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这种封闭的建筑格局,对人的思想意识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胡同文化这种封闭的建筑格局,对人的思想意识影响:

① 封闭的建筑格局,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封闭。

② 劳苦大众多居于此,好不容易得到一处栖身之所,知足常乐。

③ 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家性命尚且难保,那有能力关照他人?所以养成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性格。

第1段到第4段描写胡同的具体特征。

① 第1段用大镜头描写了北京的城建特点——方正,而且构成胡同的细胞四合院也是方正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京城比成一块大豆腐,那么劈开这块豆腐的刀是大街和胡同,它们方向性强,所以造就了人们强烈的方位意识。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拉洋车说东去西去,我们这里讲左拐右拐;老两口睡觉说你往南边去,我们讲你往里头去一点。

② 第2段就细化到胡同了。最先讲了胡同的取名,胡同的取名有很多种来源:皇家储物地、名人居住地、行业集中地、形状相似地和不知何所取义的,来源多。

③ 第3段讲了胡同的数量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且宽窄不一。 ④ 第4段讲了胡同的作用和特点:身居闹市,人们的生活很方便,也很宁静。后文又写到“唤头”、“惊闺”和盲人的短笛声是反衬手法,以动衬静,更加突出胡同的环境之静。

第6段到第9段描写胡同文化的具体内涵。

① 第6段 安土重迁。他们不愿意搬家,舍不得“挪窝儿”,即使“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地根儿”是口语,根本、开始的意思)渗透到骨子里去了,是北京人也是中国人普遍的怀旧心理的表现。

② 第7段 过往不多。四合院相连围成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们也有交往,也会“随分子”“处街坊”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合礼数”。除了“处街坊”,还有下棋、喝酒、会鸟等活动,除此之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③ 第8段 易于满足。正是将自己关闭在小小的天井之中,少与外界交流,看不到外界的进步,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富足了,所以他们又是“易于满足”的。衣食住行之中民以食为天,一个人对食的要求最能体现他生活的态度,所以作者就选取了这个角度来表现北京人。

④ 第9段 置身事外。也因为身在皇城,看惯了世事沧桑,尽管他们爱瞧热闹,却不管闲事。文章第9节中称学生示威游行叫“过学生”,怎么理解“过”?过就过去了,在人们脑中留不下印迹,心中激不起波澜,形容短暂与无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