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母亲读书时数理化比较吃力,她的孩子读数理化也会吃力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如果母亲学习吃力,父亲学习也吃力,那孩子学习吃力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母亲学习吃力,父亲学习挺好,那么你的孩子有可能学习向父亲。别不相信遗传。但后天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人说:现在五十多岁以上的没有上过几天学的人,他们的孩子有很多人都是高学历,这怎么说?要我说,这些孩子的父母肯定有一方智力好,只是没有机会上大学,一是那时太穷了,二是只能说那个年代考大学太难了。城市里的人咱不清楚,就拿农村来说,挨大门数,看看家长的学习成绩,再看看他孩子的成绩,还是成正比的多,不成正比的那只是你不了解孩子的爸或妈的成绩。有遗传爸爸的,有遗传妈妈的。还有遗传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老师每当接手一个新班,一看家长姓名,就知道谁的接受能力强,谁接受能力差了,如果差距不太大,那么后天培养就看出效果了。

这个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科学根据。我用我家的人及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谈谈:

一、教育对知识起主要作用。

我妈是农民,是文盲,别说数理化,阿拉婆数字都不知道。我妈的妈,以及我外婆的妈都没有文化,再往上的祖宗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文化,但没文化的可能性很大。而我具有大学学历,这足以证明一个人的知识文化与母亲的知识文化没有关系,因为她们生活在旧 社会 ,我生活在新 社会 ,她们没机会接受教育,我享受了新 社会 的教育。

二、人有个体差异。

一娘养九子,九子不像娘。我家兄弟姐妹七个,读书有的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这一点也说明一个人的学习力与母亲没有关系。

三、青出于蓝胜于蓝。

我读书时虽然是理科,但真的对数理化学得很吃力,高中时因解不出物理力学题也哭过。但我女儿对数理化的学习力比我可强多了,用她自己的话转述:理科学习一定要做题,上课听说明白了自己也要做,做题也并不是数量多质量就高,一定一个一个题彻底弄明白。不会做的题要知道原因,会做的也要知道原因。理科生错题本必须要有,现在有专门设计好的那种,错题要反复去研究,慢慢进入状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会越来越好学。

作为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人,感觉不在于父母受教育程度有多高,而首先在于他们的智商(这个和受教育程度无关),其次就是家庭对于文化的热爱程度,再无其他。

我高中念的文科,一是因为本身特别喜欢 历史 地理,很享受这个学习过程,二是因为高一下学期期末的时候,数学和化学都考32分,物理28分[捂脸],实在不可能高二分班时死皮赖脸去理科班了。所幸的是去了文科班后因为史地比较强,所以能腾出时间来学数学了,高考时数学不那么差了,但也就是比及格强一点的水平。我儿子正好赶上新高考改革,可以自主选择小学科,他选的物史地,今年高三了,目前看这三门都名列前茅,数学也属于年级前三十的水平,所以一点都没有遗传我理科盲的基因。当然,最后还要看他高考成绩,希望他能考出一个高水平的分数来。

不一定,还要看孩子的父亲。

确确实实孩子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趋于理工的还是更倾向于人文的,非常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基因,而这个基因的取得主要是来自于父母双方,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的综合素质的综合体。

比如说我们家吧:

我自己学起数理化来就比较吃力,成绩虽然不是特别差,但是那份艰辛自己清楚,所以在高中最后两年选择文理班的时候,毅然选择了读文科。当时班主任还觉得比较可惜,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是学习很差的,考大学希望不太大的人才会去选择文科。那个时候的大学文科只比起理工科来确实也是占院系的很小部分。还动用了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做我的思想工作。可是我确实是自己清楚,没有那个能力呀。即便是读了文科学经济类,接触简单的高等数学的时候,还是学得非常吃力。

而我先生则是恰恰相反,学习数理化脑子绝对够用,文科类是一塌糊涂。上学的时候一直是落后生,只是在高三阶段突然开窍,用了半年的时间成功逆袭,主要的原因就来自于数理化一点即通,只要要把心思稍稍用到学习上,在数理化方面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说到我家孩子,确确实实在遗传方面做到了完美的组合,继承了父母双方各自的优点,也有效的规避了双方不足的地方。在文理两方面都那比较平衡,在理工科方面的学习能力向爸爸看齐,在文科方面的学习能力跟妈妈看齐。当然也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当初老大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在选择是从事文科类还是理科类之前非常纠结。当时我就跟他开玩笑:我就没这方面的烦恼,数理化学不来呀。

当然也有可能孩子会成功的避开父母的优点,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就要努力发掘孩子自身独特的优势了。

"透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关注"基础教育",为你解答教育难题。

这个真不能一概而论,遗传因素确实起主要作用,但不能说只与母亲有关,错误的暗示可能会害了孩子一生。

以我和女儿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孩子也会遗传到父亲的优点

我太祖父在清末中了秀才,后设私塾教学,置办些薄产。我父亲1930年出生时,依然能够衣食无忧,所以我父亲能够有机会上学,并一直上到了高小毕业。虽说高小只相当于现在的六年级,但在那个时代,肯定能算个文化人。

解放后,我们大队(村)因为在镇驻地,先后开了饭店、油坊、烧饼店,我父亲当大队会计,几乎天天算帐到很晚。所以,我从小就对数字特敏感,后来数理化成绩一直拔尖,中考时数学满分,理化也接近满分。

我外祖父早逝,外祖母拉扯三个孩子艰难度日,因此我母亲没有机会上学。如果上学,能否学好数理化,也无法考量。

我妻子强项是文科,数理化不好。但我女儿数理化很好,高中选得理科。2013年参加高考,升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160万奖(助)学金,直接读博。本科专业是生物,博士研究方向是化学。

所以,我认为题主"母亲数理化不好,孩子学数理化吃力"的题设不成立

孩子受母亲影响大,可能是因为胎教

我妻子一直教初中英语,我女儿英语很好,中考119分(满分120分),高考145分。大一过英语四、六级,大三考到雅思7.0,并能够视频用英语交流,通过新南威尔士大学导师的博士入学面试。读博一年后,即能熟练用英语同外国人交流。

英语好是孩子妈妈教的吗?肯定不是,作为教师,我更了解教育规律,我一般都是指导孩子学习,决不会手把手教孩子, 家长或老师讲得过多,剥夺了孩子的思维过程,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我认为我女儿英语成绩不错,与遗传有关,也与胎教有关。妈妈孕期天天讲英语,放英语录音,其实也是胎教,被动的、无意识的胎教。

"母亲数理化不好,孩子学数理化吃力"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孩子得到了错误的暗示

古人早已认识到遗传问题,进入现代 社会 ,人类基因图谱都已经被全部揭秘,遗传也就不再那么神秘。 孩子的某些优点或不足,肯定会遗传于父亲和母亲,但不能被无限放大,否则,就没有变异,生物也就不会进化。

我们小区有个学生,小学数学不好,他妈妈很紧张,就这个问题咨询我。

他们夫妻都是事业编,初中及高中数学成绩都不好。高中都选的文科,现在从事的都是文职工作。他们担心孩子数学学不好,所以经常在孩子跟前念叨:"爸爸妈妈数学成绩不好,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好吧,孩子学习数学时一点信心都没有,怎么能学好数学?

这就是"墨菲定律",常常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而不好的事情一定会降临。

后来,我给他们说出问题所在及学习数学的方法。上初中后,他们夫妻不再错误的暗示学生,而是不断鼓励,加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孩子数学才有了起色。孩子中考数学106分,不太拔尖,但也没有拉后腿,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

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农村有些文盲的孩子照样能考上名牌大学理科。另外,母亲读数理化比较吃力也有可能是方法不得当或所遇启蒙老师教法不当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我觉得没太大关系吧……我自己读书时候数学比较好,物理化学只能算中等,语文那是死记硬背,很难了解中心思想………孩子爸爸语文 历史 比较好,数理化不如我………我儿子数字特别敏感,没特别教,三岁看动画片学会20以内加减,现在6岁,算数还是口算,很不错,很多都以为他在学习,其实他除了爱看书以为,天天就是各种玩,但是天生数字敏感,逻辑思维特别好,数独玩的跟我一等级,理解变通能力强,喜欢地理,喜欢看书,喜欢背诗,就是那种你压根不用管,他自己就能在生活中去学习,去识字,我跟他爸爸英语都不好,就是拖后腿的一门课,结果我儿子负负得正,今年主动要求学英语,目前学的还不错,虽然才几个月,但是从来不需要我操心………他还特别爱看书,3 4岁才发现的,现在识字量估计比三年级孩子还多,阅读“海底两万里”基本无障碍,这些都是在我跟他爸基本不管情况下他自己生活中累计学习的,而且幼儿园老师说不管教什么,他都会是最认真的那个,所以我觉得遗传因素不大……有的孩子天生就爱学习,有很强的求知欲,自学能力强…

我个人认为没有直接关系。

说说我个人吧,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数学竞赛一等奖,作文竞赛特等奖。而且特别爱看书,感觉自己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可是到了重点高中,语文一直算是强项,可数学却不占任何优势,物理到了高二更像是听天书。

而我的孩子却好多方面和我不同。虽然不太爱看书,语文竟然也挺好,数学也不错,尤其喜欢物理。

从我这里来看,是没有什么直接关联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些什么联系,那应该是孩子后天成长的环境、左右脑的开发以及和受到什么样的早期家庭教育有关吧。

记得有一本书,叫《卡尔威特之父》吧。小卡尔威特出生于19世纪的德国,由于是早产儿,卡尔一生下来,就被评定为弱智儿。老威特是一名牧师,他不觉得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他坚信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五岁的教育,他还提出了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这可能就是那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的由来吧。

在老威特的耐心陪伴坚持下,尊重并给与更细微全面的关爱,同时关注孩子0-5岁的早期合理教育,致使卡尔最终成为比一般人成就还要高的天才儿童。当然,这其中的艰辛也是不难想象的。小卡尔在其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六国语言。并且还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他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认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的《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所以说,母亲的数理化弱,也并不能说孩子的数理化就不会好,这要看具体怎么引导孩子,怎么启发孩子对数理化的兴趣等方面比较关键吧。也并不是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身边也有父母的智商都不高,甚至还挺弱智,但生出来的孩子也很聪明,学习成绩也都挺好的例子。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感谢提问。

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儿会打洞。但也有,高职的父母养育的低能儿。

记得我初中三年级的时候,统考数学,曾经就一个倍字加了括号,就被扣了三分而与满分擦肩而过,高考时曾是120分的题,也曾考了105分。然而我的母亲却是一天学都没上过的农家妇女。(母亲的母亲也是一样。)说起我家大宝,在数学方面却没有一点的遗传基因,学得一榻糊涂。二宝的数学却相当不错。

另外,我的几个堂哥都是农民出生,嫂子们也是小学都未毕业。然而他们的孩子却是理工科的研究生。还有我的姑姑也是没上过一天学的平民老百姓,他的儿子是理工科毕业的公务员。

孩子的勤学是后天的学习,与先天性的基因条件有一丝的联系,但联系不是很大,并非小品中的,妈聪明就聪明几代的说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