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第三段与一般传记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3
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关于屈原的部分,选入教材时略作删节。屈原其人其事,先秦史籍均未载;贾谊的《吊屈原赋》大概是目前所见第一篇与屈原有关的文章。至司马迁撰《史记》方为屈原专门作传,概述其生平事迹。我们现在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除了从其作品中管窥蠡测,基本是靠这篇传记。大概是因为贾谊与屈原皆怀才不遇,命运相似,贾谊又作过凭吊屈原的文章,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在一起作传。

司马迁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慷慨激愤,无以言表,但为创作《史记》只好忍辱含垢,苟且偷生。其人生命运与屈原类似,于是将其引为知音。他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众多贤圣事例,其中也提到屈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说法与此大同小异。)以屈原著《离骚》自况《史记》的撰写,因二者皆“意有所郁结”而成。正因为有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司马迁为屈原所作的这篇传记,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赞颂、同情、悲叹之情,与一般传记的客观实录、隐藏观点颇为不同,更像一篇怀人的散文;而且文章夹叙夹议,叙评结合,有些段落议论甚至超过叙事,更像一篇人物评传。

先看叙事方面。叙事是这篇文章的骨架,这是作为传记的内在规定性。文章按照事件顺序叙述了屈原一生的主要事迹,凸显其以爱国、志洁为核心的思想品质,抒发了作者对屈原热烈的赞颂之情。文章以概括性叙述为主,除倒数第3段外,较少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也没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间又大段叙述楚国日渐衰弱的历史事实,从侧面表现屈原的高瞻远瞩,凸显其与国家命运之息息相关。

屈原的一生,可概括为四个阶段:

一是“王甚任之”阶段。主要在第1段。屈原出身贵族,担任楚怀王左徒,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内图议国事,发布政令,在外接待宾客,外交诸侯,都能应付裕如,展现出超强的才干,因而深受楚王信任。这里既凸显其才华,也为下文张本。正因“博闻强志”,熟悉古史,故能撰述《离骚》,“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正因为“明于治乱”,故《离骚》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明了国家治乱规律,知忠奸之分,故能严明法度,举贤授能,且论断得当(文中叙述他的两次劝谏,均为的论);而一旦他被贬黜在外,无从“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则朝中奸邪群集,惑主乱政
第2个回答  2022-12-13
屈原列传第三段写了,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以及对离骚的高度评,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是由怨恨而产生,屈原列传第三段是对屈原的著作离骚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