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纳尔之罪》:离不开书籍和善良的小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思衣谷

我们都知道,每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都是颁发给当年“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的。而1921年,为了“表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其特点是高贵的风格、深厚的人类屿、优雅和真正高卢人的气质”,法朗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窃以为,法朗士在他的小说中展现出的那种关于人性善良和仁慈的追求,以及嗜书如命的,或者说嗜真理和知识如命的理想主义思想,似乎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接近诺贝尔的设奖的初心。因为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等哪种文体的创作,我们都可以读到经典如法朗士,都是体现一种平如秋水,含蓄隽永,韵味深长的文风。以及在法郎士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追求善良和温文儒雅的文人形象。

这种种的文化气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要数法郎士的《波纳尔之罪》了。这本书作为中国译介读本是有不少个版本,这里需要关注的是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这套《李青崖译文集》,就是翻译界为突出李青崖先生在翻译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而值得注意的是,李青崖先生是我国从法语原文翻译法国小说的第一人,所以他的翻译之作《波纳尔之罪》,则是在很多内容上更会有法国那原汁原味的风情和韵道的。

首先,先大概介绍这部书的大概内容,此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柴》,第一部分是《约翰妮 亚历桑德尔》。这两个故事都是以日记式去展开叙述,并且都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其中《柴》中写的是男主人公波纳尔住所的顶楼住着一位科科兹太太,她分娩后不久丈夫便离世,生活很拮据。寒冬里,好心的波纳尔会让人给她送去一些劈柴,其中有一块特大的圣诞劈柴。波纳尔四十年来一直寻找《黄金的佚史》的手写本,甚至根据线索,离开巴黎跑到遥远的西西里岛去寻找,仍无所获。但在旅途中,波纳尔结识了一位俄国亲王夫人,她在他回到巴黎后送给他一块空心的圣诞劈柴,里面放着他梦寐以求的手写本,原来这位亲王夫人就是科科兹太太。宽厚善良的老学者最终验证了善有善报的真理。

而在《约翰妮 亚历桑德尔》则讲述了波纳尔与约翰妮的故事。约翰妮是波纳尔年轻时的恋人克莱芒蒂娜的外孙女。波纳尔与该恋人因双方家长发对而分手。但是数十年后,当波纳尔发现举目无亲的约翰妮落在了坏人手里,他依然对她像对自己的外孙女一样怜爱备至,并不惜冒着“拐带幼女”的罪名把她救出虎口,做了她的合法保护人。约翰妮长大后,爱上了他的优秀学生热利。于是波纳尔决定把自己心爱的藏书全部卖掉为她置办嫁妆,可谓是牺牲自己的一切。但是有几份最珍贵的手写本实在难以割舍,所以他又悄悄地把它们从书堆里“偷”了出来,这就是善良的老学者一生中唯一的“罪行”。归根结底,波纳尔之罪并不是罪,恰恰是一种善良、仁慈和友爱。

很抱歉我剧透了这部富有人文情怀的巨作。但笔者在这里分享的还有一些其他体现作者那好善良和爱书的通儒文人的气质,我们知道作品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充满人道主义思想的老学者波纳尔。首先在第一部分的开篇就写到他和它的猫(哈米尔伽)的故事。文人多爱猫的,我们且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猫的,如“英勇的哈米尔伽,你尽管睡下而等待老鼠在月光之下古书之前跳舞的时候吧。”这就体现了作者那诗意的描写也渗透出丝丝的幽默感。此外,作为按照原版法文翻译过来的作品,李青崖先生学术严谨,如将法文“Dieux”翻译为神明,而非上帝,就是非常可靠的例子之一。

此外,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还看到到一个嗜书如命的学者波纳尔形象,如在分析《黄金的佚史》各种抄本的时候,可谓干货满满,是可以让读者增加很多知识的。在《纽约时报》畅销作家玛戈特•利夫西著作的《小说运转的秘密》就说到小说的内容之丰富就是在于给人物展开旅行,而在这部小说中,波纳尔也不例外,于是为了寻找《黄金的佚史》的手写本,他就到了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而其中作者在关于对那不勒斯风土人情的精彩刻画,使得这种比较庄重的正儿八经文学作品,多了一种神话般的传奇色彩。如作者就用了非常简练文笔描写那不勒斯的社会,如“这街上的石块一面欣赏这些搬运夫和渔人,他们走着,谈着,唱着,吸着烟,运动者,吵闹着,带着一种惊人的迅速态度互相拥抱着。”这就非常细心地写出了那里人民的“用人生的短促,极度他们的欲望”的生活理念。

当然还有意大利的西西里,“瞧着那些在两旁栽着仙人掌和无花果树的石子路上来往而绘着许多图案的货车”这就是体现了作者那种富有诗意的写实风格的一面。而在哲学上,笔者尤为喜欢作者将波纳尔前任的外孙女约翰妮(伊)比喻有着雌猫的思想,因为伊有一个深邃的思想“当一个人有许多烦闷之事的时候,却不以为烦闷。”这种在世界上只有忧虑和痛苦,才是我们最靠得住的玩意儿。这是非常非常击中人心的思想,反正让笔者有了一种如洗礼一般的抵抗各种负能量的全新力量。

如果读者是喜欢书的,那就一定要读读这本《波纳尔之罪》,因为这部小说,让我们知道了人如何与书相处的微妙关系,如作者塑造的读书人波纳尔的爱书举动,是让大家读起来一定很有共情的,如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则中,说到八月十一日在吕桑令,刻画波纳尔翻阅书籍的场景是让每一位读者都读之是非常有韵味的,如写到“听见土蜂沉重地像玻璃撞击,木材有时炸裂,那些被日光和温度所陶醉的蝇子,鼓着翼在我的头上盘旋……”这就是一种读书环境的安静美,带来的动感美。或者这些细节,这些对书的痴迷,除了书提出的人道主义之善良的精神,再就是这种爱书的理想主义,使得法郎士征服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

来到第二部分,作者依旧有着写实的风格,如写到了波纳尔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沐浴阳光的场景。而在写到关于书商的处境,也是然人读者很有复杂情况,君不见,在作者那个年代,塑造的波纳尔世界,他们的书商的经营就是比较辛苦的,他们会被风雨冰雪和浓雾骄阳所苦的,这自然是作者生于巴黎一书商家庭而有所感悟而所写实的部分的。而放眼这2022年,书商不仅受客观线下环境影响,还要受到线上互联网的夹击,可谓是雪上加爽,这就让我们更加要善待每一个贩卖知识的书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侧面体现了作者的那种人道主义和写实风格。此外在哲学上,这部分作者也提到了国立通儒院,其中作者还借用波纳尔的口吻还赞美了法国悲剧家帕尔尼的思想,“一种平等的漠然的态度,是德行中的最谨慎的。”也说明了“守最少以求最善,这是佛教徒不知不觉地尽力之点”这是关于谨慎哲思的深入探讨。

这部小说,一方面《柴》写到了波纳尔因为帮助俄国亲王夫人,而得到夫人的报答,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黄金的佚史》的手写本,这是体现了一种善良的文人高贵品质。而在《约翰妮 亚历桑德尔》则写到了波纳尔为了成全了前任的外孙女的幸福,而自己却住到农村去了。他在农村远离了人世的烦嚣,从事博物和自然的研究。这样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一种对善良的追求,以及对人道主义的追求,自然是体现了学者波纳尔那纯洁心灵和高尚的品德,自然也是寄托了作者那种歌颂了人性的善和美的初心。当然作者也表达对现实主义的写法,以及写到人与书的关系的深切刻画,自然也是十分有人文色彩的。

最后,在陈小航评价法郎士的著作是分可三部分的,其中笔者是比较赞同哲学和写实的风格的。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所谓有时天才是懒惰的,如法郎士就是了。事实上,这部《波纳尔之罪》的成书过程是有曲折的,原本这作品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就是只有第一部分的《柴》,但多得益友的鼓励,才坚持不懈成书的。当然,这本新的翻译版,出版方还在书的前面还富含了关于书中内容的青梅插图,让读者看到都是非常赏心悦目的,尤其是那个主人公波纳尔,他是书老头,其中在关于第一部分的第二则的插画中,就体现巴黎的文艺风范。自然而然,使得巴黎这座城市成为了文青心中不仅是时尚之都,还是文艺之都,自然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那里的法国有法郎士的存在。

说到底,书名所谓的波纳尔之罪,事实上并不是罪,而恰恰相反,那是一种关于普世之关爱,之善良,之人道,之友好,同时,此书也以为成功塑造了一个嗜书如命的品性高洁的老学者形象,是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文学经典。这《波纳尔之罪》是离不开书籍和善良的小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