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本新书是否值得我们来读?
我习惯于借助三个「过滤器」来帮助我从书海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
第一个「过滤器」,是目标。
读书,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你,好的书籍很像地图,能帮助我们更快更舒服的到达心中的目的地。可是地图不能代替你决定你想要去什么地方,你必须自己来确定你旅行的方向。
据说在中文图书市场,每年有30万种以上的新书出现,而一个人一年时间,能读一百本书,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说,市面上99%的书我们是不必读的,就算想读也读不过来。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的阅读就变成了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选择。我们必须要转变一个观念,就是从「由书到我」,变成「由我到书」。
先去审视你自身的需要,你想掌握哪些技能?你想了解哪些领域?你想解决哪些问题?以此来确定你要阅读的领域。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这样主动的搜寻书籍,从自身的需要选择书籍,找到的书籍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你提升和成长。
第二个「过滤器」,是信任。
面对一本新书,我们是陌生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上去找到我们信任的元素,来提升信任度。
对我来说,最容易提升信任度的关键元素有这些:
作者:如果之前看过这位作者其他的作品,感觉符合我的口味,那么对于他的新书,我也会多一份关注。
出版社:出版社代表着一本书的品牌和生产厂家,我们买一瓶矿泉水,买一包纸巾,都有看看生产厂家,对于书,自然也要多一点关注。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专精的领域,甚至于是自己的气质,如果你留心一下,你会发现自己在某个领域喜欢的书,往往都来自于同一家出版社。
大牛推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评价来帮助我做决策。如果我想要找到某个领域最好的书,我往往会先去寻找这个领域最有发言权、最值得信服的人,再借助他们的推荐来帮助我选择好书。优秀的人也往往是乐于分享的人,互联网让我们有了直接和他们交流的可能,或者至少去搜一下他推荐的书单。
豆瓣评分:豆瓣是我非常喜欢的书评网站,里边对于一本书的评价还是相对公允的,所以如果在几本书中拿捏不准时,我倾向于去看一眼评分,帮助我做决定。
第三个「过滤器」,是判断。
一本书能不能读下来,还需要自己有一个判断,面对一本新书,我会花五分钟的时间,使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推荐的「检视阅读」法,对这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检视阅读」法分成六步:
1.先看书名,有序言看序言
2.研究一下目录,了解书的结构
3.如果书中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5.挑一个和主题有关的篇章看一看
6.最后一步,东翻翻西翻翻,随意浏览一下。
通过这六步,我们就可以对一本书的主题、结构、风格都能有一个了解,接下来,你就更容易对于一本书有一个判断。
这就是我挑选书籍的三大「过滤器」,总结一下:
用目标确定读书的领域
用关键元素来建立对一本书的信任度
用检视阅读法对一本书进行判断
希望这三个「过滤器」能帮助你挑到适合自己的好书。
作者:陈章鱼。
公众号:章鱼读书。
世上难题千千万,我有书单作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