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左边虎牙的牙龈外侧上长了一块肉出来,呈红色状,易出血,没有任何疼痛的感觉,只是感觉有一块肉的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12-06
  这是牙龈瘤。最好去医院切除。

  病因病理
  牙龈瘤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增生物,还与内分泌有关,如妇女怀孕期间容易发生牙龈瘤,分娩后则牙龈瘤缩小或停止生长。根据病理组织结构不同,牙龈瘤可分为肉芽肿型、纤维型及血管型三类。肉芽肿型牙龈瘤主要由肉芽组织构成,表面呈红色或粉红色,易出血;纤维型牙龈瘤含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和纤维母细胞,表面光滑,颜色与正常牙龈颜色无大差别,不易出血;血管型牙龈瘤含血管特别多,极易出血,如妊娠性龈瘤。

  临床表现
  牙龈瘤以女性多见,青年及中年人发病较多。牙龈瘤多发生于唇颊侧的牙龈乳头部,双尖牙区最常见。肿块较局限,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肿块有的有蒂如息肉,有的无蒂,基底宽广。肿块一般生长缓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肿块长大可以遮盖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感染。肿块长大,可以破坏牙槽骨壁,致使牙松动、移位。

  诊断和鉴别
  (1)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前牙区唇颊侧牙龈。
  (2)纤维瘤型龈瘤:是真性肿瘤,初起于龈乳头,并向外生长,呈分叶状,表面光滑,质偏硬,灰白色,不易出血。多数不大,少数可增大覆盖牙齿咬合面,影响咀嚼,并出现创伤性溃疡。 (3)肉芽肿型肿瘤:与局部刺激如龈齿、残冠、残根、不良假牙、牙结石等有关。牙龈发生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质软,色红,易出血。
  (4)血管瘤型龈瘤:与内分泌有关,常见于妊娠期妇女,称为妊娠性龈瘤,质软,易出血。在妊娠期发展快,产后可消退。
  (5)牙龈瘤应与牙龈癌相鉴别。

  治疗
  (1)手术切除应包括齿槽突及受累牙齿的拔除,否则易致复发。
  (2)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假牙、残根、残冠:等。
  (3)妊娠性龈瘤如在产后仍不消退时可作手术切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