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勉一个人为人处世,在思想和行为里,他的内心要有仁爱、慈悲的心肠,事事要为他人着想,善良地关心爱护对方,为对方解决困难,乐善好施,不会作出不道德、伤害别人的不检行为,那样子的话,冥冥之中这善良的人是会获得庇佑,使他感到事事顺利如意。相反的,作恶为非,后果只由惶惶终日,得不到庇佑,干起事来举步维艰。所以,这意思是劝勉人们要善良。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玄奘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学习研究大小乘各种学说,十七年后载誉启程返回大唐,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也许是儿时受电视剧《西游记》的影响太深了,无论百度百科上怎么详细介绍玄奘法师的生平事迹,赞美其辉煌成就,只要一提到“三藏法师”这个名字,脑子里还是不自觉的会浮现出那个不辨是非、迂腐无能,处处需要孙悟空保护的那个和尚的形象。
现在看来《西游记》只能算作是一部历史名人恶搞同人剧,其中塑造的“唐僧”形象,绝不是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法师,
历史上的玄奘自幼聪慧过人,佛法悟性极强。出家后潜心研读佛经,在四处游历求学的过程中,深感流传翻译过来的经卷有所差异,理解不一,致使一些重要的佛学理论分歧极大,难以融合,于是便心生前往天竺求学之心。
《行者玄奘》便是居士昌如根据玄奘法师生平历史加上其大胆想象所著的一部传记小说。故事从玄奘幼年尚未出家时讲起,一直讲述致玄奘法师为求佛法私往天竺,行至河西这一段的经历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佛门弟子追求信念与勇气的旷世奇书,一段关于信仰的求真故事。作者将佛经佛法巧妙的融入书中,通过玄奘法师的成长经历向读者讲述出来,其中不乏诸多人生真谛,让人看过之后,感动之余犹有茅塞顿开之悟。
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段玄奘法师求取真经路上,在泰州一个不起眼的小庙中所讲的关于《佛陀七样布施法宝》的故事。
颜施、言施、眼施、心施、身施、座施、房施。
无论是谁,如果有了佛陀所说的这七种习惯,好运便会如影如行。
玄奘法师心存善念,一心西行求佛、,一生搜集佛经,传播佛法、讲学论道,成就其大功德。身为普通之人虽不能人人皆如玄奘一般,在弘扬佛法之事上取得巨大成就,成为至善之人。但时时心存善念之事还是人人皆能够做的到的。
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