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数感”,即对数字的感觉,指一个人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能否灵活地拆分数字,估计数量,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理解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我们就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空盒子,想要收纳一些糖果时,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些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会不会装满?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再比如,生活中我们去计算18×5时,相信几乎没有人会去拿出纸、笔赶快列竖式。我们积累了多年的数感告诉我们,可以先把18看成20,算出20×5得100,当然5个18看做5个20,多出5个2,所以很快地用100-10得90。又或者有些人会关注到5的特殊性,2×5得10,而18恰好有9个2,这样18×5就变成了9×10,同样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方法是多样的,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快速有效地处理问题,我们实际上都运用了自己的数感。

      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运算在速度和准确率上差异非常大。有些孩子不需要特别多的练习,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而相反,还有一些孩子费了很大的劲练习却并没有很明显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早期数感的发展。如果不去培养他们的数感而是要求他们通过大量的训练死记硬背,这样只会事倍功半,使今后数学的学习越来越吃力。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孩子们早期数感的培养。

      那么数感如何培养呢?显然不是通过大量机械化的算式训练和考试,而是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去使用、理解数字和算法,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获得体验。例如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实物、图片,使物与数之间一一对应,建立联系,将生活中的物逐步抽象为图形、数字,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10以内的数与身边的实物数量结合起来。在认识更大的数,比如千、万时,我们显然无法一一对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些现实背景帮助孩子感受,如“我校约有学生1000名,升旗时全都集合在操场时,我们就感受了千。假如有10所这样的学校,会有多少学生?情境越是具体,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数的感受就越鲜活,在遇到相似的情境时,在头脑中就会有更具体的表象,帮助他们准确把握数的大小。在学习数量单位时,比如认识米,1块地板约长1米,7岁左右的儿童双臂伸直约1米,1个普通成年人的身高在1米-2米之间……1千米大概有多长,要步行多久;1千克大概有多重,能称多少个苹果等等。只有让学生多体验,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才可以很好地培养数感。在学习算法时,不要急于去练习竖式,过早地追求准确结果,而应注重学生对算式的理解,并能够结合实际对结果进行合理地估计,比如18加9一定比30小,1/2加3/8不够1……

      总之,数感的培养应尽可能渗透在日常的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拥有认识和解释现实事物的能力,学会“数学地”思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