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分析对白的精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天才少女》是2017年上映的新片,导演是马克·韦布,曾经执导新版“蜘蛛侠”,第一部剧情长片是《和莎莫的500天》,如果说导演够范的话,演员则更为出色,大叔与小萝莉组合,大叔是“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扮演舅舅弗兰克,小萝莉是麦肯娜·格瑞丝,扮演美队七岁的外甥女玛丽。

这样高颜值超温暖的大叔萝莉组合本够吸引眼球,更抵挡不住的是,七岁的小萝莉还是数学天才,七岁就可以看懂世界难题的那种天才。

对于这样一个超级无敌的组合,那故事是关于哪方面的呢?

《天才少女》讲述的是小天才玛丽的妈妈自杀后,舅舅弗兰克领养了玛丽,七年后,外婆发现玛丽是数学天才,极力争夺监护权。

影片着重讨论的是两种教育观念的冲突,该如何对待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

舅舅力主把她当成普通人培养,因为有前车之鉴——玛丽妈妈黛安的悲剧,外婆主张上帝赋予这种天才,就不能浪费,解世界难题,为世界做贡献。

很治愈很温暖的片子,又能给人以思考,值得一看。

关于教育观念的思考,见仁见智各有见解,我不予评价。

这部影片的出彩,除了精湛的演技,还有精彩的剧本。本文从剧本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好的剧本,必定具备一条强劲有力的戏剧性动作线。它从引发事件开始,向前推进,逐步向前直到结局。它具有方向性,所有的人物设置、背景构建、对白设计、人物行为,都为这个结局服务。

剧本的分析点很多,本文仅从人物对白出发,分析对白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

以下有剧透。

《天才少女》里的对白是极富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白在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导演也给予对白足够的注意力,舅舅弗兰克时不时冒一句拉丁语出来,画面未切换前先有声音进入。

影片的开场就以舅舅与玛丽的对话进入。

开场戏。场景,小区里的街道,前景是一幢绿墙斜坡顶房子,舅舅的人影还未看到,声音已进入:“嘿,快点快点,让我看看。”字幕还在滑动,导演的名字还未淡去,玛丽的声音又响起:“不行。”

镜头切入房子内部,舅舅弗兰克在敲房门,继续说话:“来吧,我给你做了特别的早餐。”玛丽在门内,以鄙视的声音说:“你不会做饭。”重音落在“不会”上。

然后,玛丽穿着有黑白星星的红裙子走出来,舅舅说:“你真漂亮。”玛丽不屑一顾地说:“我看起来就像个迪士尼的卡通角色。”

很有意思的大叔萝莉组合,早上还未见面就开始斗嘴,而且明显超酷的舅舅处于下风,竟被更酷的外甥女抵得无话可说。

这段对话揭示了很多信息,玛丽和舅舅的亲密无间,玛丽的独立有主见,她并不喜欢自己的可爱形象,也表现了舅舅的耐心与爱心,总是想着法子夸小女孩……还有舅舅都不会做饭,看来这个家里没有舅妈。

然后,接下来的早餐时间,舅舅和外甥女有更多的对话,信息也就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这是玛丽第一天上学,玛丽不喜欢上学,以前都是舅舅弗兰克在家里教她,舅舅已经教了所有自己会的,还有,弗兰克的工作是修船,家里还有一只独眼猫弗雷德。

舅舅一句“没完没了”的拉丁语出来,玛丽不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舅舅借此机会治了玛丽:“你不知道吗?看来有人需要去上学。”

舅舅弗兰克和外甥女玛丽在一起的对话有很多,但是每一段都有其意义,要么是揭示人物信息,要么是推动故事发展。

第二段弗兰克与玛丽的对话,是玛丽对校长嚷嚷后,被弗兰克从学校接出来,带到了正在工作的船上。

这段对话,揭示了玛丽和弗兰克对待上学的不同态度,也体现了弗兰克尊重玛丽想法的同时,也会直接指出玛丽的行为不对之处,而玛丽这个天才少女,有自己的主见,但也会为自己没有兑现好好上学的承诺而觉得抱歉。

玛丽和弗兰克之间,一直有很好的良性的沟通,这是两个人保持亲密关系最重要的部分。

在沙滩上,玛丽说着对弗雷德的观察,“它很有爱心”。当玛丽能观察到一只猫的爱心,一方面说明她的观察很仔细,也说明她喜欢有爱心的动物和人。当她坐在舅舅腿上,问:“妈妈会想让我去上学吗?”舅舅回答:“我说不好,但我跟你说,她会想让你交些朋友的。”舅舅时刻不忘对玛丽的人生教育,而且总是用玛丽能接受的方式。

夕阳下的大叔萝莉,成为片中最美的风景,橙红色的天幕,鹅黄色的太阳西沉至半球形,玛丽和舅舅的黑色剪影,整个构图美轮美奂,要说些什么才能不负这美景?

玛丽总是先发话的那一个:“上帝真的存在吗?”这真是一个大难题,要说不存在,还是存在,好像都不是很好的回答方式,且看舅舅怎样应对:“我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我有个想法,但那是我的想法,可能是错的,所以我为什么要毁了你的呢?用你的脑袋好好想想。”

这里的台词,起揭示人物和人物关系的作用。

清晨,玛丽在自己家里撞见老师后,舅舅和玛丽的谈话,则将故事推向前发展。舅舅进一步思考这样的环境是否真的适合玛丽,玛丽也对舅舅有一点点的愧疚心理。为舅舅后来接受庭外调解,埋下情感伏笔。

医院里,舅舅带着玛丽观察婴儿的出生,将玛丽从对父亲的怨恨情绪中走出来,也让玛丽认识到自己给家人带来的快乐。此处对白,旨在于描述舅舅对玛丽正确的教育方式。

玛丽被送到寄养家庭,与弗兰克的几次对话,都让人泪崩,简短而重复的对话,说明着彼此内心的思念,推动着故事继续向前发展,走向最后的结局。

弗兰克与邦妮的对话。

第一次是认识,弗兰克接走玛丽时,邦妮追出来和弗兰克简单聊了几句。这次对话,只是推动人物的介绍。

第二次是在酒吧里深谈,邦妮在这里充当着观众的代言人,问询关于玛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事情。毕竟弗兰克不能自话自说,如果采用旁白介绍玛丽背景,又有些单调,所以引入邦妮这个人物,是很好的剧情推动方式。

再一次的交谈,在酒吧,借喝酒玩真心话大冒险,邦妮问:“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弗兰克回答:“我最大的恐惧是我会毁掉玛丽的人生。”

邦妮一直在帮观众现场采访弗兰克 ,最明显的还在于船上的那一场,那时玛丽已在寄养家庭,弗兰克对邦妮说明着自己对妹妹黛安的愧疚,也说出自己内心对玛丽的真正打算,并以一句粗话作结:“我竟然他妈的当了个英雄。”

玛丽和外婆的对话。

两个人在一起只有一次,外婆把玛丽接到波士顿住了两天,由此产生了两次对话。

第一次是一起看影集时,玛丽问,外婆答,外婆年轻时的故事得以重现,妈妈以前和外婆的关系也有了正面的说明,为最后外婆看到女儿手稿时的泪奔,打下了感情基础。

第二次对话发生在大学的光荣榜前。外婆和玛丽,互相有问有答,表示着外婆的理想,妈妈的理想,玛丽的理想。 鉴于妈妈是一个不在场的人,不能活过来表述自己,所以采用这样一种表述方法,倒也觉得有用有效。

法庭上的对话。

对这部97分钟的影片来说,法庭上的交锋,从30分钟开始,到73分钟时结束,占了影片近二分之一的时间。法庭与生活交织, 对话呈现了玛丽完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景象。

法庭上弗兰克语言很少,总是由律师代为发言,外婆是进攻者,详细又强势地讲述着黛安的成长过程,以及对玛丽的未来构想,从中,观众也可以窥见玛丽如果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的场景。

关于教育观念的冲突,也在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弗兰克说:“黛安想让玛丽做一个孩子,她想玛丽能有生活,能有朋友,能玩,能开心。”

外婆说:“黛安跟普通人不一样,她不同寻常……我对她的责任不止母女这么简单,让人类进步的伟大发现,都出自极少数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文明。”

本片中的对白是如此重要,每次对话,都有其特殊的使命,编剧有没有想另外一种可能,采用行动和画面来代替其中一些对白呢?不得而知。也许那样更丰富?谁知道呢?

当说到影片的声音,音乐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延续对白的风格,本片的音乐也是对剧情的进一步阐述,不管是玛丽弹跳到弗兰克身上时唱的儿歌“加油,弗雷德”,还是弗兰克带玛丽驾船游玩时的歌声“我听风吹过,听我的心灵之风吹过……”,或者,送走玛丽后的悲伤音乐“美丽的小鸟飞走了……”,抑或,片尾曲“清新的微风吹拂过街道,寒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每一句歌词都有其意义,正如每一句对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