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在经历中体悟,在苦难中获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人生需要自己实实在在的锤炼之后,得到的东西才足够真实,足够扎实,当自己的人生在经历过磨砺锤打之后,形成的心性才能足够沉稳。

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高的品行去驾驭一个东西时,那么这个东西得到也不是福气。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由外境而得者,有得仍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那真实的赵括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赵括虽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但是如果说他是草包,就有些过度抹黑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赵括说: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但是赵括运气不好,作为一个后起新秀,担任了这个倒霉角色。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赵括被换上去之后,他只能去迎战,如果和廉颇一样死守,那换他的意义在哪里?可见赵括之举也是形势所逼,更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客观来说,赵括之所以失败,根源就是缺乏实践的过程,他和同期的将军相比能力并不算差,只要多加磨练,以后也是一个打仗的好手,未来可能也是一代名将。

但是, 历史 向来就是成王败寇的规则,人只把赢家当做奉承的对象,更遗憾的是,赵括只是因为缺乏磨练的机会,又加上运气不好,最后背上了千古骂名。

所以不要埋怨人生有太多的嘈杂,经历绝对不是一件坏事,逆境与磨难都是锻炼人生的重要砥石。

只有踏踏实实地去经历,让人生慢慢地去感悟,每一个看似负面的苦难,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转化成风景呈现在你的面前,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如果你足够睿智与豁达,当你走过这一切之后,回头再去看,你会发现曾经走过的所有路都是一种收获,不管你当时经历的是什么。

可以说如果没有张良,或许就不会有了刘邦平定天下的成就,可见张良的成就也是常人所不能比的,但是张良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绝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后天经历逐渐锤炼的结果。

张良最初出生于贵族世家,他的祖父连任战国时期韩国的三朝宰相,他的父亲也是韩国二朝的宰相,到了张良的时候,韩国已经衰落,这种衰落让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的地位,所以心存家故亡国之恨得张良,就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就是刺秦。

很快,张良组织了一次刺杀行动,但是这次行动因为太过草率,却以失败告终,张良也在侥幸逃脱之下才得以保命,后来张良改名换姓藏了起来。

而张良在亡命天涯的时候遇到一位老者,授予他一本奇书,老者对他说:“若能读透此书,驰骋疆场不在话下”,而张良此时刚刚经历了刺秦失败,开始懂得痛定思痛,在失败中成长,在逃亡中反思。

借此机会,张良经历了十二年的时间学习兵法,加以磨练,也锤炼出一个更有智慧,处事更加沉稳的谋士,最后才得以成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豪侠谋士。

张良最后的结局是值得仰慕的,但是他所经历过的苦难以及锤炼,却是常人所不愿面对的。

可见人生始终是公平的,所有痛苦的经历都会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正是那一份经历给了一个人感悟智慧,体悟人生的机缘,如果没有之前的那一段人生,也不会有后来的张良。

所以不要逃避人生的什么事情,当你走过去了,经历了,也就参透了,最后收获的才是一个通透明了的自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