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长阶段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秘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5-11
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有些宝宝一出生就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有些则比较稀疏,这属于胎发。胎发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会慢慢自行脱落,所以没必要为宝宝剃胎毛。在这之后,有些宝宝马上会长出颜色不同、质感不同的新头发;有些宝宝则需要一段时间来长头发。
第2个回答  2019-05-11
宝宝的脚指甲看起来好像是往肉里长。 这是正常的。小婴儿的指甲易折易弯,深深地置于甲床中。判断宝宝的指甲是否有问题,只需轻轻地挤压一下他的脚趾:如果宝宝的脚指甲真的是往肉里长,那宝宝的脚会感到疼痛,他会以哭声告诉你。
第3个回答  2019-05-11
同伴交往也有一个过程,在宝宝1岁以前,爸妈不要对宝宝的同伴社交抱太多期望,1~2岁的宝宝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平行玩耍,即各玩各的,互相之间没有明显交流,除非当两人都要抢同一个玩具。真正的交流式玩耍,比如宝宝们能够一起玩“过家家”、互相追逐等游戏,则要到宝宝2岁以后。3岁左右的宝宝才会对“分享”这件事有概念。在他们理解之前,爸妈可能要不停地为宝宝间的争抢作仲裁。2~3岁宝宝更倾向俩人结伴玩耍,而不是组成小分队,和很多人一起玩。
第4个回答  2019-05-11
新出生的他们,对于陌生的四周,还没有资格去认知,也没有能力去认识这个世界。他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快点成长。新生的他们因为骨骼还没有完全长开,身体大部分都比较柔软的。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们都会保持着这一种状态,直到半年以后。半年以后的他们才能够慢慢坐起来,才能够开始有一些大幅度的动作。在此之前的他们,只能是维持着一些小动作,翻个身都是一件大事。在这一个阶段,父母要做好保护工作,时不时就要盯住他们,避免他们动作太大碰到。
第5个回答  2019-05-14

平躺,婴儿第一个偏好姿势,支撑所有三个轴的重量-头、胸部及骨盆-及当婴儿放松他们时,所有四肢附肢一双臂及双腿的重量。几乎我们所有人,即使是最年轻或者年迈的都可以轻易平躺,因为在这个姿势下,沉重的身体重量(头、胸、骨盆、及如果需要,手臂和腿共七部分)皆被地板支撑着,在此姿势下浅背腺倾向放松地朝向地板,而浅前腺则会有较强的张力。

趴姿,婴儿第一个真正的姿势改变,连到头部的支撑,允许更大的动作并开始第一个主动行动方式,爬行。经由实验(宝宝一开始试着闭眼跟随着母亲)婴孩最终将会由平躺转向侧躺再到趴姿,使浅背腺得到较多张力而浅前腺蜷伏到地板。在此姿势下,婴儿须支撑身体很大的重量-头部-到空中,好让眼睛在爬行时有更大的范围及更多的自由。浅背腺的肌肉强化以抬起头,而头部弧线则加强以设立好位置。

坐姿支撑在骨盆之上两个沉重的轴心,并允许婴儿更自由地用手操作。当婴孩向肩后看时(在翘起的那只腿-婴孩几乎总是一腿弯着另一腿伸直),他使用了螺旋的线路(旋线、功能线及测腺)以在坐姿下扭转,重量需要在骨盆中由前上髂棘移到坐骨粗隆,重量移出并移到骨盆底部。坐在地上需要三条矢状面腺路的平衡-浅背腺、浅前腺及深前腺。在坐姿下,孩童需提起并支撑身体两部分很重的区域-头及胸部-离开地面。孩童动作的自由度及双手与双眼的所及范围都增加了(而您则会忙碌于处理房子里小孩留下的证据)。

爬行由地板解放了最后的轴心重量-骨盆,但须包含来自四肢或至少当中三者的支撑。下一个发展阶段包括了婴儿探索周边及向前,而转向手脚着地变成爬行,一旦到达这个阶段,它需要更多由主腺来的力量,及更多透过功能腺而来的肢体协调,浅前腺需要更多力量以保持身体悬空,且不能让腰椎落入过多的前凸状况,注意这个婴孩现在需要控制悬空的三个重量区域,头、胸部及骨盆。现在问题变成我们如何将这些中心坐落在脚掌这么小的底面积那。

跪姿中所包括的平衡精准度提升,仅能由前面阶段的技巧建立而成。通常需要借助家具或父母的腿来完成一脚在地的跪姿,在这阶段,所有的腿腺需要强化,并发展出他们的协调性才能经由髋部支撑婴孩的整体体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匍匐爬行、做及爬行,重要重量都放在肩膀,但主要重量必须经由骨盆及髋部稳定。

当婴儿站上第二个脚掌时,表面上不稳的行走提供了动量,使一开始保持这个动作较真正不稳定的站立容易多了。

当腿够强壮时,孩童会经由跪姿旋转而上成为不稳站姿,通常会表现成行走,尽管有些父母会不同意,但大部分婴孩

在能自在地站之前就能行走,因为动量比保持稳定来的容易(就像骑脚踏车一样)行走或跑步的姿势当中,身体主要由单脚或其他部位-脚跟或脚球支撑着,去提供他移动时的一些平衡。

真正的站立-及平衡靠近腺路的方法-需要所有的发展的动作,可强化并排列骨骼,发展成熟的开节及肌筋膜与肌肉的力量。并且协调所有从长腺路的稳定度与支撑度,所有都需配合以达到轻松、平衡的站姿及非常有效率的行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