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的现状前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8

蒙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且以植物药为主。据文献记载,内蒙古分布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共计2351种,其中引种栽培的植物有184种,野生植物共2176种,分属于133科720属;野生药用植物1122种,分属117科1033种。此外药用藻类1科2种,菌类24科68种,地衣5科7种,苔藓11科12种。其中常用药为104种,最常用药78种,占全国最常用植物药的36% 。
蒙医常用药有450余种,蒙医专用260余种,本区自产药材占30%。以清热药、祛巴达干药、抑赫依药、祛黄水药物为主。还有驱虫药、促使热疾成型的药物、杀粘药、利尿逐水益肾药、破痞去滞药、止咳化痰药、泻下药、止泻药、滋补强壮药等17类。
蒙药中有许多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如无患子科植物文冠果茎枝,是蒙医专用药。经过化学分析,邓丽嘉予试其含有黄酮类、皂甙、挥发油、油脂、香豆素、甾醇及糖类,顾维彰等对不同产地的文冠木的成分对比分析,并从文冠木中得到两种黄酮,即杨梅树皮素与双氢槲皮素。黄雅芳等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5种化合物,即双氢槲取素、双氢杨梅树皮素、表儿茶粉、表没食子儿茶精和一种结构未知的化合物。毛莨科植物北草乌的干燥叶,顾维彰等从其中分离得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及北草乌碱。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干燥成熟果实中,邓丽嘉等从其中得到黄酮、有机酸、甾醇、挥发油、香豆素、糖和酚性成分。木犀科植物贺兰山丁香的根中。周长风等经予试得到挥发油。油脂、甾体、萜体、酚性成分、蒽醌、香豆素、氨基酸、蛋白质及糖类。菊科植物莴苣的种子,邓丽嘉等从其中得挥发油、黄酮类、氨基酸、肽蛋白质、酚性成分及糖类。漏芦的花,经顾维彰等分析,花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植物甾醇、三萜类及糖类等。刘国声报道内蒙古紫草含B、B-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为1.21%,含量高于紫草等等。又如:广枣(珠如很芍沙),具有清心火,强心之功效;经其药理分析,具有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之作用。蒙古山萝卜花(胡和�乌达巴拉),具清热之功效,经药理研究具有显著强心作用。山沉香(阿拉善阿嘎如),具抑赫依、清热、止痛、利呼吸之功效;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荜茇(必必灵)有调理胃火、祛巴达干赫依、调节体素、滋补强壮、平喘、祛痰、止痛功效;经动物实验,其挥发油具有耐缺氧和保护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白苣胜其挥发油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总黄酮对心血管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文冠木(僧登)具有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效。经研究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镇痛与抗炎作用。另外还有白龙菖菜、芯芭、小檗、紫花高乌头、金莲花等。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中部分资源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利用。
内蒙古蒙药最丰富的地区是东部山地,特别是大兴安岭燕北山地,而主要的内蒙古大宗药材主要分布于广大草原和荒漠地带。
据调查和有关资料,内蒙古蕴藏量较大的主要植物药有:麻黄、甘草、苦豆子、茵陈、苦杏仁、柴胡、侧柏、油松、旋覆花、锁阳、仙鹤草。其次有赤芍、黄芩、苦参、黄精、玉竹、升麻、黄芪、桔梗、益母草、苍耳、漏芦花、远志、葶苈子、枸杞子、秦艽花、卷柏。还有灰蓉、郁李仁、马勃、硬紫草、香青兰、草乌、翟麦、铁线莲等。另外,还具有一定量的鹿茸、牛黄等动物药和余粮土、麦饭石等矿物药。
蒙药用植物是内蒙古重要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这项资源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寻求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的新药;另一个是利用资源得到最佳经济效益。在这方面内蒙古多年来作了不少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到一些循之有效的途径,更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生物资源,造福人类便是摆在全体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通过国内各民族及中外经济、文化交往,医药科学的联系与交流,这一时期的蒙医药学具备了完整的医药理论体系,而且积累了极为宝贵的临床经验和丰硕的学术成果。当时,许多蒙医药学家将汉、茂医药学著作,为蒙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7世纪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布拉著《医法海鉴》一书,记述了蒙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是一部较完整的蒙药方集。18世纪蒙医药学家松巴,堪布,伊喜巴拉珠尔著《甘露滴珠》、《甘露医理》、《甘露临证鉴别论诊疗集》、《识药晶鉴》等一整套蒙医药著作。还有蒙医药学家洛布桑、索勒日哈木木著《脉诀概要》、《巴莎森制药法》、《药物识别》等著作。19世纪蒙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著《蒙药正典》一书。共收集了879种药物,共附有576幅插图。还有著名蒙医药学家罗布桑全普乐,全通过一生的临床实践,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著有《实用蒙医药学》一书。19世纪未至20世纪初,蒙医药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先后涌现出许多医药学家和蒙医药学专著:如著名蒙医药学家化日格丹达尔著有《诃黎勒晶珠医药学鉴》、《增补医疗解释》等。库西卡编著了《蒙医验方集》,并附蒙、藏、汉、满四体合璧的蒙药名录;伊希丹森旺吉勒编著了《红珊瑚方剂》;吉格木德丹森扎木落编著了《普东方》;敖斯尔编著了《医方与手法》;阿格旺隆日格图布丹尼玛编著了《珊瑚珠方》等。这些著作的出版使蒙医药学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北方民族医药特点和地域特点的近代蒙药学。为保障北疆各族人民的健康及蒙古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医(民族医)政策,促进了蒙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内蒙古广大牧区及部分农区,普通建立了蒙医医院,使蒙医药在医逆境保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蒙医药工作者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及疑难病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盟市先后建立了一批蒙医药科研机构,在系统理论、药物、临床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自治区还建立了蒙医高等院校,蒙医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了大批新型蒙医药人才,使蒙医药学的发展后继有人。近年来。广大蒙医药工作者广泛地搜集各地的蒙药方剂。对全区各地的蒙药资源进行了普查,开展了采、种植、用的活动,并加强了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蒙药制药厂,以满足区内外的需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