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意识与潜意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问题一:潜意识和显意识的区别? 显意识就好像我们自主的意识,我们可以控制他来分析判断推理,而潜意识则是长久以来我们依据显意识对事物判断的结果的累积的本能反应。
比如,小的时候被火烫伤过就会在潜意识里留下印象,很多的潜意识甚至是中国五千年来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习惯,比如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安全,独自一人经过漆黑的小胡同时会觉得害怕,等等等等。
习惯就会成为一种潜意识,但是要聚集正确的潜意识,而不是消极的错误的潜意识,比如自私、恐惧、悲观之类的,要让显意识来分析出正确的意识来不断重复暗示给潜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在行为之前的反应,就好像在我们想着别的事情的时候过马路突然驶来一辆车,我们会本能的躲闪一样,如果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潜意识,就需要通过显意识来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或者思想来暗示提醒潜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人也许改变不了大的环境,但是自己自身的环境还是可以自己控制的,慢慢的控制好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才有可能改变大的环境。
有一位作家这样区别显意识和潜意识:“前者是意志推理的结果,后者是以往意志推理的累积结果产生的本能的欲望反应。
有时候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比如:爱情
为什么会爱上别人并渴望被爱,本能,没有任何的理由。我们就是需要不断的爱着别人和被别人爱着。
做自己的主人不要被环境所左右

问题二:为什么说潜意识是由显意识创造的 潜意识仍然属于意识的范畴,它不是天赋的,自然是后生生成的、积累的,是显意识转化而成的。
潜意识的形成有二种原因:一是显意识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其意识的进行已经完全自动化了,不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关注了,于是不再出现在显意识范围之内;二是有些意识内容是不为社会、个人的某些道德、文化等方面的规则所允许,于是就被压抑到了“无意识(即潜意识)”之中,不再在显意识中呈现。这些潜意识一般不会消失,只是“潜伏”起来,在条件允许时,仍然会表现出来,这时的个体会与平时的“自己”不一样,于是就表现为“双重人格”。
心理健康的人,对于这种偶尔表现出来的“潜意识”会很快地“意识”到,并能把它们压制住,不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心理中存在问题的人,无法借助自己的理智去压抑“潜意识”时,显意识状态和潜意识状态会交替出现,表现为“双重人格”状态。更为严重的情况是,个体的潜意识外化为显意识,这个人的外显行为就与社会格格不入,成为“精神病”患者。

问题三:什么是大脑的意识和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所谓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无意识的冲突指的就是这种对立的冲突。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首先提出“情意综”概念。并把人的基本心理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心灵分为主观意识(心理)、个人无意识和客观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三层。认为无意识的力量可以通过梦境、幻想和错觉的象征作用,显现于意识之中,从而可以解决心理冲突。
最新的《知觉生长模型》理论推翻了他们的结论,认为依据兴奋与抑制能量强弱的状态,可以划分出六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是意识层,是兴奋程度最高的层次。第二层是中等强度的兴奋层,称为“兴奋网络层”。知识结构是由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知觉单元”组成的庞大的网络结构。扩散的兴奋能量,只能沿着网络通路前进,所以,从意识层扩散、传送出来的兴奋能量,只能进入“与之相联系”的、巨大的网络系统中,故称兴奋网络层。第三层是“兴奋渗透层”,兴奋能量无法灌满连接的知觉单元,即兴奋能量只能占据或多或少的区域,好象水量少,只能向泥土下渗透,无法湿润整块土块一样,故称“渗透层”。第四层是弱抑制层。第五层是中等程度的抑制层。第六层抑制能量最强,传承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这层可称为“潜抑层”。
依据兴奋能量与抑制能量的相互状态来划分,则可以将意识的层次简化分成四层:即意识层、兴奋网络层、兴奋渗透层和潜抑层。采用四层的分法可以更简单更清晰地表达意识的结构。
第一层叫意识层,它有5个特点:
⒈反映的信息最清晰,例如看见一个人,他的形象最清晰;我们在回忆,想象,推理,灵感等思维过程中,也只有最清晰的部分才能被人所意识到。
⒉反映的内容最重要最及时,即与感知觉和思维同步。
⒊人人相同的信息。例如看见同一个人,那么,不管什么年龄,性别,智力,民族和知识水平差异等,就只会是这个人,不会不同。
⒋反映的信息永远不变。例如一只酒杯,天天看它,不会改变,几十年后再看见它,还是没有改变。又如默诵同一首诗,它也是什么时候都能清晰地反映在意识层中。
⒌扩张知识结构的能力。
第二层叫兴奋网络层,也有5个特点:
⒈没有清晰的表象。例如看见同学,就知道他的姓名、性别等,这些知觉的知识都不可能象视觉表象那样清晰。
⒉综合知识经验的舞台。这里有许多“知觉单元”,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
⒊人人不同的知识经验。
⒋反映的信息可以改变。例如看见同学,可以联想起他的趣事,也可以记起他家里的摆设或儿女等等,是随时会变化的。
⒌层次变化。即这里的信息可以上升为意识层或下降为兴奋渗透层的信息。
第三层叫兴奋渗透层,也有4个特点:
⒈反映信息更模糊。
⒉层次变化。即这里的信息可以上升为兴奋渗透层或下降至潜抑层。
⒊对外联系广泛。
⒋瞬间变化、难以预料。
第四层叫潜抑层,有3个特点:
⒈没有兴奋能量。
⒉百宝箱作用。
⒊动态变化与不变。
知觉生长模型的意识层次学说明确指出了各层次不同的、鲜明的、无法替代的特点;指出了各层次动态变化的规律;指出了只要有意识,那么各个层次都是同时存在,协同完成任务的──即各个层次是不可分割的、分工明确的、统一的。文章后面还专门讨论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错误。这里由于篇幅问题,只能作出上述提示,有兴趣的朋友请登陆百度→文库→输入书名《心理现象全新解释・知觉生长模型》→阅读或下载第十章意识与意识流相关内容。...>>

问题四:请问显意识和潜意识的定义,它们有什么区别 以弗洛伊得( S.Freud)为首的精神科学分析学派认为,人所意识到的仅仅是人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心理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即显意识,而人的大部分精神活动则存在于心理的深层,往往意识不到,属于潜意识范畴。他们认为,潜意识包括各种各样的先天的本能和后天长期积累起来的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潜意识思维不像显意识思维那样遵循着正常的逻辑轨道,而是不断地、无规则的流动、跳跃、弥漫、渗透和交融。
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可以在潜意识水平上处理并理解所见到的现象,潜意识能阻碍来自客观的大多数 *** ,而让少数几种选择的 *** 信息进入潜意识思维过程。在显意识思维过程中不能组合加工的信息,能在潜意识思维过程中加工形成结合块。因此,潜意识思维常常在创造中起到重大的作用。此外,科学上的许多事实表明,做梦能激发创造,如凯库勒通过梦进而发现苯的分子结构。剑桥大学的一份关于各类科学家工作习惯的调查中, 70%的科学家回答说他们曾在一些梦中得到过帮助。而梦也是潜意识思维的具体体现,在睡梦中潜意识的信息容易进入显意识中来,使人梦有所思。
由于潜意识思维的内容是在显意识状态下长期积累而成的,而且潜意识思维的成果一旦闪现,即表现为显意识,并通过显意识思维修正、变形而完善。因此,某些创造活动是在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的交替作用(往往是反复多次交替作用)下最后达到创造目标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时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的有机结合。

问题五: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 意识是一个包括多种概念的 *** 名词,其含义糸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考、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已的身心状态(内在的)与环境中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与认识。
潜意识指潜隐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感情、欲望、恐惧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与压抑,致使个人不自觉知的意识。潜意识是精神分析论中的重要概念。
意识与潜意识的区别在于不同时空研究个人注意的程度时有不同层面(潜意识只是意识的一个层面)。

问题六:潜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什么区别? 潜意识并不是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但心理学界公认是弗洛伊德使这个概念成为了无人不知的心理学术语。最早弗洛伊德提出的是“无意识”概念,后来改称“潜意识”。但弗洛伊德的著作和演讲中,其实从未明确的给其下过定义,他70岁生日的时候说:“在我之前的诗人们和哲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无意识,我发现的只是研究无意识的方法。” 当然以前的关于潜意识(无意识)的提出,几供多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如叔本华,尼采等等。无庸置疑,潜意识是弗罗伊德首先在真正近代科学基础上,首先在精神分析领域里发现和首先应用于精神分析领域里的一个崭新的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在后人对他的理论总结中,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避免混淆,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了“前意识”的概念,是指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认真回忆的情况下可以回忆出的经验。
(似乎很多朋友混淆了潜意识的概念,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概念最早是被称为“无意识”,但又不同于常人心目中的“无意识”,这是一个常引起混乱的地方;再就是“潜意识”和“前意识”常常混为一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