家穷,也不是只有我一个没有穿过成衣,村子里的孩子们几乎都没有机会穿成衣。

我家对门邻居就有个小我两岁的小姑娘,按一道街上邻居之间相互称呼的辈分,她管我叫姑姑,这个小姑娘太想要这样的衣服,求而不得,于是退而求其次,自己不能拥有一件这样的衣服,就像穿穿我的衣服。于是就缠着她的妈妈来我家借穿我的衣服,当她妈妈牵着她的手到我家院子里,请求我和妈妈让孩子先穿这件衣服两天。我妈听到人家的话,一项特别慷慨大方的她不假思索就说:中,没事儿,让孩子先穿两天吧。

在一旁的我心中也有不舍得和不情愿,但是妈妈都已经那么爽快答应人家了,一项大家都公认乖巧懂事儿的我怎能做出不懂事儿的行为呢?我只好说:“好,给你先穿吧。”于是,这件对我来说那么珍贵的衣服却是在一个外人穿过之后才回到我身上。

看到书中这个部分的时候,我想到了当年那个“懂事儿”的、违背自己心意的小女孩,为什么直到现在想到这件事我还是历历在目?书中的这个故事为什么能这么深地触动到我的心底?原来是作者很深地理解和懂得这些小孩儿的感受,让我明白我之所以能够这么清楚地记起这件事,是因为在这件事中有我未了的情结在。那份舍得背后我有委屈、有不被理解、有很多的不情愿,甚至有别人对我爸爸给我的爱的剥夺。但是,那时候的我我浑然不觉,我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感受,先照顾好自己,违心做了一个乖小孩。虽然,可能大人都会很欣慰、会夸赞我很懂事儿,很顾及大人的面子,但 在那个大度和包容的背后,我有不开心、我有失落、我有难过。

而这件衣服当我穿了几年不能穿之后,妈妈也是像我送走女儿的衣服一样,很轻易就把这件衣服送给别人了,这件衣服承载着我对爸爸的爱,失去这件衣服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大遗憾。现在想来不是这件衣服有多珍贵,而是这件衣服传递出来的情感太珍贵。幼年的我没有成熟的心智去看到自己的心理需求,成年的妈妈没有优良的教育理念去看到我的心理需求。于是,这样的处事哲学和处事模式就被我无以复加地复制过来,我也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的孩子。

而文中的心理咨询师爸爸是怎么做的呢?当他看到孩子这样矛盾纠结的心情,他和孩子这样说: “没关系,要帮助人,自己也要快乐,如果帮助人让自己这么不开心,这样以后就不敢帮助别人了,所以你可以把自己想留下来的玩具留下来,没关系!爸爸也留着许多以前喜欢的东西。”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才懂得 不是孩子们吝啬、自私、不懂得分享,而是很多父母没有理解孩子那份不舍得背后对这个物品所拥有的感情,以及由此引发出的感受。若忽视这份感受的存在,把年幼的孩子硬生生推在道德制高点去让她服从权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的行为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甚至是一种伤害。

让善意安心地在我们心里滋长,这才是让善意长大最好的途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