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英国作曲家威廉·沃尔顿介绍!!!高分!!!

如题。高分!越详细越好!若有满意答案还会追加悬赏分!
最好是中文的,法文也可以,如果是英文的拜托能不能帮忙翻译一下?谢谢!

第1个回答  2009-10-16
中文名称: 威廉·沃尔顿
外文名: William Walton
性别: 男
生卒年: 1902—1983
国别: 英国
代表作
作品: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主题词或关键词: 作曲家 沃尔顿
栏目关键词: 作曲家

威廉·沃尔顿(William Walton,1902—1983年),英国作曲家。1902年8月29日生于兰开夏郡的奥尔德姆,1983年3月8日卒于伊斯基亚岛。1912年入牛津大教堂合唱学院,主要依靠自学掌握了作曲理论。他的音乐继承了浪漫主义传统,同时吸取各种现代手法。早期作品如《门面》(1922)、为英国女作家E.西特韦尔的诗歌作朗诵配乐(后改编成两首管弦乐组曲)以及管弦乐序曲《朴次茅斯角》(1925)等,受到音乐界好评。从20年代末创作《中提琴协奏曲》开始,风格日趋成熟,长于抒情、幽默,技巧熟练。特别是30年代的几部作品,如清唱剧《伯沙撒王的宴会》(1931,歌词内容选自《圣经》)、《第一交响曲》(1935)、《小提琴协奏曲》(1939)等,进一步确立了他作为英国重要作曲家的地位。40年代以后,创作数量不多,重要作品有歌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1954)、《大提琴协奏曲》(1956)、《第二交响曲》(1960)等。此外,他为电影谱写的音乐,如根据莎士比亚原著改编的《亨利五世》(1944)、《哈姆雷特》(1947)等,亦获得很大成功。

威廉·特纳·沃尔顿爵士,OM(英文:Sir William Turner Walton,1902年3月29日-1983年3月8日),英国作曲家、指挥家。生于兰开夏郡奥尔德姆(今属大曼彻斯特郡)。少年时代进入牛津大教堂合唱团,青年时代曾在伦敦爵士乐俱乐部弹奏钢琴,同时进行创作。他的音乐创作基本上是靠自学的。其风格深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影响。他的成名作品是为诗人伊迪丝·西特韦尔(Edith Sitwell)的诗歌《门面》(Façade)谱写的背景音乐。[1]

[编辑] 音乐
沃尔顿早期的作品(如《门面》)比较激进,但是不久之后他的风格趋向保守,尤其是他的电影配乐和皇家仪式音乐,充满了埃尔加特色的贵族风范。其中包括1931年他根据圣经但以理书部份内容而创作的清唱剧《伯沙撒王的宴会》,此曲亦成为他继《门面》后另一首为世人所认识的作品。及后他同时有份参电影配乐,最有名的包括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哈姆雷特》的配乐。劳伦斯·奥利维尔是他的重要合作伙伴。他的两部交响曲是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作品。他为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各写了一部协奏曲。

沃尔顿晚年主要是为其早期作品进行修改或重新配器。他曾多次尝试为指挥家普列文谱写第三交响曲,但最后都放弃。在世时,他对指责他的音乐过于保守及不合时宜的评论而耿耿于怀。但他死后,人们重新评价他的音乐,认为他的音乐表露强烈但吸引人的个人主义色彩。

这些全都是我在各各网站上找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O(∩_∩)O~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16
英文名 William Turner Walton
国别 英国
出生日期 1902年3月29日
出生地 大曼彻斯特郡奥尔德姆
逝世日期 1983年3月8日
逝世地 意大利伊斯基亚岛
所属时期 20世纪
擅长类型 管弦乐,协奏曲,合唱,室内乐,电影配乐
代表作 配乐表演《门面》,两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协奏曲各一,加冕进行曲《至尊的王冠》,清唱剧《伯沙撒王的宴会》,电影配乐《少数中的第一个》(《喷火战机》)《亨利五世》《哈姆雷特》

威廉•特纳•沃尔顿爵士,1902年3月29日-1983年3月8日,英国作曲家、指挥家。生于兰开夏郡奥尔德姆(今属大曼彻斯特郡)。少年时代进入牛津大教堂合唱团,青年时代曾在伦敦爵士乐俱乐部弹奏钢琴,同时进行创作。他的音乐创作基本上是靠自学的。其风格深受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影响。他的成名作品是为诗人伊迪丝•西特韦尔(Edith Sitwell)的诗歌《门面》(Façade)谱写的背景音乐。

沃尔顿早期的作品(如《门面》)比较激进,但是不久之后他的风格趋向保守,尤其是他的电影配乐和皇家仪式音乐,充满了埃尔加特色的贵族风范。其中包括1931年他根据圣经但以理书部份内容而创作的清唱剧《伯沙撒王的宴会》,此曲亦成为他继《门面》后另一首为世人所认识的作品。及后他同时有份参电影配乐,最有名的包括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哈姆雷特》的配乐。劳伦斯•奥利维尔是他的重要合作伙伴。他的两部交响曲是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作品。他为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各写了一部协奏曲。

沃尔顿晚年主要是为其早期作品进行修改或重新配器。他曾多次尝试为指挥家普列文谱写第三交响曲,但最后都放弃。在世时,他对指责他的音乐过于保守及不合时宜的评论而耿耿于怀。但他死后,人们重新评价他的音乐,认为他的音乐表露强烈但吸引人的个人主义色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