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找出30首课外古诗词(不包括课本的,必须带翻译)

不包括课本的,必须带翻译,最好是短小的

第1个回答  2013-10-18
《早梅》 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 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 察中 ,能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季节(早春 )、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 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 ,并借助象“白玉条”“冬雪 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 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 新柳>>杨万里就是刚刚发芽的柳枝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师法自然”,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如《小雨》、《小池》、《新柳》等构思新巧,描写细腻传神,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这是杨万里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小诗,借景抒情,借描写初春时节嫩绿的垂柳,表达对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且莫深青只浅黄" ,紧扣“新”字,突出柳条的嫩绿(无论颜色深浅都很可爱)。 "浅黄"是柳叶初春刚发芽时的颜色,"深青"则是春尽时柳叶的颜色,"且莫",可做"切莫"讲. 千万不要让柳叶变成深青呀,我只爱这初春浅黄的颜色. 初春与春尽时柳叶颜色相对比,借喜爱初春时的新柳,表达对初春美景的喜爱. 可翻译为: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 柳色啊,且莫是深青的,只需要浅黄。 柳条虽长,可他未必能蘸到水。 啊,原来是水中的柳影将他拉长了。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就把柳影,也即是把新柳,把整个画面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辰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的特色。 <<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池塘的春水环绕着杏花, 水边开满了鲜花,花的倒映与妖娆花在这春日是一样的。花影妖娆各占春. 花朵争奇斗艳春色满园。 即是被春风吹落,也胜过默默的变成尘土。纵被春风吹作雪, 即使像雪样被春风吹落,绝胜南陌碾成尘. 也胜过南阳杏花碾为尘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许顗《彦周诗话》曰:“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这两句对偶精工,诚如陈衍《宋诗精华录》云:“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这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东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东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她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熙宁三年到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吴之振《宋诗钞·临川集钞》说“安石遣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中”。“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王安石《咏月》),诗人隐退江宁之后,他当初创立的善政美法屡遭保守派反对、阻挠,已日渐式微,难免郁愤慨叹。此诗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可谓“丰肌健骨”。 曹操�6�1《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⑴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的歌辞,属怀念朋友,叹息时光消逝和希望得贤才帮助他建立功业的意思。⑵何以:以谁。⑶杜康:人名。相传他是开始造酒的人。一说这里用为酒的代称。⑷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情。⑹呦呦:鹿鸣声。以下四句指来表示招纳贤才的意思。⑺苹:艾蒿。⑻掇:采拾。一作“辍”,停止。明月是永不能拿掉的,它的运行也是永不能停止的,“不可掇”或“不可辍”都是比喻忧思不可断绝。⑼陌、阡:田间的道路。古谚有“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这里用成语,言客人远道来访。⑽存:省视。⑾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⑿旧恩:往日的情谊。⒀匝:周围。乌鹊无依似喻人民流亡。⒁以上二句比喻贤才多多益善。⒂吐哺:周公曾自谓:“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