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祖安文化”荼毒青少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指出要加大对“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何谓“祖安文化”?“祖安”本无文化可言。它是某款游戏中一座虚拟的“地下城”,这所残破不堪的“城市”缺乏道德与法律约束,“黑帮”冲突四起,不少玩家在这里一言不合便口吐脏话,以低俗鄙陋的语言攻击对方,这里甚至演化为对骂者的语言“竞技场”。这种“语言暴力”现象经一些网络自媒体传播、渲染、炒作甚至恶意曲解,渐渐“出圈”,扩张至视频网站、社交媒体,引发不少青少年效仿,在网络形成一股以“爆粗口”“出口成脏”为特征的风气,其中不乏一些中小学生。

  这种所谓的“祖安文化”,在追捧者看来,是“快意恩仇”的表现。其实,是对游戏环境、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的莫大污染。据报道,在某视频网站,以“祖安公主”“祖安民工”为标题的视频层出不穷,以嘲讽悲剧为乐,有的播放量上百万;在某些时事新闻下,不少被称为“祖安评论”的暴戾评论被顶上前排;“出口成脏”的“祖安老哥”“祖安女孩”在粉丝冲突中,则被视为伸张正义的“勇士”……“祖安文化”所到之处,颇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健康的网络语言反倒成稀缺品。

  更可怕的是,“祖安文化”会污染青少年对何谓文明、何谓文化的价值判断。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道德素养、文明程度的体现。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时期,他们的语言状况如何,会受制于周围人、周围环境的深远影响。一些青少年若长期浸淫于“祖安文化”,他们就会受到恶性熏陶与诱导,以说“祖安话”为酷,在认识不到“祖安文化”的粗鄙之下,将讲脏话变成无意识的行为习惯,甚至把这种语言暴力和戾气带到生活中。长此以往,他们对文明与文化的价值判断就会变得扭曲。

  在一些青少年在“祖安文化”中“快意恩仇”之时,另一些青少年却可能成为这种暴力文化的受害者。据报道,不少受“祖安文化”影响的青少年在线上“斗智斗勇”,互相比拼谁的“骂技”厉害,一些人“**骂赢了很有成就感”,而另一些不忍心大骂特骂,也不想以暴制暴,或者在骂战中败下阵来的人,听到同龄口中吐出的那些恶毒词汇,却感到无比难受。据报道,有的青少年在网上骂着骂着就急眼了,将他人的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查出,作为威胁手段,喊人去骚扰,或者恐吓、威胁。

  可见,大力治理“祖安文化”刻不容缓。一方面,家庭、学校及相关部门、媒体应加强引导青少年远离动辄“问候”别人祖上“安康”等网络社交行为,远离侮辱谩骂、人身攻击等语言暴力行为。不少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缺乏辨别和扬弃能力,为“好玩”和彰显个性而无意识跟风,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向他们剖析不良网络文化的危害,帮助他们培养分辨网络不良信息、自觉**网络恶俗文化的能力。同时,给孩子们建立一个愿意说出秘密甚至宣泄情绪的出口,而非只能躲在网络中“叛逆”。

  另一方面,铲除“祖安文化”等低俗文化的生存土壤。据报道,一些自媒体大量创作以“祖安文化”为主题的文字、视频,部分网络平台表明上在监管,背后却在放纵,甚至暗地包装、推广这类内容。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相关游戏、视频、直播等平台依法依规采取处罚措施。网络平台要积极承担自身责任,常态化设置“不说脏话、不学脏话”等提示,不断扩大屏蔽关键词的范围,防止“祖安人”出没,防止以“祖安文化”为主题的文字、视频出现。平台影响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何勇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