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不想讲话的时刻,给他充足的时间调整心情,打开他们的封闭心房。
孩子之所以躲著不和爸爸对话,是因为之前的对话经验留下不好的印象。若想要打开孩子的心扉,应该耐心等候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跟你聊天。孩子若心生畏惧,亲子对话恐怕更难以进行。那么,我们该如何接近不愿对话的孩子呢?
首先你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借此传达你的忧心。接着,请用「你最近看起来闷闷不乐的,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爸爸很担心呢!」的方式展开对话。就算孩子不愿回答,也千万不要责备或是强迫他。
责骂孩子:「你就是不要和爸爸说话就对了?你不讲话可以,但别给我摆臭脸。一整天臭著一张脸,谁看了舒服?」或是冷言冷语:「不想讲话就算了。」这样都是不好的应对方式。
你需要的是尊重孩子不想讲话的意愿,退一步告诉他:「等你想讲的时候,随时都可以跟爸爸说。爸爸会一直等你回答。如果需要我帮忙,随时告诉我。爸爸等你。」你的等待可以让孩子领会爸爸的心意,也给他充足的时间去调整心情。
和孩子讲话时,可以边听边给予回应:「喔!这样啊!」、「原来如此!」、「嗯!」或是点头等等。这些反应能传达出爸爸的关心与爱,孩子也认为你很认真在听他说话而感到安心。对话结束的时候,请感谢孩子愿意对你敞开心房,告诉他:「爸爸之前都不知道你发生了这些事,你愿意和我分享,爸爸觉得很高兴,谢谢你。」
就算听了孩子的心事后发现事情原来非常严重,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安或愤怒的情绪。因为要是你情绪受影响,孩子的心就会再度封闭起来。尝试让不愿讲话的孩子开口时,必须给他时间,耐心等待,并且小心别再让孩子封闭心房。
根据心理学家过去二十年的研究发现,孩子之所以不愿和爸爸对话,是因为爸爸不自觉脱口而出的惯用口吻使孩子产生了负面的记忆。爸爸惯用的指示、强迫或命令语气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下表列出了会使孩子封闭心房的言语范例,请检视自己是否曾这样对孩子说话吧!
指示或命令的语气会让孩子受到压抑且失去个人特质。当孩子不断接收到指示、强迫、命令的语言时,他便察觉到自己原来是无能的,往往采取反抗而非改正自己的行为。而警告或威胁通常是命令无效后用来再度强烈表达的语气,这种语气会把孩子逼进死巷、更加不安。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孩子本来应该和爸爸亲密,却因为这些言语而对爸爸产生抵抗和敌意。
【大田出版社】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跟自己的孩子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