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得出哪些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3-12
这要求我们需合理运用先进科技对复杂需求进行理性分析,在最大限度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降低建筑基础能耗,提高设备节能效率,实现建筑性能的绿色,提升建筑质量、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有机统筹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平衡。
概括起来,这种绿色发展需要我们将原有的过程和措施导向转变为目标和效果导向,并积极创造建筑的先天绿色基因。在此前提下的建筑工业化发展需遵循以下逻辑,即:①策略大于指标;②先天优于后天;③内在优于外在;④系统优于片段。
05|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建议
在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各项不足后,仲继寿表示,我国推广建筑工业化,有其政策环境及市场机制的特殊性。要做好装配式建筑,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肯定市场的主体地位,这对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①完善评价标准,推行通用建筑体系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化率”和“装配化率”评价指标应与工业化通用建筑体系匹配,走出装配化就是建筑工业化的误区。国家应在顶层规划层面推行通用建筑体系,建立基于规格化的建筑制品目录,统一接口标准,促进规格化建筑制品的生产和流通。
②采用适宜的装配式结构,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
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考虑,从耐久性及适应性的角度来看,我国应发展装配式框架结构,并通过成品住房交付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
③重视装配式建筑的运行维护,提高使用寿命
这一点上,BIM技术不能仅仅作为三维建模工具,更应作为实现集成设计、智能制造、虚拟建造和智慧运营的基本工具。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推广建筑产品说明书制度,建立基于BIM技术的产品信息溯源体系和产品数据库。对装配式住宅,推行住宅支撑体和填充体分离技术,完善装配式装修制品体系,提高业主的居住体验和住宅的实际使用寿命。
④推行成品住房交付方式,建立建筑产品责任人制度
积极学习制造业及汽车产业经验,推行成品住房交付方式,建立适应企业主体地位的管理机制,实现建筑产品单一责任主体负责制,提供专业化的维修服务,通过市场机制提高成品建筑质量。
⑤加强正确的市场导向,避免新的产能过剩
建筑工业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和发展目标,避免新的产能过剩,以实现建筑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
此次仲继寿秘书长的专题讲座,使我们对目前国内建筑工业化发展问题,特别是对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实际运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回顾改革开发近四十年的时间,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进程始终处于不断加快的进程中。随着大型装备生产能力与建造技术的渐趋成熟,国务院于2016年正式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目标,即建筑业的手工操作被工业化集成建造所取代,通过工厂化的生产操作将质量通病降至最低,运用精细化工业生产来避免手工误差,使我国建筑业真正进入可质量回溯、可规模化控制的时代。应该说,建筑业的现代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升已初步实现,作为建筑业从业人员,我们有理由为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感到欣喜,但也需要正视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更加艰巨的考验。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