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皮尔斯定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皮尔斯定理:意识到无知,是知道的开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林肯说:每个人都可能做我的教师;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古训:人贵有自知之明。

谦虚是一种态度,不能只流于表面,而是应该发自内心。在不断地自省中对自己进行“更新迭代”,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而这一切的开始,都源于对“自我”的认识。今天开始阅读《墨菲定律》,皮尔斯定理是这本书列举的第一条定理。文章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和古训,来为读者说明“自知”和“无知”的重要性。

人活于世,是在不同角色之间来回转换的。很多人曾经说过这是一种“扮演”,而我认为实则不然。“演”则非真,而我们在这个世上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真实的,所以也是要经得起推敲的。对于自己每个角色都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自我追求,这才能活得明白一些。怎么做好自己其实也就是等同于自己怎么做好这些角色,而其中最核心的一个理念则是要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皮尔斯定理所要表达的也正是指我们对自我认知最重要的一个点之一:无知的自己。始终保持谦虚,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永远地保持活力,才能永远地不断拥有学习的向上的动力。

现在的自己,是知道自己很差劲的,但是却不敢直面自己的无知。导致不敢直面自己问题的根本,我认为是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惰性产生的快乐”,二是因为“被消费的注意力”,三是“缺失的目标感”。结合皮尔斯定理和对自我的思考,今天先说一下第一个原因:惰性产生的快乐

惰性产生的快乐

人生而好惰。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得舒服惬意一些,这也是现行的及时享乐主义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是绝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是习惯性给自己找各种不想努力的理由去掩盖自己实际上懒惰的性子,从而把自己沉浸在各种表面的快乐里面。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忘了,快乐其实是有两种的。一种是无意义的快乐,一种是有意义的快乐。

这里引用一下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彭凯平说的一段话:快乐和幸福还是不一样的,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加上了一条有意义感。它产生的神经的、生理的、行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快感基本上来自于我们神经化学递质的影响作用,包括多巴胺、催产素、内酚酞、血清素,都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感觉,但是意义感是我们大脑前额叶的灵性、悟性、感性、德性,它是需要对这种快乐感进行一个评价的。一个大胖子,吃着美味佳肴肯定很快乐,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是200多斤了,他肯定就不幸福了啊。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做爱的时候很快乐,但是突然发现外面太太在敲门,那个意义感就没有了嘛。我们是人不是畜生,不是简单的享乐,这个是人的特性。

彭教授这段话里面说到的无意义的快乐,正是是现实生活中无数人趋之若鹜所追求的享乐主义中的“乐”。因为这种乐来得比较容易一些,比较简单一些,所以哪怕这种快乐是短暂性的,人们也会去追求它。而与之相反的则是长久性的、有意义的、真正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专属于人的快乐,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的。当人们知道幸福的真实存在,才能真正地避开那些陷阱,才可以开始避免自己被惰性主宰了自己的人生。

生活是我们自己的,把生活过成什么样子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造就的真实模样。非常喜欢彭凯平教授说的一句话:工作永远是为了生活,而不是生活就是为了工作。我们大多数人也正是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才会努力工作。我们既不能是畜生,只顾着享受表面的快乐,同时也不愿成为机器,只会无止境的工作。只有在夹缝中找寻到自己独特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到幸福。所以我从今天开始,选择正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并时刻提醒自己是无知的,以空杯心态去迎接新的每一天,每一天都是活力满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