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高职旅游专业历史课堂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届时,预计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可达2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游客市场总量可达30亿人次。

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约为600万人,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这样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人以上,平均每年需求约40万人。

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扩大及对旅游就业的强劲拉动使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要满足这样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庞大的产业的需求,关键是加强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的大众旅游始于1978年,旅游教育也随之起步,目前已走过30年的历史。

在这30年里,我国的旅游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单到全的快速发展过程。

从结构上看,已基本形成了由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和中职生这样四个层次组成的金字塔式结构,培养了大批旅游专业人才。

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有开设旅游类本科专业的高校440所,专业点数455个;共有招收高职高专教育旅游类专业的院校892所,招生专业点1532个。

可以说,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已逐渐突起,并成为我国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显示目前旅游业最为缺乏的人才,一类是从事旅游管理与策划的高层次人才;另一类就是从事旅游实务操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后者正是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特点的目标群。

至今为止,各类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已经基本取得共识,即重点培养21世纪旅游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能够从事旅 *** 业基层管理部门和各类旅游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这种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制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提供了总纲,也就是说,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

一、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旅游专业基本上是在传统学科专业,如工商管理、外语、历史、地理、中文等“母体专业”中脱胎出来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实际上严重背离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置结构学科化

课程设置多沿用传统学科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结构,主要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表现在教学中,则强调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中心,忽视实践教学,造成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理论知识方面比不上研究生和本科生,实践技能水平比不上中职生的尴尬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具有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很多高职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是建立在深入企业展开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旅 *** 业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和调研,更不是按照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和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开设课程。

往往是主观认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于是就罗列、堆砌一些课程或者照抄照搬其他院校课程设置,从而导致课程设置科目众多且混杂无序,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出现。

3、实践课程设置形式化,在课程设置中缺乏独立的课程体系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一直被作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形式化明显,突出表现在不成体系、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例如,整个课程设置中仅列有“顶岗实习”一项内容。

可喜的是,目前很多高职旅游专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摸索并逐步建立实践课程体系。

但是,即使在那些实践课程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的高职院校中,还是存在实践课程形式化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实践课程开设但无法开出或实践课教授的技能达不到行业标准。

4、教材混杂且职业特色不明显,地方性特色教材编写滞后

高职旅游专业教材多而杂,多脱胎于传统学科,依然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翻版”,例如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财务、旅游公共关系等教材都是把旅游的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知识编在一起,依然沿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体系、内容、结构,不能满足旅 *** 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一部分教材标明是高职高专教材,其编写体系、内容、结构虽具有高职高专特点,但是由于编写者缺乏行业实践或行业管理经验,往往是脱离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要,实用性差。

还存在若干教材中的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例如《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几门课程中都能发现很多重复内容。

此外,旅游业是地域性极强的行业,其专业教学必须具有地域性,当前地方性旅游教材的欠缺严重影响了本土化人才的培养。

例如,在内蒙古地区,目前还没有出版关于地方旅游知识的系列教材,如内蒙古旅游地理、内蒙古历史文化、内蒙古民俗、内蒙古旅游景区景点等教材,导致现在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上述课程,其讲授内容大多都是任课教师的零散收集和整理而成的,没办法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

二、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实现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对课程设置作根本性的变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打破学科型课程结构,建立职业化课程结构

打破学科课程体系,用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即建立符合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化课程体系。

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其中公共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必修课(应划分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通用的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选修课应该在行业工作岗位细分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以模块化的形式来精心设课,重在深化和拓展学生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

任选课集中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打破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倾向,压减和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使其必须和够用即可,重点强化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达到1:1,从而建立起职业化的课程结构。

2、在广泛开展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来设置课程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在积极深入企业开展广泛的行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与旅 *** 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的广泛交流,分析和调研旅 *** 业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群,明确各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依此来开发和设计专业课程。

由于旅 *** 业发展飞速、竞争日益激烈,人才需求日新月异,因此,要求旅游专业主管领导和各教研室主任每年必须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旅 *** 业职业岗位及职业岗位群的变化,了解各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置改革。

也就是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

3、重视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和实训课程)设置,构建实践教学的完整体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设置实践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并设置相应学分,同时明确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写实践课程的指导书、实习实训教案、规定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

尤其注意的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一定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列出时间去执行,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该由旅 *** 业认知实习(包括邀请专家和企业相关管理人才进校讲座、学生深入旅 *** 业实地参观和考察、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旅游线路等实践形式)、旅游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可采取课堂上分散进行或课外分散实践的形式)、旅游线路训练、旅 *** 业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易到难、由零到整,逐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毕业时实现零距离就业。

4、增设区域特色课程,开发地方特色教材

高职旅游教育培养的人才多是服务于地方旅 *** 业,例如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就是向内蒙古及周边地区输送一线旅游服务人员和旅游基层管理人员。

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时要增设符合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和反映地方或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课程,即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开设了内蒙古旅游地理、内蒙古景区景点知识与讲解、内蒙古民俗、蒙古族餐饮文化与礼仪等课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地区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人才的区域适应性。

此外,在开设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的同时,高职旅游院校应该联合相关地区的各类旅游院校、旅 *** 业专家、地区知名人士等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以满足课程设置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区域旅游知识的需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