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房里的青春岁月——记录我并不专业的舞蹈历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一)幼儿园的懵懂

四五岁时,我穿着粉扑扑的舞蹈服,在午后安静的时光,在幼儿园其他同学午休的时候,站在一面落地镜前。我轻轻挑起或者跑来跑去,欣喜地看着轻纱小裙沐浴着阳光,飞上飞下。胖嘟嘟的我就此进入了一个表面绚丽背后却又艰辛无比地舞蹈世界。

那时的我,究竟开了多少软度,练了多少基本功,我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个老师播放当时较为流行的歌曲,她在前面教动作,我们在后面呼啦胳膊腿像模像样地学,无关乎到底热爱这门艺术与否也从未认识到过这个问题。

每年元旦晚会上的舞蹈节目,也定是我们包场没错了。

那时,我们前面有黑压压的一群家长,照相机咔嚓咔嚓响,记录着我们舞在红地毯上的稚嫩身影。而我们像是被激励一样,更加卖力地挥动小胳膊小腿

幼儿园大三那年,我们迎来了第一次大型舞蹈比赛。这同时也是我经历的第一次大型比赛。

训练开始集中了。每日下午,当其他孩子们在班里上课时,我们来到上课楼对面、幼儿园一隅的舞蹈教室里。我们排队形,和另一所幼儿园合演。来自两所幼儿园的小孩性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闹腾我们当时定是让舞蹈老师头疼不已。

一日日的排练结束。有一天下午,老师承诺说,如果我们比赛完还有时间,要教我们扇舞。

那次比赛很成功。四面阶梯式延伸向上的观众席坐满了人,我听着熟悉的音乐展示着熟悉的动作。快速跳动的心让我不知如何安抚,我想努力将它压下,不让它持续高频率运动。所幸,我那是并未出现任何差错,我们也并未出现任何差错。旋转转身的刹那,我不知为何在遥远的观众席上,在一个过道旁边的位置,看到了我母亲熟悉的身影。那不经意的一瞥,竟盖过了其他回忆,成为比照片更加凝固的瞬间,定格。

出成绩后,我奔向老师,脖子上挂着一枚亮闪闪的金色奖牌。

那场比赛后来在CCTV上播出了,但好巧不巧的是,播出那天恰逢雷雨,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着黑漆漆的屏幕,心里陡然生出一丝遗憾之味。于是,我再也未已第三人的视角观看当时最令我骄傲的比赛。

后来,幼儿园毕业。

后来,我们那一群小孩也各奔西东。到如今,我再也记不得她们的名字和面庞。

后来,老师的承诺也只停留于承诺,停留于那个暖意洋洋的夏日,暖风轻拂,柳条微扬,练功房的镜子上映着我们喜悦奔跑的身影。

但后来,幸好我的舞蹈之旅并未结束。

(二)小学的青涩

刚上小学,母亲便领着我来到另一间舞蹈教室。

陌生的地方,熟悉的环境。

同样是落地镜和三面把杆。

然而,不知怎么的,我退却了。

直到五年级,或许是为了留住那一头长发,或许是心中再次点燃了舞动的火焰,我又一次迈入了这间再熟悉不过的屋子。

上午,阳光洒落,木地板一半掩盖在阴影中,一半享受着阳光。我们压腿的身影便成了镌刻在木地板上的黑白胶片。

伴着芭蕾基训音乐Battement tendu,我们尽量将上半身全部趴在腿上。老师来来回回地走着,不断纠正我们的姿势。汗顺着脸颊从额头上滑落,流过因疼而紧闭的双眼,再滚落到下巴上汇聚,一滴滴点到小腿上。

在中间位置训练时,我们耗着竖叉。在离地仅几手指远的距离时,老师踩在我的胯上,扶住我的肩膀,慢慢往下按。从此以后,竖叉再也没有下不去的时候了。

我们耗腰,一耗就是几分钟。待到恢复站立时,我们几人慢慢悠悠地下着腰晃荡,半天直不起腰。

我们开胯,一个人撑着把杆站在另一个趴青蛙的人的膝盖侧面。有两个被踩的同学脸对着脸,手虚虚地搭在一起,相向呜咽。

我们开膀子,老师用膝盖顶在后背,我们趴在地上,向后使劲抓到脚踝。我调整不好呼吸,开完后趴在地上使劲咳嗽喘气。

那是一段艰苦的时光,但苦涩中又透着些许甜美,汗水中又透着些许欣慰的微笑。

即将启程去大剧院演出,我们加课排练,在每一个动作上耗几分钟,最后排出一支舞。即将去考级,我们挑选备考舞蹈,一支接一支地练习。

剧院的观众席上下两楼挤满了人,闪光灯闪闪烁烁,刺得我们睁不开眼的同时,又尽情投入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舞台。结束后,掌声一波接一波,我们弯腰致谢。考级的舞蹈厅内,前排坐着一溜老师,我们穿着舞蹈服,笑着起舞。

我想,那时的我是很享受站在属于我的舞台上的时光的,是很爱这段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光的。

(三)初中的杨帆

其实真正爱上舞蹈是在初一。那时看了桃李杯舞蹈大赛,总感觉内心深处有一只手在轻轻拨撩我的心弦,让我想跳出更美的舞蹈。

我在家里开软度,边听着音乐边耗着腿。听见有感觉的音乐,便即兴来一段。

就是那时,我终于开始懂得真正欣赏舞蹈,懂得品味舞蹈,懂得那些隐藏于舞蹈背后得内涵,尽管皮毛,却足以让我领略到那种含蓄、不张扬的美。那是悄无声息的,悄然而至的,却在顷刻间捕获人心,让人战栗,并与之产生共鸣。

我又一次踏上了比赛的征程,再一次接受专业老师的点评,我在途中受益,并不断鼓舞我驶向彼岸。

(四)高中的远航

其实,从六年级起,我就爱上了舞剧。原因很简单,无非是一些舞蹈短剧时间太短,我看不过瘾。

高中时的我,对于舞剧感情更深。

每部舞剧里的每一个角色,都饱含着舞者对他的理解。他们虽然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却都有着自己的感情。他们时而对生活中的不幸而悲哀;时而对一点小进步而欣喜不已;时而满含哀愁地渴盼丈夫的远游而至;时而心怀振奋奋勇杀敌……这些,都需要舞者将自己想象成那个人。那时那刻,此时此刻,那悠久历史中的人物就是他自己,他拥有并感受着他的五味杂陈。

舞如人生,人生又何尝不像一支舞。

(五)在路上……

我不是一位专业的舞者。我从不敢说我真正会舞蹈,我从不敢说我真正理解了每个动作背后的内涵,我只能说出一段舞蹈带给我的感受和体会。

我也并不像一些大家,会用深刻的词语来品评一支舞蹈,指出它的优点与不足,并进行分析比较。

我只能用我的眼睛走进那个世界,单纯地领略其中的奥秘,探索其中的美妙。

但正由于舞蹈陪伴着我长大,亦或是舞蹈帮助我长大,所以我的成长也离不开舞蹈。

至少因为舞蹈,我甚至比学习更早地品味到了用汗水滴灌果实的踏实和满足。我会因练完功后,虽遍体酸痛却感受到全身筋骨打开而带来的爽快;我会因耗了几天,软度终于又开了一点而露出欣慰的笑;我会因排练数月,终于站上属于我的舞台,倾情于我的世界而酣畅淋漓。

我因它而学会了太多太多。

多到,它成了我青春一个极为重要的烙印;多到,我会欣赏着它、品味着它而继续舞下去;多到,它成了我生活乃至生命中,永远永远也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我想,我或许是深深爱着它的。

我想,我会带着它、伴着它,继续走下去,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