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教训:过去是预测未来的烂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零风险是一种可预测的单一结果,风险恰恰相反,它是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将会发生的机率。在一个完美的世界中,我们评估风险会涵盖所有可能结果,并为每一种结果估出准确机率。但是,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缺乏预料可能全盘出错或做对的想像力,也多半无法确切算出机率有多高。我们所能做的工作只是猜测,往往最科学的方法就是评估风险:分析过去的资料、生成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情,然后预期发生的机率。

有时准确估计不难,但在某些情况下衡量风险几乎不可能。当谈到衡量风险的挑战时,我认为没有比电影业更适合佐证的例子。让一代又一代的风险建置模型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就是:电影卖座的准确机率。

风险模型失准之地

好莱坞常被称为梦碎之地,这种一天到晚押错宝的地方往往是我们探索风险的沃土。每天都有年轻、雄心壮志又才华洋溢的人来到好莱坞,一心期盼能闯出名号。但很少有人真的实现梦想,多半是带着怨恨和遗憾离开。好莱坞也可以称作风险模型的失准之地。包括银行、避险基金和保险公司在内的投资者进军好莱坞已有悠久历史,他们一直以为可以用科学和数据驾驭电影市场,但往往也以眼泪或诉讼收场。在好莱坞的金融界流传一种说法:「赚大钱的秘诀在于:先带三倍的钱进来。」

近期的受害者是好莱坞制片莱恩.卡瓦纳(Ryan Kavanaugh),他是洛杉矶人,在报告他的蒙地卡罗模拟法时吸引好莱坞注意。这套模拟是以一个极为复杂的Excel表格来运作,并保证变幻莫测的事也能预测。他声称他的模型可以预测哪些电影会取得佳绩、哪些电影会砸锅。那是一桩诱人的提案。

这种可预测性是诱人的,因为它对好莱坞而言仍是难以捉摸的目标。如果过往的表现能代表成功值,那么投资者早就跑得不见人影了。然而在好莱坞,每个人都在海量的随机结果中寻找下一部轰动大片。莱恩.卡瓦纳就和前人一样,他的模拟法最终也步上失败的后尘,但这是在很多投资者竞相买进之后的事。

电影圈的人解释,根本无法预测哪部片会是卖座钜片或是超级烂片。每部电影都像是由数百个环节构成的小企业。管理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制作大量电影,大多数都赚不了钱,但会有几部片子一鸣惊人,赚得的利润再用来制作其他电影。对生意人来说,这是一种冒险方式,同时也明白点出,为何有这么多烂电影出现粗糙低劣的模仿情节,以至于票房一败涂地。每年都会有耗资数亿美元制作,但是臭名远播的超级大烂片,却也不乏根据出色剧本拍成的独立制片电影,只花千万美元却赚进三亿美元。

这种赌上全部的策略浪费大笔金钱、糟蹋人才。许多伟大的电影终告难产,但数十亿美元却被挥霍在观众一走出电影院就马上忘记的烂片上。

预测哪部电影受欢迎是一道特别棘手的风险问题。在大多数企业中,决策者可以仰赖过去的数据资料,为他们找出未来产出富有成效的投资。良好的风险评估需要涵盖兼备以下两点的数据资料:(一)显示与未来相关的往日教训;(二)预测某些往日成果比其他可能性更容易发生。电影制作的本质使它根本没有这两项商业数据。

更糟糕的是,电影制作是一场格外冒险的商业活动,如果谈成,需要大量但数年毫无所获的前期投资。电影制作公司为求降低财务风险,争相透过外部融资替他们承担风险。吸引这些投资者往往需要搭上流行风潮,不是签下超级巨星,就是寻找周边商品带来收益的潜力。但假设这些策略可以提高赚钱的机率好了,却也未必能增加电影大卖甚至是获利的机率。

资助电影的投资方通常持有股权,这代表他们可以在编剧、演员、导演、制作人员、剪接师都拿到薪水后,分享电影的利润。由于大多数电影的预期收益小于零,投资方肩负大部分的金融风险,却几乎没有报酬。投资方为了抵销这种风险,通常会一口气签下十几部候选作品的协议,但他们往往无法选择哪些电影可以列入交易片单。

这种发展听似匪夷所思,怎么会有人愿意同意这些条款?但投资电影是令人眉飞色舞、血脉贲张的大事,你一边可以和电影明星厮混,还可以参加电影首映会。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资深主管马修.利伯曼(Matthew Lieberman)表示,计画投资电影的客户往往是见多识广的投资人,他们被参加颁奖典礼或亲近名流这类好莱坞的诱惑遮蔽双眼,因而抢进自己在其他市场上永远不可能考虑的投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