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惟宪《寒灯絮语》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汪惟宪《寒灯絮语》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汪惟宪《寒灯絮语》。

1.古人读书.贵精不贵多。

古代先贤读书,注重求精而不求多。
不是不愿意多读,是注重积少而成多,这样即使多读也不杂乱,可以免去遗忘的缺陷。
这种方法如同长年累月地不断增加益处,而自己还不一定感觉得到。

所以本着积少成多的原则去读书,精读的精神就能在其中体现出来。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读书不要间断,间断的坏处比不学还要厉害。

这段文字设计了一种读书三部曲:求精、积累和不间断。
多少人书香一世,却皓首无成,十有八九都归恨于平生所学多半博而不专。
光阴有限,千帆争竞,能在百科知识中摄取、积累并使一门精专,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智慧。
积累是一段无比琐碎和无限枯燥的日子,但它却在最后能够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井喷般的成功奇观。

只有不间断,才能把求精的成效串联起来;只有不间断,才能连通积累和成功的接口。
积累和不间断的精神,其实就是让生命创造奇迹的重大珍宝。
读书不断求精、不断积累并从无间断地推行下去的过程,就是学力精进的具体而坚定的步伐。

2.大凡读书人,视天地间事俱关我事。

《荀子》说:一个人如果有很多空闲时间,他的发展空间也就不大了。
《吕览》说:不下狠功夫学习却能成为魁首和成名的人,没有这样的先例。
而韩昌黎《进学解》也说:学业之精在于勤奋。

现在有些人年轻气盛,挟持自己所学的知识,目中无人,当然不是理想的士人。
但把书籍束之高阁不去研读,效仿刘胜对是非噤若寒蝉,学子綦谈及世事色如枯木,那更是我不称道的。
大凡读书人,都应把天地间的事情看作与我有所关联。
所以每每能对一些并不十分重要的事情忽然心领神会,带动学力骤然大进,这没有其他原因,是因我心中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件事。
以这种心态来对待迎面而来的世间万事,件件留心,就会产生触类旁通的契机。
比喻身上极痒恰好得到搔抓,这样的快乐难道能向别人说得清楚吗?

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注定没有事业。
不能让自己的时间不时闪出许多空白,要强制自己埋头于求知的世界。
学习要自我绷起一股紧迫的劲力。
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把自己的知识通过自恋的妄想无限夸大了,知识成了他蔑视世界的武器,也构成了他进入社会合理范畴的障碍。
那些面对时代的大是大非却明哲保身地噤若寒蝉的人,知识在他们的躯体中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
读书人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世间万事,尽情地让世事和学理互相撞碰和互相打通,这两者在互相打通之际产生出的一片光明,只有置身其中的学人才能领略其中的灿烂。

3.立言不在崭绝刻峭.而平衍为可观。

行文的语言不在于雕饰得高峻绝妙,而以平实通达为可观。

不在言辞的荒唐、惊险和怪异,而以丰满、滋润为佳境。
贝廷踞先生曾经说过:读书人的学风中有不少异端,写文章如果坠入异端,即使写得再工巧也不可取。
魏叔子在上郭天门书中说:文章达到上乘的境界,应当如稻粱可为天下人充饥,如布帛可为天下人御寒。
对下能被后学者所传承,对上可为王道振兴所取法,这样,在行文的遣词造句之际,作者的大功大德都已经具备了。
可叹呀!

这样的文章太少了!
我曾谈及善作时文的陈大士、金正希、黄陶庵、钱吉士等前辈,他们写出不少名言伟论,其中至精至妙之处不难降服百神,招来百物;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和显道都没有论及。
时文可以废除,但立言的传统断不可废。

这段高屋建瓴的文字应有经世大用,认为优秀的文章应该像稻粱布帛一样,具有为天下苍生解饥御寒的实用价值。
这就必然涉及文章立言的方向和文风的规范问题。
文章的语言要以能够准确完整地传达思想内容为基准,尽可能地引起读者的理解、折服和共鸣。
如果不注重表达文章的内容,一味搜集高新险怪的词句,不仅有背本逐末之嫌,而且还通过这些诡异词句把读者阻挡在文章之外。
更有甚者,根本不在乎文章的内容.蛮横无理地专门堆砌一些陌生艰涩的惊人之语,并以这些词句来冒充和掩盖文章的内容真相,这无异于卖弄词句,故意欺骗世人、羞辱读者,只能证明作者具有一种玩世不恭的很坏的心术。
如果此类异端的文风已经风靡一时地形成了一个时代的话语霸权,表明这个时代已经十分危险地坠入了文章的末路和学术的衰败。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1、俭以养廉。
2、泯躯而济国。

3、毋为财货迷。

4、百善孝为先。

5、立身无愧,何愁鼠辈。

6、得意盎然,失意泰然。

7、才能知耻,即是上进。

8、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9、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10、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1、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12、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13、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14、丈失一生,廉耻为重。

15、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1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1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1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0、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21、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3、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24、每事宽一分即积一分之福。

25、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

26、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7、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28、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29、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30、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1、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2、治家舍节俭,别无可经营。

3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34、一念不慎,坏败身家有余。

35、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36、真心实作,无不可图之功。

37、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38、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

39、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40、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41、钱财如粪土,仁义值于金。

42、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43、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

44、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45、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4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47、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48、多读书达观古今,可以免忧。

49、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50、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5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52、匆贪意外之财,匆饮过量之酒。

53、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54、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55、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56、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57、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58、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59、人极不要跟寻,人愁不可喜悦。

60、恶不在大,心术一坏,即入祸门。

61、不自恃而露才,不轻试而幸功。

62、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6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64、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65、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66、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67、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68、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69、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7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7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72、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73、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74、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75、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76、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77、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78、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79、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

80、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81、富贵是无情之物,你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

82、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83、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84、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

85、不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

86、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固己拙而忌人之能。

87、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福而姿杀生禽。

88、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89、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9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91、仗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

92、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9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为维艰。

94、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95、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96、事业文章,随身消毁,而精神万古不灭;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斯。

97、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包拯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
包拯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_

宋包拯《家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后代子孙任朝廷命官,如果有犯贪污及以权谋私之罪的,在生不能让他们回归家族,死后也不能让他们的尸骨归葬祖坟。
不遵从我的志向的,都不是我的子孙。
切望把这句话请工匠刊刻于石上,竖立在堂屋东壁,以此诏示后世。

包拯是我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

他把法制视为超越皇戚权贵和骨肉亲情之上的最高主宰,并以毕其一生的廉洁奉公、铁面无私的从政历程创造了古代中国法治精神的最高峰。
从他对子孙中的贪官发出生不归族、死难安葬的禁令可以看出:他不仅把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精神坚守到生命最后一刻,而且还希望通过后世子孙不断发扬光大,造福于身后的世界。

这是一个用生命与腐败决战到底的古代官员,他的形象引起了华夏子孙经久不衰的尊敬和爱戴,构成了中国古代官员执法精神的一座丰碑。

这个丰碑至今仍然保持着令人感到难以逾越的高度。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汪惟宪《寒灯絮语》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