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讲讲泸沽湖末代王妃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泸沽湖“女儿国”的传奇人物、号称“摩梭女王”的最后一位土司夫人肖淑明

1943年,还在雅安明德女子中学就读的肖淑明被泸沽湖左所土司喇宝臣选中,经当时西康省省长刘文辉作媒,远嫁泸沽湖土司衙门当了16岁的“掌印夫人”。

作为“和亲大使”的肖淑明远嫁摩梭女儿国50余载,曾执掌土司大印,管理摩梭内务,平息土匪叛乱,历经荣华富贵和艰难坎坷,一生传奇,被称为“当代王昭君”,为泸沽湖畔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肖淑明老人75岁了,说起话来气息平和,表情坚毅,出口成章、不时引经据典,还写得一手好字, 《泸沽湖畔的摩梭王妃》一书的出版和肖婆婆引起好奇读者对摩梭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质疑——“女儿国”怎么会有“王妃”呢?

泸沽湖位于云南与四川省之间。

泸沽湖水面有60平方公里,它周边居住着45000多摩梭人。

中国56个民族中,惟独这支神秘群体没有列入席位,因此人们只好称为摩梭人而不称摩梭族。

大约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后),一支蒙古军队战败后退到泸沽湖,见这里山青水秀,宁静安详,就不忍离去,便和当地的土著人结合,实行走婚,繁衍后代,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摩梭”一词至今是一个谜,早在《后汉书》中就记载了“摩梭”二字,那是2000多年前的事。

“摩梭”一词据猜测可能是最早的部落名称,或者是酋长的名字,这还待将来考证。

摩梭人的历史源远流长,少说也有6000年,多则上万年。

这个女性当家作主的母系氏族社会,按理说统治她的应当是个女人,叫国王也好,叫部落酋长也行,总之应该是女性。

恰恰相反,统治这个母系氏族社会的是个男人。

原来,在泸沽湖这座桃花园以外,仍是男权的世界,从清朝康熙皇帝起就将泸沽湖的统治权交给了男人们,到民国时期仍沿袭下去,叫做“土司”。

“土司”就是土官、地方官,是这一地方的最高长官。

20世纪40年代,统治泸沽湖的地方官叫喇宝臣,他是个摩梭人,接任了左所土司这一官职。

当时他30多岁,正当壮年。

喇宝臣在左所土司这个位置上,如坐针毡。

从处理对外公务来说,他只识得几个汉字,说得几句汉话,与官方交流起来很困难,半通不懂,囫囵吞枣,常常闹些笑话。

从管理泸沽湖内部事务来说,满目都是女人当家,一个大男人闯进女人窝里,横竖都惹人闲话,常常弄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

他想摆脱这个困境,朝思暮想寻找一个既不冒犯上方也不贻误衙门里的工作,还能得到摩梭人赞赏的良策。

终于,他觉得名正言顺地娶一个汉家女做夫人是再恰当不过了。

一是要文墨好,能处理公文公事。

二是能外交。

夫人外交在当时很流行,上方察觉不出来,名义上土司的头衔是他,实际工作是夫人在做,这该多好啊!恰巧这时候刘文辉军长通知各少数民族的头人们到雅安去开会。

趁此机会喇宝臣表达了他的心意,后经刘文辉做媒,肖淑明便脱下汉装,成了女儿国的王妃。

肖淑明16岁就作为和亲大使嫁给了土司喇宝臣,50多年来,沟通汉摩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历经艰难坎坷,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被誉为“当代王昭君”。

北京行程短暂,出版社特意帮肖婆婆实现了几十年的梦想——看到了天安门,老人激动得不停地说“谢谢”。

老人现在的惟一心愿就是想让泸沽湖摆脱贫穷,她愿为此穷尽余生之力,让更多的人关心泸沽湖,保护这人类最后的母系氏族遗存,让她哼着原始、古朴、宁静、独特的歌永远延续下去。

今天朋友们可以去泸沽湖景区管理局为肖婆婆安排的工作地和肖婆婆聊聊聊吧,和肖婆婆谈谈人生、了解了摩梭人一过去和现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