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6-10
一、对本次授课内容的观点梳理:
柏拉图:回归灵魂世界的渴望
柏拉图学院
永远的真善美
理型的世界
真正的知识
不朽的灵魂
走出黑暗的洞穴
哲学之国
少校的小木屋:镜中的女孩双眼眨了一眨
一探究竟
解释
思索
亚里士多德:一位希望澄清我们观念的严谨的逻辑学家
没有天生的概念
一件事物的形式乃是它的特征
目的因
逻辑
自然的层级
伦理学
政治学
对女人的看法
二、在啃读中的疑问:
三、对于课前问题的思考:
1.柏拉图的理型是否是一个非实物但具体的形象?柏拉图说“学习就是回忆”,该怎么理解?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被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对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图的结论是: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的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从上述可知,柏拉图的理型是一个非实物但具体的形象。
2.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柏拉图的“理型”是什么关系?
3.物与形式,物与理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你赞同谁,为什么?
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的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柏拉图的理型是一个非实物但具体的形象。柏拉图太过沉迷于那些永恒的形式(或“理型”),却很少注意到自然界的变化。夸张地说,柏拉图无视于感官世界的存在,也无视于我们在周遭所见的一切事物。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相反,他对自然界的变化感兴趣,倾全力研究青蛙与鱼、白头翁与罂粟等事物。亚里士多德认为实在界乃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质料”总是可能实现成某一特定的“形式”,总是致力于实现一种内在的可能性。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
基于以上理解,我个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