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无理取闹”,看完妈妈们会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0-26

家长经常会发现孩子总是不分场合的哭闹,比如说前阵子,我的一个朋友带着她的小女儿出去旅游。她们逛商场的时候,小姑娘被一个粉粉嫩嫩的娃娃吸引住了,站在展台前,怎么也不肯走,非要妈妈买下来。我朋友一开始还和小孩子讲道理:家里已经有好几个娃娃了,再买就太浪费了。可是小姑娘听了之后却嚎啕大哭,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我朋友手足无措,只得买下来,带着孩子赶紧离开现场。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常见,孩子的任性,主要表现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得到满足,否则就大吵大闹,无论家长怎么劝说也不管用,难以克制自己。虽然说哭闹和撒娇是孩子的本性,但很多孩子把这个作为对待家长的武器,试图用来威胁父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很多家长这个时候会心疼孩子或者是为了息事宁人,妥协答应孩子的要求,或者是用暴力解决问题。但不恰当的解决方式,不仅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还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任性行为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尝试,目的就是为了让父母妥协,同意自己的要求,而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威胁。2-5岁的孩子正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他们对引起事件的原因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接受行为结果的支配。这阶段的儿童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但有果必有因,父母要是在孩子一次次的哭闹时,不断的妥协与退让,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任性能解决一切问题,未来在更多的事情上也会采用同样方式来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偏差行为。

其次,孩子无理取闹,本质是呼唤父母的关注,期待父母真诚的反馈。孩子的每一次无理取闹,其实都可以成为一次成长。如果家长对孩子置之不理,任由孩子哭,那么孩子内心就会感到害怕,有被抛弃的感觉。因此,父母需要用坦诚、尊重的话语替代指责,孩子内心需要爱的诉求就会被满足,比如孩子就是不吃晚饭,家长说半天才吃一口,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不吃,之后觉得饿的话也不可以吃零食,妈妈在这里等你吃完。”等孩子吃完后,给予孩子肯定“原来我家宝贝自己吃饭这么快呀”,孩子们就不再觉得无理取闹的方式管用了。

最后,关注却不轻易妥协,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家长要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并坚定地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其实,孩子想要达到某个目的的时候,一开始只是想简单平和的告诉父母她的想法,但有时家长会觉得孩子们的要求很无理取闹,从而忽视孩子的内心诉求。家长应当耐心的引导孩子,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感,遇到问题时正确的引导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并且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有了安全感,就不会采用无理取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无理取闹不是大事,但家长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回应孩子,让孩子感到家长不是没有理由的拒绝自己,渐渐的,孩子也会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诉求。这样的话,家长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叛逆期。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欢迎关注订阅(我还有同名公众号哦)~
您的点赞是对我最高的赞赏
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书写粗心、计算马虎、写作业拖拉、成绩上不去....等一切关于学习、成长过程中问题,私信我,有问必答~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