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所见: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二、王崧舟老师课例《慈母情深》是这样突破散文教学的重难点的

我认为王崧舟老师突破散文教学的重难点关键在于一点:对文章语言丝丝入扣的解读。而在这个解读中,又站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高度上。品味文章语言成了本课的关键。但,王老师的课又显得那么顺其自然和恰到好处。

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开启全文,理解课题的“深”

王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将读、提问、解答、再读,形成一体。从而然学生体会文章文字的情感,感受作者独特的感受。

所以在课题的处理上,王老师是先让学生读课题,在引导学生提问为何重读?为何情深?一步步问到涉及文章核心,然后带着问题开启全文。

(二)解决生字,体验动词。

在遇到较难的生字,但又能凸显文章主题时,作者选择了举例来引导学生理解。

(三)详细品读,“鼻子一酸”

1找准情感主线,“鼻子一酸”.

王老师最厉害的地方莫过于用一个词,引领了整篇文章的教学。这个词必须要能体现文章的情感主线,必须能概括所有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这个词就是“鼻子一酸”。

因为散文教学最难的就是抓住作者特有的情感,那作者特有的情感我们去哪里找?散文的特点告诉我们必须从原文找。因为文章中的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交流思想的中介。但是,课堂上,如果所有文字都成重点,那就没法讲了。所以,王老师找到了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词“鼻子一酸”

接下来,通过找让作者“鼻子一酸”的句子,再通过对找到句子的提问、解读、再读,让学生感受“慈母情深”。

2.品读句子,找准词语。

而在具体的句子中,王老师又通过对形容词如“震耳欲聋”、名词“母亲”的解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的感受。

王老师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是询问学生能不能改,正因为不能改,从而让学生体会原文字所传递的深情,体会文字的“深情”。

3.镜头式感受

王老师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感受时,除了使用体会文中词语,要从整体的角度,用快慢镜头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而且不仅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快镜头,哪些是慢镜头,还让学生自己当导演,设计哪些句子适合给母亲特写。由品读慢慢向写作迁移,能力要求不知不觉中进一步提高。

(四)延伸写作,我的感受

王老师最厉害的地方不仅是教,还有让学生心甘情愿,有感而发的写。当讲到最后感情正深,情感正浓时,王老师让孩子们写出我与母亲交流结束以后的感受,并且要求“母亲”至少出现三次。所以前面的讲,也可以说是为了后面的写一直在酝酿情绪,进入角色,同时又让孩子们必须使用“母亲”一词,再次感受文字传递的深情。

可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忠实于原文又归于原文。让我们看到散文的重难点说的简单点就是通过文章文字,感受作者传递的独特感受。所以,文章文字是我们走进作者情感世界的桥梁,通过对文字的读、提问、解答、改、再读、写这么一个程序来不断地强化作者笔下文字所抒发的情感,所散发的魅力。

还是王荣生老师说的那句话:散文就是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