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保护桩头规范留置高度及规范名称,越详细越好,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3

混凝土灌注桩保护桩头规范留置高度及规范名称,越详细越好,谢谢

这个好说,就是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02里面就有
混凝土灌注桩的规范要求是0.5m高
但是实际施工中,一般如人工挖孔桩等干作业桩基,通常控制在20cm上下
因为桩头质量比较容易保证,没必要留那么高
而如水下灌注桩,如采用泥浆护壁的一些桩型,则要按规定留保护桩头,因为桩头质量相对来说不容易保证
这些都是实际经验的数据,还没有总结过理论根据
如果需要这个规范我可以发给你一份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主筋间距有无规范规定?

有的。
主筋间距大小的规定:
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8根12mm;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不应小于6根10mm;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
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中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试块留置规范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话问题让我一头雾水!
试块的制作应从商品砼运输车的中间1/3的砼里取样。
国标地基验收规范要求留置数量是一根桩一组
行标桩基技术规范要求留置数量是一个台班一组

混凝土灌注桩桩位出现偏差大于规范后怎么办

增加承台钢筋的办法处理,不同的情况处理起来方法也不同,一般偏的不大可以采取加大承台、是多桩承台下的桩还是单桩承台下的那要看偏多少,如果偏差太大就只好补桩了。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直接在现场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安放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
1、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施工噪声和震动要小的多;
2、能建造比预制桩的直径大的多的桩;
3、在各种地基上均可使用;
4、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
5、因混凝土是在泥水中灌注的,因此混凝土质量较难控制。

混凝土维护桩试块留置哪个规范有

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

混凝土桩头清理规范

不能距地面!一般是嵌入承台50mm(承压性);或者100~200mm(抗拔性)嵌入承台的钢筋要求也不一样。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孔底是否留保护层

孔底要做垫层的,就相当于是保护层了

要留的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版,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4。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钢筋保护层指的是受力主筋的保护层即主筋的外皮到砼外边的尺寸! 具体看一查看平法图籍03G101-1中33页规定,板、墙、壳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最 小厚度表中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于15mm。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应具体如何施工(现实施工,不要规范)

钻孔施工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桩位准确无误。在钻孔方法上,根据本工程桩基础为嵌岩桩,优先采用冲击成孔法。在钻孔过程中始终严格控制和保持孔内水头,高出地下水位或施工水位2m以上,以保持孔壁稳固。
冲击成孔注意事项:
a、开钻前,向护筒内注满水,用冲击锤小冲程(1.0-1.5m)反复冲击造浆,必要时添加黄土或膨润土造浆,待护筒内泥浆保持一定浓度后开钻;
b、正常钻进时要注意及时松放钢丝绳的长度。
c、不同土质采用不同的冲程和泥浆,最大冲程不超过6m;
d、成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孔内有无异常情况,钻架有无倾斜,各部连接是否松动;
e、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对孔底岩样、孔径、孔深进行自检,合格后进行清孔,以确保孔底沉淀、泥浆指针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f、岩层中钻进时,尽量提高孔底的泥浆比重和额度,使孔底泥浆由一般的钻渣托浮力变为握裹力,使钻头冲击下的岩块裹于泥浆中,以减少岩石的重复破碎。施工中反复投粘土、冲击和掏渣,以提高钻进速度。水头控制一般以高出地下水位或河面1.5m左右为宜。采用及时补浆、抽浆、掏渣的办法始终保持与孔外水面有1.5m的固定高差,以保证孔内水压的稳定和孔壁的安全。
(3)钢筋笼制安
清孔完毕,经检查孔深、孔径和竖直度检查符合要求后,即进行钢筋笼施工。
钢筋笼在岸上集中分节预制,设专人负责,确保钢筋骨架的几何尺寸和绑扎质量。为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变形,钢筋笼内用十字支撑加固。钢筋笼用吊车吊入孔内,在孔口对焊接长,并保持上下节在一条轴线上。钢筋笼下到设计标高后,用悬挂器将其与护筒或平台连接牢固,防止钢筋笼发生掉笼或浮笼现象。
钢筋笼安装要认真对中,保证桩壁砼保护屋的厚度及钢筋笼标高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安装完毕,进行二次清孔。

混凝土灌注桩初灌量计算公式(请详细说明)

一般当导管底距桩孔底为0.5m,导管埋入首罐混凝土中深度为1.5m时,
初灌量混凝土的体积为
V=h1×A1+(0.5+1.5)×A2
其中A1 --导管的内横截面积
A2 —灌注桩的横截面积
h1—导管内混凝土顶面与首罐浇筑后桩内混凝土顶面的高差(导管内混凝土柱与导管外泥浆压力平衡所需高度)
h1≡HWW/C
HW——首罐浇筑后桩内混凝土顶面距桩顶面的高差
W——桩孔内泥浆比重
C——混凝土容重

相似回答