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啥认为进步论是对的——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进步论,是人类社会的主要论调。

追求进步、持续创新,只为更好的生活,甚至仅仅为了存活。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擅长去匹配工作,各司其职,最终社会的饼会越做越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感觉越来越幸福(比较优势原理)。

在科学和技术领域更是推崇进步,已然把进步作为刚需。事实证明,它们是对的:你能在这里看到我写的文章,就是铁证。

你走到窗户前,睁眼看看,外面车水马龙、高楼大厦、五颜六色的荧光屏在夜光下一闪一闪发着亮光,打开手机点个外卖半小时内就到手。

你合上眼,想一想,眼前的情景是那么的真实,谁会质疑进步论呢?谁会认为这个社会不美好呢?

科技带来的好处都是看得见的,但别忘了,我们也要关注看不见的,即居安思危。

看不见的会是什么呢?要知道,看不见的才更可怕。然而,这种可怕早有人看到。

有人就认为进步论不好,不仅觉得不好,甚至反对进步论,主张倒退。

谁?是哪个反社会人说的?

哲人老子说的。

简略说,就是“国更小、人更愚、事更简、物更朴”。

为什么这么说?这得讲老子的“道”、“德”。

什么是“道”?

“道”最初的那个状态,是个恍恍惚惚的状态。 大家注意恍惚是什么?

视觉上、听觉上、感觉上、经验上无法捕捉,叫恍惚,也就是老子当年仍然尽可能用具象的方式来表述抽象的捕捉(摘自《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

他这里所说的“道生一”是指道派生了天地,这两样东西都没有出现以前的某种状态。所谓“一生二”是这个原始混沌状态,随后派生了天和地这两样东西。所谓“二生三”是天和地这两样东西接着派生了动物、植物和人类。所谓“三生万物”就是动物、植物和人类最后派生了天下万物(摘自《王东岳的中西哲学启蒙课》)。

就是说,所谓的“道”,就是在天地派生以前的那种混沌状态;随之派生出天地;天地再派生出动物、植物和人类;再由人类、动植物派生出天下万物(这里的万物指生物,不是无机物)。道支撑着其派生出来的万物,因此 道是永恒不灭的、稳定存在的东西 。

道就好比地心引力,而土地好比天地,地基好比动植物,房子好比天下万物。

再来看看老子的思想:

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老子讲: 天地不讲人类文明社会所讲的那么多东西,人道之焕发,在天地那里没有 。

他以万物为刍狗,也就是他把万物看得很低贱,绝不给予特殊关照,结果万物顺势而发,永恒存在。他说既然自然天道是这样行为和这样操作的,那么人之道也就应该顺其而动。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他说因此 真正管理天下者应该无所作为,应该不用文明派生出来的那些过多的花样,它只会扰动和破坏人类的生存境况 。

老子又用具体的水来比喻和说明天道运行的自然方式和自然状态。接着又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是在评判人类文明社会是一个竞争结构。

为什么要批评竞争?竞争背后是欲望的驱使,当人调动欲望之时,便扰乱了原本的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变得复杂起来,不再淳朴。

什么是德?顺天道而行是谓德 。老子认为德是没有独立的样态,它得依附天道。

老子讲这句话,什么含义? 暗含着万物都有德,唯独人没有德。 所以这句话里暗含着老子对文明人类的批评。因此他下面才会说下面这句话,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法是效法的意思,说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而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是指道的演化进化状态,这叫自然。

所以老子对“德”又做了一个补充,他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顺着万物运行的方式,不敢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叫德

。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进一步在批评文明人类名堂太多,动作太多,违背天道,丧失物德。所以他会说下面这些话,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因为贤愚都是文明人派生出来的东西。

注意,这里的“礼”,指国家政治法统及其民间礼仪礼节的总和。

由此可见,在老子的思想中,他认为人应当顺应天道而行,人才会有德,才不会逐渐堕落到要靠法律和暴力来维持人类文明社会的正常运转。换句话说, 老子认为“小国寡民”的社会才是理想社会,就是前文明社会 (原始亲缘社会:以小血缘关系为纽带,茹毛饮血、狩猎采集的时代)。

实际上,不止老子主张倒退,孔子和早起文人骚客都是如此。

以儒家为例,春秋末期孔子最大,然后是战国中期亚圣孟子,再是战国后期荀子、再是西汉董仲舒、然后是东汉郑玄……越早期的越尊贵,越后期的越差,在文化上基本都是萧改曹随,遵循旧例。

花了不少笔墨讲了老子的倒退观,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无论是进步论还是退步论,都各有道理。甭管对错,老子为了说明自己的“道德”哲思,好歹用了辩证法去证实,追溯天道和人道的本源(追究终极)。但我们进步论怎么就没人质疑过?你凭什么说进步就是好的?你怎么知道进步就不是最糟糕的呢?

我们来尝试着分析下进步背后的实质。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进步?为了更好的生活。你为什么要更好的生活?要知道,无论是吃馒头,还是吃海参,都可以填饱肚子,为什么要吃海参?

你不要觉得我在废话,请认真想想。

几年前,在我实习阶段,月“工资”就四百块钱,住学校,光伙食费都不够,怎么办?一天啃两餐馒头,中午吃酸菜炒饭,日消费在10元以内。当我月“工资”涨到800的时候,我吃两餐饭,日消费15元以内。

当我终于拿工资时,再也不吃馒头了。

这说明什么?贪欲 。不仅在饮食上,在其他方面,人类都显现出及其贪婪的本性。欲壑难填,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你才会想方设法去得到它?凭什么得?凭本事,所以才会逼迫自己进步,否则目的如何实现?不管你是走正道还是邪道,反正要进步不是?

来看看王东岳老师对人类文明的定义: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讲,人类手里和生活中现在所用的一切物品都叫奢侈品。这话一点不错。想想你当年做猴子的时候,你手里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你今天所使用的东西,全都不是必须的东西,都是奢侈品。

人类贪心万丈,文明高度发展,人的贪欲促成文明发展,文明发展实现和调动人类的贪欲,两者互为刺激,成正反馈关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老子提出“弃智绝学”和“见素抱朴”的主张。

所谓“弃智”,就是把文明人所能调动的智慧都抛弃掉。所谓“绝学”,就是把文明人所能做的文化学问全部摈绝。

什么叫“见素抱朴”?“素”指没有经过漂染的绢,“朴”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原木。所谓“见素抱朴”就是让人类倒退,到没有经过文明漂染的动物般的原始氏族前文明社会,叫“见素抱朴”。

我觉得这说得对,还真有倒退回去的念头。但我们还回得去吗?不可能。

就算你愿意,你在乎的人和在乎你的人也不允许。就算他们支持你,你又能和这个世界接轨吗?

不用手机,不买房,不开车确实你不需要,你只关心内心的宁静,但你要知道这和与世隔绝无异,有多少人会愿意这么做?凤毛麟角。

我们就如同上了飞机,一起飞奔向目的地,你对此无可奈何。

那怎么办?现代人类文明社会与老子的理想社会背道而驰,我们只能边际平衡,不可极端。

我们发现,随着科技进步,我们并没有以前更幸福,相反,反而越来越焦虑,压力越来越大了。为什么?欲望太多。

你回忆下,是不是怀念以前晚上八点钟就可以睡着的孩童时代?是不是怀念家乡青山绿水,而现在为了生存竟然跑到满是雾霾的北京去挤地铁?是不是怀念以前邻居经常来串门,而现在做了三年邻居竟然不认识他?

前文明社会,人类采集狩猎,坐享天然之成,社会安宁。农业文明开始后,人们被逼每日弯腰劳作放得温饱,苛捐杂税还经常打仗。

现代更惨,一天八小时还养不活自己,要加班,要兼职才行。社会治安仍然不怎么样,经常出交通事故,还有危险的核武器。你说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是好是坏?

因此,我赞同王东岳及老子的看法: 人类文明的开端,就是个灾难。

圣经也有这个观点。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时,就已经注定了驱逐出园,从此极度辛劳方得温饱的求存状态。

经济学家经常说,不仅要看见看得见的,还要看到看不见的。

科技带来的好处,这是看得见的;社会财富积累很多,这是看得见的。

但看不见的是什么?科技进步带来更多的问题。社会财富总量很多,但物价也同步上涨。这个时代,人们拥有前所未有的焦虑、压力,这是看不见的。

正是因为科技进步,能满足人们更多的欲望,人们的欲望又进一步扩张,如此恶性循环。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现在连犯法都那么常见, 如果连法律都要失去了,那要靠什么来持续人类文明社会的运转?

其实,人本可以活得更自在的,就是人们欲望太多而产生主流观念。房子、车子、票子,都不是刚需,也不是必需,我们值得做的就是边际平衡。

注:

文章中多次提到哲学家王东岳,文章部分内容和思想来自于此。现在我把他的课程分享给你,你听后一定不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