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小猴挠痒痒》,感受歌曲前后部分的不同情绪。

  2. 按歌词内容创编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3. 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小猴和小刺猬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手势、动作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用手势、动作,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的手会说话,看谁最聪明,能看懂老师的手说的是什么话?教师做相应的坐正、起立等动作。

  2.再猜猜,我的手现在在干嘛?(挠痒痒的动作)【通过各种手势动作,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挠痒痒的话题,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初步感受音乐,做做小猴挠痒痒的动作。

  1.有一种小动物,它特别喜欢挠痒痒,我们来听一段音乐,猜猜看会是哪种小动物?(听音乐)你觉得会是谁?究竟是不是这种小动物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做做小猴子挠痒痒的动作。

  3.小猴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挠挠脖子、一会儿挠挠腋窝(重点讲解腋窝),觉得挠痒痒可真好玩。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再学习能降低一些难度。幼儿通过感受音乐猜小动物、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各种挠痒痒的动作等,使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情、神态、动作,带领、感染幼儿,使幼儿进入情境,体会挠痒痒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将"腋窝"一词渗透其中,为幼儿后面学习歌曲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学习歌曲《小猴挠痒痒》。

  这只小猴子呀!它不仅喜欢自己挠痒痒,还喜欢挠其他小伙伴的痒痒(幼儿看课件)。一首歌曲《小猴挠痒痒》就把小猴给它的伙伴挠痒痒的情景给唱出来了,请你们仔细听听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1.教师有表情地、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

  2.提问:你听到什么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进行演唱。

  3.请小朋友,看着课件图片,完整的说出歌词。(看图片说歌词)【引导幼儿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采用视听结合的唱法,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

  4.请小朋友听音乐轻轻地跟老师唱。

  5.听音乐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6.小猴可调皮了,为了把小猴调皮、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在歌曲的图谱中还安了一些小点点,你们看哪些地方有小点点?那有小点点的地方是怎样唱的呢?请你们再仔细听老师唱一唱(指图谱唱),看看你发现什么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再试一试?

  【为了表现小猴的调皮、可爱,歌曲中运用了多个附点,而附点音要唱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附点音,唱准附点音,就设计了图谱,通过图谱的讲解和比较,让幼儿直观的感受、体验歌曲,学习演唱歌曲。】

  7.小朋友,这首歌曲前后部分表现的小猴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前面部分小猴挠小伙伴的痒痒时,要表现出高兴的心情,要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后面部分小猴去挠小刺猬时,要表现出害怕的心情,慢慢地唱,唱到"手爪刺破哇哇叫"时,要用快快的声音唱,"哎呦"要表现出小猴很疼的声音和感觉(出示前后部分的图谱)。请小朋友完整的演唱一遍,把小猴不同的心情给唱出来。

  8.男、女小朋友分别上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首歌曲前后两部分表现了小猴不同的情绪变化,且非常明显。在此,让幼儿自己感受、发现小猴的情绪变化,分析该如何演唱,幼儿的感受会更加的深刻,再加上前后图谱的区分出示,使幼儿能够加深理解,也更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四、组织进行表演唱。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动作来表现可爱的小猴呢?(师组织幼儿逐句编唱)

  2.请小朋友边唱边表演,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可以不同,看谁最像调皮的小猴子。

  3.完整的再边唱边表演一遍。

  4.出示头饰,讲解规则。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小猴、刺猬的头饰)请4名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唱,过程中分析角色,并进行相应的动作指导。

  5.进行歌表演。

  下面请这4位小朋友进行歌表演,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帮他们唱,唱的好的小朋友也有机会来表演哦!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通过创编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头饰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表演的兴趣,使幼儿在体验中学习,既满足了幼儿表演的需求,也巩固了所学的歌曲内容。】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歌曲《小猴挠痒痒》有趣吗?你们还想不想表演?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头饰,马上我带你们到你们班的表演区去表演好不好?(听着音乐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表演出教室)【幼儿表演活动意犹未尽,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这一环节应该是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的时间进行表演唱,是为了满足孩子的需求,给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快乐。】

大班教案 篇2

  一、目的:

  1、初步了解服装的作用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能愉快的参与讨论,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二、准备:

  1、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服饰(PPT)

  2、各种不同场合、不同用途的服装(PPT、实物)

  三、过程:

  一)、不同民族、国家的服饰

  1、出示维吾尔族服饰

  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你怎么知道的?

  原来从服饰上也可以判断出是他是哪里的人?

  2、我这里还有许多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人?

  二)、不同场合、不同作用的服装

  1、出示婚纱礼服

  这么漂亮的衣服,它们是什么服装?什么时候穿的?

  婚纱和礼服是在结婚或比较隆重的场合穿的。

  2、这里还有许多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是些什么服装?它们又是什么时候穿的?为什么要穿?

  (警服、游泳装、白大褂、护士服、迷彩服、孕妇装、婴儿服、校服)

  (潜水衣、消防服、击剑服、芭蕾舞衣、厨师服、防弹衣、宇航服)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 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 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 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 、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 、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 、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 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 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 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活动延伸:(组合编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

  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大班教案 篇4

   大班级社会:世界建筑奇观

  第一周

   一、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建筑风格的美。

  2.初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筑的特色。

   二、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筑的特色。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世界建筑奇观》

  2.挂图:《世界建筑奇观》

  3.教学电子资源:《世界建筑奇观》

   四、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交流见过的有特色的房子,说出这些房子的特点。

  1.我们住在什么城市?这个城市里的房子有什么特色?

  2.外出旅行时你还见过什么有特色的房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和挂图,欣赏不同建筑的美。

  1.请幼儿分组自由讨论

  你们知道这些建筑物在哪里吗?他们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我们称这些建筑物是奇观?你喜欢哪个建筑?为什么?

  2.请每组派一名幼儿讲述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说明。

   (三)展示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帮助幼儿感受不同建筑风格的美。

  1.先请幼儿尝试自主对图片进行分类。

  你觉得这些图片里的房子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你要把它们分成一类?

  2.教师根据不同风格将其分类,然后进行简单的讲解。

  3.请幼儿尝试在幼儿用书中找到可以归入以上四类的建筑。

  书中有没有一些建筑也可以归入其中?是哪幅呢?为什么不认为他们是一家?

   (四)请幼儿活动结束后继续搜集世界各地有特色房子的图片,并将它们带到幼儿园里与大家分享。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社会:三层塔

   第一周

   一、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并感受儿歌的押韵特点。

  2.观察图画并认识儿歌中表现的塔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观察图画并认识儿歌中表现的塔的特征。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三层塔》

  2.挂图、CD。

  3.教学资源:《三层塔》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电子资源中塔的图片,引导幼儿大仙塔的共同特征。

  1.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

  2.和其他房子相比,塔有什么特点? (二)请幼儿欣赏挂图,说一说图画中的有趣之处。

  1.这幅图中也有一座塔,塔它看起来怎么样?

  2.这个塔有几层?每层都有什么?

  (三)比方CD中的儿歌2——3遍请幼儿欣赏,在鼓励它们跟念并发现其中的押韵。

   五、活动反思

   大班级社会:中华民居

   第二周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我国民居的建筑特点及其与地理位臵的关系。

  2.欣赏我国传统民居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我国传统民居的美。

  难点:感知我国地理位臵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中华民居》

  2.反应当地民居特色的图片,各种民居图片,全国地图。

  3.教学电子资源:《中华民居》。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反映当地民居特色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当地民居的特色。

  1.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幼儿这些图片里的房子你们见过吗?

  2.这些房子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比较书中的民居,猜测它们不以言过得原因。

  1.书本上的这些房子你们见过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们会长得不一样呢?

  2.如果在草原我想盖个窑洞可以吗?在水边改革蒙古包可以吗?(小朋友能开动小脑经,真棒)

  (三)出示全国地图,巩固各种民居的地理位臵。

  (四)最后出示电子资源中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更多特色的民居以及它们的内部结构。

  1.小朋友们,这些民居和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有很大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呢?总结所学内容。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地震来了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2、让幼儿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地震来了我不怕》的课件,沙发,床,餐桌,卫生间,厨房,窗户的图片各一张,地震后的图片三张,地震预警信号录音,垫子,枕头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播放《地震来了我不怕》中的地震画面。

  1、你看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地震来了,你感觉怎么样?你为什么害怕?我们 中国和哪一个国家遭受了地震?你看见了什么?

  (二)家里的逃生自救

  讨论1:地震来时你在家里,你会怎么办?

  讨论2:在地震中,我们应当首先保护身体的哪个部位?

  教师:地震时我们应当首先保护自己的头部,只有头不受伤害,保持头脑清醒,我们才能想问题。所以要保护头,我们在躲藏时应该怎么做?

  (三)教室里的逃生自救:

  讨论:地震来了,在家里我们有那么多的地方可以躲,所以我们还怕不怕?那要是我们在教室里又该怎么办呢?

  1、我们说了地震中我们要先保护自己的哪里?怎样保护?教室里我们有什么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头?

  2、你会选择躲在教室里的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知道地震来了可以用书包或者书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面,也可以躲在厕所里。

  (四)商场内的自救

  讨论:地震来了,如果你在商场里,你会怎么办?

  地震来了,如果我们在商场里,首先不要慌张,听从商场工作人员的指挥,顺着安全通道,迅速跑到外面,寻找空旷的地方抱头蹲下。

  (五)假如我们被埋在地下怎么办?

  1、讨论:假如被埋在地下怎么办?

  2、当我们被埋在地下,首先要大声喊:救命!当我们没有力气喊救命的时候,就用身边的石块或其他的只要是硬的东西,敲击管子之类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来呼救。

  (六)我为灾区做什么

   20xx年的5.12大地震中全国和世界的人们对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我们在地震中重建家园,我国的云南盈江遭受了5、8级的地震灾害,日本人民遭受了九级大地震,他们正在经受灾难,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自从班里多了一个人体内脏模型之后,这个模型便成了班里幼儿平时议论最多的话题。在幼儿看来内脏器官对他们来说是很神秘的,他们很想去了解内脏各器官都有何功能,它们担负着什么任务,而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探究欲望日渐强烈,他们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为此,我们设计了此项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内脏器官的名称。

  2、让幼儿对人体内脏各部分功能有初步了解。

  3、初步培养幼儿保护内脏各器官的意识。

   活动准备:

  1、事先排练一个有6名幼儿参加的小品《内脏在争吵》。

  2、人体内脏器官模型1个、内脏器官图片、布帘。

   活动过程:

  一、请你记住我的名字。

  1、师:我的肚子好痛呀~~好象我的肝、心脏、胃都跳出来了,哎呀~~肚子好痛呀!(老师装做肚子痛)

  2、听!是谁在争吵?(布帘拉开)出现6名扮演内脏各器官的小朋友,他们争争吵吵互不相让,都说自己在人身体中最重要,都说自己的贡献大。(这时老师出来阻止他们的争吵)

  3、师:小朋友们看他们都是我们身体中哪个器官?你们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请几位幼儿回答)

  幼:这是心、这是肝、这个是什么我不知道1

  师:那我们就请他们来进行一下 自我介绍吧!(6名扮演内脏器官的小朋友们依次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名称)

  附:每位扮演内脏器官的幼儿身上都贴有他们所扮演内脏的图片。

  二、让幼儿了解内脏的功能。

  1、内脏器官 自我介绍完后,幼儿对各器官名称有了初步认识。

  师:我说刚才我的肚子怎么这么痛呀!原来是你们在捣鬼,你们本

  来团结的生活在一起可今天为什么争吵呀?

  肝:我们内脏都说觉得自己的贡献大,对人体最重要!所以就吵起来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好,你们说说自己都有何功能?对人体的贡献又有多大?让我们今天来的小朋友们给你们当裁判评一评是谁的贡献大。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每一个内脏器官的功能,做一名优秀的小裁判员呀!

  2、让扮演内脏器官的幼儿依次将自己的功能介绍给幼儿。

  师:谁先来介绍自己呢?(肺举手说先来)

  肺:我害羞,我还是将自己的功能悄悄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讲给你们听吧!(扮演肺的.幼儿贴在老师耳边说)

  师:哦……我明白了,肺刚才说他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呼吸器官被称为人们气体的交换站。他位于人体胸腔左、右各一片。如果没有它,人就无法呼吸(可将模型中的两片肺取下让幼儿观察以加深幼儿印象),看来肺对我们人体还真挺重要的,小朋友们说是吗?

  幼儿:是,我们不能没有肺,它很重要。

  心脏:哼!我才不服气呢!

  师:好了别生气,哪位小朋友知道心脏都有什么功能呢?(请幼儿之间进行讨论)

  幼儿:没有心脏我们不能活了,心脏不跳人就死了。

  师:心脏是维持血液循环的,它能把人体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让身体每个细胞都吃饱喝足。小朋友们看心脏长的像什么呀?(将模型心脏展示给幼儿看)

  幼儿:像大桃子。

  师:是很像桃子,而且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拳头差不多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小朋友可要记住呀!

  胃:那怎么不让我说呀?大家好,我是胃,请多关照!我的功能可大了。小朋友们吃的食物都是在胃里被磨碎的,这样被磨碎的食物更容易被小肠吸收,小肠你说对吗?

  小肠:对呀!我就像一个长长的过滤袋,能将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统统 网住!

  幼儿:大肠能吸收营养吗?

  大肠:不能的!人体的大便是在我这形成的,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不要弄错呀!

  师:是谁在哭呀?(肝哭的很伤心)原来是肝,别哭了,你也有自己的功能,对人体也很重要呀!肝脏可是人体的化工厂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分泌胆汁把人体一些有毒的变为无毒的,防止它们危害身体健康,而且它还能吞噬、细菌、病毒,保护其他器官免受伤害。小朋友们说肝是不是很重要?

  幼儿:对,肝真棒,能做这么多工作。

  肾:还有我呢,你们不能忘记我呀!别看我个子小,我可是人体的清洁机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我担负着清除废物、毒物等重要而危险的工作。小朋友们看我长的是不是很像两粒蚕豆呀?

  三、保护内脏很重要。

  1、听完内脏器官的介绍后,让幼儿自己进行讨论,看谁对人体的贡献最大

  对人体最重要。

  幼儿:我们觉得这些内脏对我们都很重要,离开谁我们都活不了。

  师:看来你们都有自己的功能,我们人体不能没有你们,以后你们不能在争吵了,回到你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工作吧。(6位扮演内脏的幼儿退回布帘后,将内脏模型放置原位)

  2、如何保护我们的内脏呢?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办法。

  幼儿:多锻炼身体,好好吃饭,不吃不干净的食物。

  师: 总结。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

  不要吸烟——让肺自由呼吸

  不吃过冷、过热的事物,注意饮食卫生——保护胃、肠及肝脏功能

  延伸活动: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让小朋友们去告诉自己的爸爸不要吸烟,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设计:

  薯条是小朋友生活中常见的非常爱吃的食物。于是结合本班撕贴的美术特色,让幼儿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并能够顺着直线撕纸片,设计了此次活动《做薯条》。活动以帮助螃蟹老板做薯条的故事情景贯穿,并品尝自己做的薯条,让幼儿感受做薯条和吃薯条的乐趣。同时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沿着直线撕成条状。

  2、体验制作薯条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薯条盒,画有线条的黄色手工纸,自制课件。

   重点难点:

  沿着直线撕成条状;撕线条的时候粗细均匀。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PPT:小蟹汉堡店播放语音(蟹老板):欢迎来到小蟹汉堡店,我们这里有美味的汉堡包、果汁、鸡块和薯条。今天的客人好多呀,我们的服务员都忙不过来啦,小朋友们愿意帮帮我们吗?

  2、今天的薯条都卖完了,还有好多顾客等着买我们的薯条,你们可以帮忙做薯条吗?

  小结:我们一起帮蟹老板制作薯条,客人还等着吃呢。

   二、制作薯条,体验乐趣。

  1、你们吃过薯条吗?薯条是什么味道?

  2、薯条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黄色的长条状)

  3、蟹老板还有话要对我们说,播放语音(蟹老板):薯条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每根薯条要一样粗细哦!

  4、教师示范撕薯条:看到纸上画的线条吗?我们沿着线条慢慢撕下去,把撕下的薯条装进盒子里。制作的薯条要的时候要直。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享薯条,体验乐趣。

  1、薯条都做好了吗?老师要把你们做的薯条送到汉堡店去了(播放PPT)

  2、播放语音(蟹老板):真是太感谢小朋友啦,顾客说你们的薯条做得很好吃呢!谢谢小朋友哦!

  小结:小朋友,今天帮蟹老板做薯条辛苦啦,现在你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尝尝你们做的薯条啦。

   四、作品展示小朋友的薯条。

   教学反思:

  对于薯条幼儿都不陌生,在进行谈话活动时,幼儿们能从生活中看到过的、吃到过的薯条展开讨论,说起来是滔滔不绝。通过教师在活动中的启发,在制作中,幼儿能大胆的进行设想,并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装饰,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举手询问老师。整个活动幼儿兴趣浓厚,手工制作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