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开始就做好了二战的准备,注定考不上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考研一开始就做好了二战的准备,注定考不上吗?

有的考生认为自己一战成硕的可能性比较低,便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二战的准备。考生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在“一战“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动力不足,进而没有紧迫感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在这种状态下,考生在”一战“的学习中很难达到自己所谓的”打好基础“。到了”二战“的时候,一方面”一战“就学的就不扎实,另一方面学的东西也会有遗忘,到头来还是和大多数一战考生一个起跑线,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对于大四的学生而言,如果抱有这个想法,那么损失会更大。首先你毕业之后将会失去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虽然家里也比较安静,但是你不再有同学相伴,可能会比较孤独,也会缺乏紧迫感。另一方面大四下半年需要忙毕业论文和各种毕业的事宜,解决完这些事也得快七月份了,浪费前面很多宝贵的时间。同时,刚刚毕业的考生心理压力也会比较大,看着同学毕业游、找到了好工作或者成功上岸,而自己还在考研,心里难免会有落差。如果二战成功上岸,转档案,转团关系/党组织关系等等也比在校生更加麻烦。

此外,对于全部抱有这种想法的考生,大家必须要清楚,考研的形式可能会越来越严峻,或许下一年更难考。同时,学历也在不断地贬值,虽然几年之内可能变化不大,但是在具体的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等方面还是可能有细微的区别。

因此,考生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坚信自己能够一次上岸,在备考过程中不要想着有退路。当然,考生的这种勇气必须时是“理性的”:

首先,考生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院校。如果一个能力一般、本科院校一般的考生想报考超级名校,在当今的考研形势下,“一战”的确很难上岸,甚至二战上岸的几率也不是特别大。当然,这并不是说这种情况的考生考不上超级名校,只是说几率小一些。

其次,考生在确定合适的目标院校以后,一定要立即行动起来,争分夺秒的学习。建议七月份以前每天学习6~7个小时,7~11月每天学习8~11个小时,12月8个小时左右。 同时,考生还需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在不同阶段要有侧重的学习,例如在打基础的阶段,不建议考生做一些又偏又难的题,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打击考生的自信心。此外,考生也必修明确考研也是一场信息战,需要弄清楚报考院校的考试特点,有重点地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浪费许多时间效果却不显著。

当然对于那些确定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竞争十分激烈而自身能力一般的考生,在最开始抱有二战的想法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是,此类考生在一战时绝不能疏忽,必须要保持住学习状态,不然最后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