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看世界(25)日本的伊豆舞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我们在2015年3月25日来到日本的伊豆。

伊豆(日文平假名:いず,罗马字:izu,英文名:izu),位于静冈县东部的伊豆半岛及东京都的伊豆诸岛,是日本的旅游胜地。温泉、海鲜、土特产、历史、自然,伊豆是个充满各种魅力的地方。我们在一个著名的温泉度假村体验了伊豆的温泉浴,这里日本当地人前来沐浴温泉的非常多。

另外伊豆还是日本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的故事发生地。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也是一篇杰出的中篇小说。1926年1月至2月间由“文艺时代”发表。

《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影片表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伊豆的舞女》描写的是一位19岁高二学生,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并对那里的小舞娘产生了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写了从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后“我”和薰子的离别的过程。

从微暗的浴室内部突然跑出一个裸体女子,站在更衣室的突梯上仿佛要跳入溪中一般,竖着脚尖,伸展双手,不知叫喊着什么。赤裸裸的,连毛巾都没有围,她是那舞娘。我看到她两腿笔直,梧桐一般修长和洁白的裸体,我的心好像洒了清水,深深吁一口气,咯咯笑起来。她是个天真孩子,发现我们高兴得赤裸着身体而冲到日光下欢呼的孩子。我因放心而来的愉快,咯咯笑个不停,脑子仿佛什么东西拭过那样清爽,微笑一直不消失。

整个小说仿佛就是为着这一个情景而写的。一个14岁的女子裸体,隔着山水的距离,因着发现另边令自己心动的人,情不自禁,忘了羞赧,就袒露着身体奔跑出来,遥相呼应,女子的身体这刻是无欲望的,无邪的,甚至是无性征的,就只是一个天真脱俗的童贞裸体,包围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小说被拍成电影,演舞娘的是当年也只有14岁的山口百惠,是山口百惠从影的第一部电影,一个远景映着山口百惠近乎未发育的裸体,演少年学生的是三浦友和,他看见了,如小说所述,面容渗出由心而来的欢欣。

山口百惠的确带有伊豆舞娘那份纯洁、稚嫩的气质,倒是三蒲友和演的稍为稳重了,稍稍欠了少年人青春困惑的淡淡惆怅。

作品极其感人,是在中国很有影响的日本文学作品。尤其悲剧般的结尾,具有日本特有的民族悲剧情结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创作背景

《伊豆的舞女》是以作者19岁(1918年)之时的伊豆之旅为素材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我”即是高中时代的川端康成,所以说到作品创作背景首先要从作者的身世开始入手。作者幼失怙恃,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由祖父母扶养,在姐姐和祖母相继去世后,16岁时他最后一个亲人、双目失明的祖父也去世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川端康成常年幽闭家中,心理十分的敏感和寂寞,年幼失去双亲,不幸的身世使他形成一种孤僻的“孤儿气质”“受恩惠者气质”。这种性格以及它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在东京的喧嚣对比下显得愈发明显,为了从这种压抑的情绪中逃脱,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作者在途中被一名十四岁舞女的纯真和美貌所牵动,不由自主地随同舞女等一行巡回演出的艺人,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了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之后怀着依依之情,告别了舞女。而这其中的经历就是《伊豆的舞女》的故事来源。而小说的发表是在距伊豆之行的8年后( 1926年) ,其间作者经历了感情的挫折,并曾在1922年怀着“不堪忍受的自怜”的心情重返伊豆,并在此创作了一篇未完成、也没有发表的长篇写生文《汤岛的回忆》,并且以它为原型创作了《伊豆的舞女》和《少年》这两篇小说。

我在伊豆拍摄的部分照片,大体可以展现出伊豆的样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